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之川
《漢語拼音方案》對提高國民語文素養(yǎng)厥功至偉,對我國中小學語文教育更是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赝^去,只為更好地面向未來。這里擬對《漢語拼音方案》對中小學語文教學的作用、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創(chuàng)造性貢獻、開啟新時代漢語拼音的新征程略加申述,參以己見。不妥之處,祈望方家教正。
一、《漢語拼音方案》對中小學語文教學的作用
我國曾長期遭受帝國主義、殖民主義侵略,新中國成立伊始,經濟落后,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當時,擺在全國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務,就是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xiàn)代工業(yè)、現(xiàn)代農業(yè)和現(xiàn)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強國。而現(xiàn)代工業(yè)、現(xiàn)代農業(yè)的建設,都離不開現(xiàn)代科學文化,離不開大批專業(yè)人才。郭沫若在第一次全國少年兒童工作干部大會上作的《在春天搶著來播種》(1950)報告中說:“占全國領導地位的《人民日報》每天只銷九萬份,這說明了很大的一個問題:第一是文盲多,第二是文字困難,很值得我們考慮?!?/p>
為了盡快建設獨立、統(tǒng)一、富強的現(xiàn)代民族國家,需要一大批適用的高中級建設人才,要培養(yǎng)能夠掌握現(xiàn)代科學文化的“又紅又?!钡娜瞬?,首要的就是在國家統(tǒng)一領導下發(fā)展教育,掃除文盲。在當時的特殊背景下,學習語文,正確地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不僅是每個公民自身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國家的需要,政治的需要。文字改革、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成為擺在全黨全國人民面前的三大政治任務。
1954年10月8日,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批準設立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為國務院的直屬機構之一。12月23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正式宣告成立。毛澤東提出“文字必須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吳玉章在報告中提出:“擬出拼音文字的初步方案,開展群眾性的討論,同時進行廣泛的實驗?!?955年1月8日討論通過了《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組織大綱(草案)》和各業(yè)務部門主任、副主任名單,拼音方案部主任為吳玉章,副主任為胡愈之。2月21日,拼音方案委員會成立,吳玉章、胡愈之、韋愨、丁西林、林漢達、羅常培、陸志韋、黎錦熙、王力、倪海曙、葉籟士為拼音方案委員會委員(后又增加周有光、呂叔湘,共13位)。
如何給漢字標注讀音,曾是困擾中國人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老大難”問題。古人曾用“直音”“讀若”“反切”等方法,都沒能很好地解決。近代仁人志士也曾發(fā)起過“切音字運動”“國語運動”“拉丁字運動”“拼音字運動”,設計過“新字”“國語羅馬字”“拉丁字母”等,其中以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推行的“注音字母”影響最大,至今我國臺灣地區(qū)仍在使用,《新華字典》也一直采用“漢語拼音”和“注音字母”同時注音的方法?!度嗣袢請蟆?957年12月11日社論《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和漢語拼音方案》指出:“當前的文字改革工作包含三項主要的任務:一是簡化漢字,就是簡化漢字的筆畫和字數,以便利教學漢字和應用漢字;二是推廣以北京音為標準音的普通話,以逐漸統(tǒng)一漢民族的共同語言;三是制定和推行一套拼音字母,為漢字注音和幫助教學普通話,即漢語拼音方案?!?958年2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漢語拼音方案的決議》指出:“漢語拼音方案作為幫助學習漢字和推廣普通話的工具,應該首先在師范、中、小學校進行教學,積累教學經驗,同時在出版等方面逐步推行,并且在實踐過程中繼續(xù)求得方案的進一步完善?!睘榱素瀼芈鋵嵵醒胫甘?,教育部先后發(fā)布《關于在中小學和各級師范學校教學拼音字母的通知》(1958)、《關于加強學校普通話和漢語拼音教學的通知》(1978)。與“注音字母”相比,《漢語拼音方案》更科學,更完備,也更有利于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國際標準化組織于1982年正式承認《漢語拼音方案》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標準。《漢語拼音方案》吸收了近代語音學音素分析的方法,能夠準確地標注漢字讀音,拼寫漢語,既符合漢語漢字的特點,又符合國際化的原則,因而它不僅是我國法定的語言文字拼寫和注音工具,是幫助中小學生識字、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當然也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
《漢語拼音方案》頒布之初的使命,是“要保證高速度地大量地掃除文盲,要能確實有助于縮短業(yè)余教育年限并真有把握地縮短中小學教學年限”,主要任務是“利用漢語拼音字母,跟漢字結合,跟普通話結合,把一切通俗書刊(主要是技術書和學習文件)和小學階段的各科教材(主要是語文科),三結合地、雙軌制地和‘一條龍地革新其面貌”。當時的現(xiàn)實是,許多人已經習慣了注音字母,不愿再多學一套拼寫方法,漢語拼音教學本身也存在不少問題。為此,周有光發(fā)表《革新漢語拼音教學法》(1961)一文,提出“革新漢語拼音教學法是提高漢語拼音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要提高師資水平、要提高學生水平,都要研究革新漢語拼音教學法”,基本要求是“推行《漢語拼音方案》的新規(guī)定,放棄注音字母的舊習慣,增進教學效能,提高教學質量”。對于一線語文教師創(chuàng)造的音素拼讀法、字母呼讀法、整體認讀法,一一進行分析比較,指出各自的優(yōu)缺點。指出“漢語拼音教學法是一個新的課題,它要在革新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讓我們大家來客觀地加以研究,使它最后能夠擺脫不合要求的舊習慣,充分體現(xiàn)漢語拼音文字的新的特點”。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周先生是《漢語拼音方案》的制訂者之一,但他能夠客觀辯證地看待注音字母,表現(xiàn)了學者應有的科學與嚴謹。一方面,他充分肯定注音字母的歷史性貢獻:“教師們利用舊的注音字母的知識和習慣,進行了新的拼音字母的教育。如果沒有四十年來的注音字母的教育,近三年來拼音字母的推行也就不可能如此迅速?!绷硪环矫妫忠园l(fā)展的眼光看待漢語拼音方案:“客觀形勢要求我們揚棄舊的,發(fā)展新的。舊的注音字母的知識和習慣不是無用處的,可是其中有好些已經不適合今天的要求,甚至已經從幫助推廣的因素變成障礙提高的因素了。新的教學法應當是充分體現(xiàn)漢語拼音方案特點的教學法,而不是處處遷就注音字母習慣的教學法。”小學生走進學校,無不希望能夠盡快學會看書,能夠盡快學會把自己的話寫出來。拼音能夠配合學漢字、促進學漢字,提高學漢字的效率;利用拼音識字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習普通話,也有利于語文教學上的正音教學,方言語音和普通話語音對應,古今音異同的辨析,韻文的韻律、平仄、押韻等的教學,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二、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創(chuàng)造性貢獻
在貫徹落實《漢語拼音方案》的過程中,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包括語文教材編者和廣大一線語文教師,創(chuàng)造了許多經驗,作出了許多創(chuàng)造性的貢獻。
教育大計,教材為先?!稘h語拼音方案》得以貫徹落實,成為廣大中小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抓手,語文教材編者功不可沒。莘乃珍《漢語拼音教學的歷史與現(xiàn)狀》(1993)一文,回顧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漢語拼音教材不斷改進的歷史。教材編者經過多種試驗,進行過多次改革,使?jié)h語拼音教學質量在不斷探索中提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比如,1963年版小學語文教材,就對漢語拼音作了較大的調整與改進。
(1)一年級學生只學聲母、韻母、聲調和拼音方法,大寫字母、字母表、隔音符號等分散到以后各冊中。
(2)用變通的辦法,避開頭母v、w的使用規(guī)則。
(3)帶介音的音節(jié),采用聲介合母的方法,少教13個長韻母。
(4)iou、uei、Hen三個韻母直接教省寫式,與聲母相拼。
漢語拼音教材的改進,既科學又簡便,受到廣大教師的歡迎。1978年的漢語拼音教材,內容上作了刪減,設計了新穎的圖畫,增加了字母的形象性、直觀性,同時又深入淺出,符合兒童的認識規(guī)律,成為較理想的漢語拼音教材。
漢語拼音教學,影響最大的當數黑龍江的“注音識字,提前讀寫”教學實驗。這項實驗在正確估計兒童口語水平和智能潛力的基礎上,以學好漢語拼音并發(fā)揮其多功能作用為前提,以寓識漢字于學漢語之中為原則,在兒童入學后未識字或識字不多的情況下,依靠漢語拼音,使聽說讀寫同時起步,互相促進,達到發(fā)展語言、訓練思維、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因為提高了漢語拼音的教學要求,改進了教法,兒童在兩個月左右就能比較熟練地掌握直呼音節(jié)的方法,并運用它提前進行讀寫,還能看出什么地方的漢字拼音拼錯了。倪海曙經過半個月的檢查和考核,認為“這個實驗之妙,妙在誰都感到‘難以相信”。呂叔湘看到后也非常興奮。他在《拼音識字可以充分調動兒童學習的積極性》(1983)一文中說:“黑龍江的實驗,成績之好,真有點像倪海曙同志說的,令人難以相信。他們之所以能取得這么大的成效,是因為他們看到了兒童有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并且找到一個方法來調動這個積極性?!眳蜗壬€為“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欣然題詞:“你識字,我識字,要識漢字,先識拼音字。你說話,我說話,會說方言,會說普通話。你作文,我作文,作文要做現(xiàn)代文,做人要做現(xiàn)代人。”。
三、開啟新時代漢語拼音教學的新征程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薄敖ㄔO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yè)放在優(yōu)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xiàn)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苯逃坎块L陳寶生在十九大記者會上,曾對2049年的中國教育作出展望:一是中國教育將穩(wěn)穩(wěn)地立于世界教育的中心,引領世界教育發(fā)展的潮流;二是中國將成為世界各國人民最向往的留學目的地國;三是對世界教育發(fā)展的規(guī)則,中國將有更大的發(fā)言權;四是中國版的教材、漢語發(fā)音的教材將走向世界。
新時代的語言文字事業(yè)面臨新任務、新要求。語文學習關系到一個人的終身發(fā)展,全體國民的語文素養(yǎng)關系到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自信。對于中小學生來說,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主要有三條途徑: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
新時代的漢語拼音教學,我認為應在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
第一,總結經驗,提高認識,進一步落實漢語拼音的工具性,充分發(fā)揮其在促進漢字教學、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中小學漢語拼音教學應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開展,既不能任意拔高,增加學生負擔,也不能降低要求,削弱漢語拼音教學。小學應全面落實漢語拼音教學的要求,初中仍有識字寫字的要求,高中對疑難字詞也應標注漢語拼音。
第三,應重點關注農村教師和學生,解決他們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好期待與語文教學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不留漢語拼音的“死角”,發(fā)揮其在美麗鄉(xiāng)村建設事業(yè)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在“一帶一路”戰(zhàn)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征程中,漢語拼音教學還要善于運用中國智慧、中國經驗、中國表達,幫助國際友人認識了解中國,學習中國語言文化,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發(fā)揮好橋梁和紐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