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珊茹,沈偉鋒,劉玉芹,熊雪嬌,趙明富
(福建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8)
旗1優(yōu)366是福建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與福建吉奧種業(yè)有限公司合作,用自育的水稻不育系旗1A與恢復系R366配組育成的秈型三系雜交水稻新品種,旗1優(yōu)366具有產(chǎn)量高、抗倒性強、適應性廣等特性。于2016年分別通過福建省和海南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閩審稻2016010和瓊審稻2016001)。主要介紹旗1優(yōu)366的選育過程和特征特性及其配套技術要點,為旗1優(yōu)366的快速、大面積推廣提供技術參考。
2004年晚季在福州基地用佳輻占作母本、龍?zhí)馗作父本進行雜交,回收F1代種子;2005年春在海南基地種植,再與龍?zhí)馗回交。然后,2005年夏在福州基地種植回交一代,回收自交種子,2006年春在海南基地種植回交F2代,從F2代群體中選擇優(yōu)質單株再與龍?zhí)仄誃回交后自交2代,在回交和自交過程中,利用分子標記進行GS3粒長基因的前景選擇和全基因組的背景,同時注重保持系材料的轉色和植株清秀以及柱頭外露率的選擇。從BC2F3群體當中選擇優(yōu)質單株與Ⅱ-32A雜交后連續(xù)回交6代,最終于2011年春在海南基地育成優(yōu)質的三系不育系旗1A(B)(圖1)。旗1A表現(xiàn)出配合力強、轉色好,清秀,異交率高等特點,配組的組合旗1優(yōu)366、旗1優(yōu)266、旗1優(yōu)386、旗1優(yōu)276分別通過福建、海南的品種審定或生產(chǎn)試驗。旗1A于2016年通過福建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閩審稻 2016016)。
圖1 保持系“旗1B”與不育系“旗1A”的選育過程
恢復系R366是優(yōu)質高產(chǎn)抗病雜交稻品種福兩優(yōu)366(閩審稻2012010)的父本。R366是利用從ZF1004與蜀恢527雜交F4代中選擇出的優(yōu)質單株再和明恢86與蜀恢527的雜交F3代中選擇出的優(yōu)質單株復交,然后經(jīng)過多代的自交選擇,優(yōu)中選優(yōu)選育而成[1]?;謴拖礡366表現(xiàn)出穗大粒多,莖稈粗壯,較抗倒,轉色好,植株清秀,花粉量大而集中,配合力好,雜種優(yōu)勢強,配組的組合福兩優(yōu)366、福優(yōu)366和旗1優(yōu)366分別通過了福建、海南、云南和湖南等省品種審定。
2010年用恢復系R366與旗1A測配。經(jīng)2011年在福州和沙縣試種,表現(xiàn)出較高的增產(chǎn)潛力,比宜優(yōu)673增產(chǎn)8%左右,表現(xiàn)穗型大、粒大、粒長、分蘗力強、綜合抗病性較好、后期落色青秀、抗倒性強。2013年參加福建省晚稻初試,2016年6月通過福建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旗1優(yōu)366是秈型三系晚稻雜交稻新品種,屬基本營養(yǎng)型品種,全生育期124.1 d,比對照宜優(yōu)673遲熟1.1 d。植株中等,株型好,轉色好,分蘗力較強、粒重較重,結實率較高。株高111.8 cm,每667m2有效穗16.1萬,穗長24.1 cm,每穗總粒數(shù)161.4粒,結實率82.81%,千粒重30.8 g。
2013年參加福建省晚稻初試,平均每667m2產(chǎn)量545.86 kg,比對照宜優(yōu)673增產(chǎn)9.49%,達極顯著水平,居第1位;2014年續(xù)試,平均每667m2產(chǎn)量551.29 kg,比對照宜優(yōu)673增產(chǎn)7.55%,達極顯著水平,居第1位;2015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每667m2產(chǎn)量495.39 kg,比對照宜優(yōu)673增產(chǎn)3.36%。
根據(jù)2013年福建省中晚稻區(qū)試品種抗稻瘟病鑒定:田間鑒定表現(xiàn)中感(MS)葉稻瘟,中感(MS)穗頸瘟;苗期室內人工接種鑒定表現(xiàn)中抗(MR)。2014年田間鑒定表現(xiàn)中抗(MR)葉稻瘟,中感(MS)穗頸瘟,苗期室內人工接種鑒定表現(xiàn)中抗(MR)。2 a綜合評價為中感(MS)稻瘟病。
2013年農(nóng)業(yè)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糙米率82.9%,精米率75.0%,整精米率58.3%,堊白度17.2%,堿消值6.4級,透明度2級,膠稠度82 mm,粒長7.2 mm,直鏈淀粉含量20.0%。
2014年農(nóng)業(yè)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糙米率83.3%,精米率74.5%,整精米率55.1%,堊白度18.4%,堿消值5.3級,透明度2級,膠稠度70 mm,粒長7.2 mm,直鏈淀粉含量21.6%。
旗1優(yōu)366屬于基本營養(yǎng)型的三系雜交秈型晚稻品種,感溫性較強,葉片較大,適宜福建省稻瘟病較輕的區(qū)域作晚稻種植。根據(jù)旗1優(yōu)366的特征特性,充分發(fā)揮品種的雜種優(yōu)勢,應采取適宜的栽培技術,提高分蘗成穗率和結實率,保障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
作晚稻種植,一般6月上旬至7月上旬播種,秧齡25 d左右。秧田每667m2播種量15 kg左右,大田用種量1.0 kg左右。播種前熱曬種子1 d,增強種皮透性,促進酶的活性,增進胚的活力,從而提高發(fā)芽率和發(fā)芽勢[2]。秧田應施足基肥,培育帶蘗壯秧。
插植規(guī)格20 cm×20 cm,每叢插1~2粒谷;每667m2插7萬~8萬基本苗,爭取有效穗達16萬以上。
淺水栽秧,寸水活棵,干濕交替促分蘗,夠苗烤田[3];大田以基肥為主,占60%,追肥在插后15 d內結束;適當增施磷、鉀肥。一般中等肥力水平田每667m2施純氮12 kg,N、P、K施肥比例1.0∶0.5∶0.8。插秧后淺水活蔸、薄水養(yǎng)蘗、夠苗輕擱、濕潤穩(wěn)長,因穗型大,灌漿期延長,后期不能太早斷水。
要根據(jù)當?shù)夭∠x預測預報,適時防治。重視螟蟲、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的防治,用5%的銳勁特乳劑1 000倍或80%的殺蟲雙防治二化、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稻瘟病重病區(qū)還應加強噴藥保護。在破口前5~7 d,用20%瘟曲克星可濕性粉劑1.5~2.25 kg/hm2對水750 kg噴霧防治。
適宜的基地是雜交水稻高產(chǎn)制種的基礎。應選擇隔離條件好、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區(qū)域作為制種基地。
在閩西北制種,根據(jù)當?shù)貧庀筚Y料及父母本的特性,安排父母本在7月中旬到9中旬抽穗更有利于水稻揚花散粉而達到高產(chǎn)目標。Ⅰ期父本比母本提前19 d播種,兩期父本相隔10 d。
播前曬種1 d,浸種時用強氯精浸6 h再洗干凈,換水浸24 h后撈起按常規(guī)方法催芽。平整秧畦,施足基肥。1葉1心時排水噴施多效唑,每667m2噴施70 g,24 h后復淺水。2葉1心時施斷奶肥,每667m2施7.5 kg尿素和5 kg氯化鉀。移栽前3 d施 “送嫁肥”,每667m2施5 kg尿素。同時要注意各種病蟲害防治。
一般父本秧齡控制在25~30 d,而母本秧齡控制在20~25 d。父母本行比用1∶(8~10)。父本行與母本行相距33 cm,父本株行距30 cm,母本株行距17 cm×20 cm。叢插1~2粒谷。
淺水栽秧,寸水活苗,夠苗曬田。移栽前每667m2施水稻制種專用肥35 kg;移栽后7 d施25 kg尿素拌10 kg氯化鉀作為追肥;過后看苗情適當補肥。另外,父本插后5 d用2.5 kg尿素塞兜,促其多分蘗。
做好花期預測及調控工作,調花技術 “以促為主、促控結合、肥調為主、水調為輔”。在母本見穗10%~15%時開始噴施 “九二○”,第1次每667m2噴施6 g,次日再噴施10 g,第3天看抽穗情況再噴8 g,父母本同時噴施。
父母本一般在上午09:30至12:00開花散粉,10:30至11:00達高峰。上午08:00前先趕一遍,把穗子上的露水先趕掉有利于提早開花。約每隔30 min趕1次,一天至少趕3次。
嚴格做好隔離措施,防止串粉。空間隔離需相距200 m以上,時間隔離需相隔20 d以上。嚴格去除雜株,在始穗期前和齊穗期集中人力徹底拔去雜株。父本授完粉后,及時割去父本,杜絕收割時混進雜交種中。關注天氣預報,達八成熟時搶晴收割,防止穗上發(fā)芽。
[1] 方珊茹,鄭燕梅,吳春珠,等.高產(chǎn)優(yōu)質抗稻瘟病兩系雜交稻新組合福兩優(yōu)366的選育[J].雜交水稻,2012,27(6):21-23.
[2] 刁操銓主篇.作物栽培學各論(南方本)[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4,第一版:63.
[3] 游年順,雷捷成,黃華康,等.優(yōu)質晚秈新組合谷優(yōu)527的選育與應用[J].雜交水稻,2004,19(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