狼人C
“黑幫大哥變少女,地下偶像團體出道竟創(chuàng)出新天地!”一部以糟糕的臺詞、猝不及防的情節(jié)發(fā)展,以及令人窘迫的原畫風格,在今年的番劇中表現獨特的《后街女孩》,收獲了無數破碎的三觀和笑聲。“蘿莉身糙漢心”的幾位黑道大哥身為偶像,初心不改,以天使面孔不斷進行著各種直男內心活動,強烈的沖突著實帶來不少笑料,不過,這樣的“反差”,怎么就“萌”起來了呢?
行星反轉。猝不及防
“反差萌”,一向是坊間喜聞樂見的萌點。由古至今,從小說到影視劇再到動漫,只要存在虛擬人物塑造的地方,就一定有著“反差萌”的影子。
比如吐槽神作《銀魂》熱度經久不衰,人物塑造就充滿了反差。看似溫柔的志村妙其實是個脾氣暴、能動手絕不動嘴的極端存在,萌妹子神樂身負不拘小節(jié)的糙漢屬性,偶爾又有天真可愛的一面。而男主人公坂田銀時平時吊兒郎當,卻能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帥氣度倍增。
而現實中也存在反差萌。在競爭激烈的日本偶像界,有一個劍走偏鋒的偶像組合DEADLIFT LOLITA,成員中一個是自稱有30年澳洲大叔經驗的女裝萌大叔Ladvbeard,另一個則是可愛臉蛋與壯實肌肉形成強烈反差的職業(yè)摔跤選手才木玲佳。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反差”有著如此大的魅力?這恐怕還要從我們人類的“偷懶”說起了。
你究竟在“萌”什么?
人的大腦需要處理大量的信息,為了節(jié)約時間,會構建一系列的“原型”,在我們穩(wěn)定的認知結構基礎上,再對信息進行自動化分類。早在20世紀80年代,心理學家Johnson等人就研究并分析了大腦信息自動化處理,是為了方便我們能快速地判定如何應對一個陌生對象。建立人物原型,使我們可以大致清楚這一類人的秉性,并妥善相待。
不可避免的“標簽”
雖然在人與人的交往中,“貼標簽”是一個眾所周知的禁忌項,但出于上述認知經濟的考慮,我們還是難以避免地,會在第一時間對人物貼上各種“標簽”。這種判斷往往是下意識的,一些線索會像開關一樣,一出現就把我們指引向特定的人物類別,進而聯想到這類人的其他特性。比如人的行為和衣著,動漫《幽游白書》里的飛影總是一身黑衣,神情高傲,來無影去無蹤,我們通常會把這樣一個人物歸類為“冷血無情的殺手”。
當然,外貌與行為是決定我們第一印象的關鍵因素,但顯著的刺激也會影響我們對人物的判斷,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頭頂效應”。就像《后街女孩》中“女子偶像”這個顯而易見的屬性,會讓我們認為擁有這項屬性的人一定是陽光可愛、善于賣萌和交際。我們自動地把這類刺激看作是某一組或某一類信息的一部分。所以,我們會認為《黑執(zhí)事》中夏爾少爺這樣的孩子,應該天真幼稚,需要人關愛和保護,更覺得《櫻蘭高校男公關部》里一頭耀眼金發(fā),帥氣奪目的須王環(huán)理當十項全能,才不辜負那張聰明的臉。
如果我們沒有更進一步認識某個人的機會的話,他往往就會被永遠丟進這樣千人一面的數據庫,提及時輕描淡寫,寥寥數語概括。只有當搜集的信息越多,這個人物的形象才豐滿和立體起來。
出乎意料的另一面
對于虛構的人物而言,我們見識他多面性的速度,要比日常生活中認識一個人的速度快得多。如果這個人物身上存在著矛盾的信息,我們的大腦就會不受控地產生更多的關注,想辦法把矛盾信息統(tǒng)一起來。就好像“偶爾犯傻的人更被人喜歡”,那些與我們印象中不一致的信息更容易被記住,在整體印象中所起的作用也變大。
在不一致信息的交鋒中,原本的兩三分帥氣變作了十分,一般可愛成了超級可愛,小小的良善之舉也可以被解讀成天使心腸,正面的特質被成倍放大,成為我們傾心的重重砝碼。而反過來,一個看似不錯的人,若有了令人失望的舉動,帶給人的反感也會倍增。
所以,當《后街女孩》中三個“少女”露出黑道大哥的本l生后,變得更加真實與可愛;冷酷的飛影表現出對妹妹雪菜的溫柔,令人動容;夏爾的傲慢腹黑和掌控力,令他的魅力超越了年齡設定的限制;完美王子須王環(huán)暴露出傻乎乎的一面,讓讀者在失笑之余,也對他倍感親切起來。
說到底,“反差”不過是一個效果喜人的放大器,對二次元人物的全面了解讓我們喜歡上一個又一個虛擬角色。但在生活當中,“認識”一個人,卻沒那么輕易、直觀和迅速了,加上外在因素的干擾,甚至會讓我們做出錯誤的認知。所以,在對他人做出評判時,我們也應該更加審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