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 碧
秋天,被秋風(fēng)剝離成高天的流云
向天涯向海角行進(jìn),去找尋又一次的
飽滿與金黃。春天,步履珊珊
還在遙不可及的路上
山開始起霧
水開始結(jié)冰
土地也開始僵硬起來
只有打開心扉
才能讓陽光早一天靠近嘴唇
你看,冬日的田埂不缺溫暖
有報春花兒在寒風(fēng)中燦燦怒放
你瞧,冬日的田野不缺溫暖
有荷鋤正在翻動著泥土的僵硬
再近一些,有迎春花在庭院律動
還有一葉葉小草在抽芽
窗臺上,有陽光堆積
日子,被風(fēng)干成一串串火紅的辣椒掛在房柱上
檐坎上,左邊一堆老南瓜,右邊是一堆黃包谷
堂屋,夜夜流淌著
談古論今的爭議與沖動
還有耳語、夢囈……
我想早一天脫去身上裹著的臃腫
讓陽光最先靠近嘴唇
2015年1月10日,在
永勝縣城,我
單衣薄褲,迎送了
第一場瑞雪
如果還窩居在低海拔的
華坪縣城,我
就不能感同身受一個農(nóng)民,在
干裂莊稼地里,企盼
有場小雨的卑微與苦苦無耐的等待
在永勝縣城
我遇見了一場雪
秋日的稻谷與陽光一同燦爛著三川壩子
母親的鐮刀在磨刀石上哼著鋒利的歌謠
一位三川詩人很是感嘆,他說
——耕耘的汗水才能飽滿最初的期望
稻谷倒在我的懷里
我想象著來年替老父親去扶犁
與兄弟一道去除草,灌溉與施肥
揮灑我本真生命里的那一滴滴汗水
回饋養(yǎng)育我的稻谷
舌尖上的年味才有些許淡定
蠶豆花兒就開了
那一抹抹淡淡的香
能讓我靜下心來,或?qū)懸皇仔≡?/p>
或做點(diǎn)讀書筆記
心通氣順,倍感幸福
三條河流,水落水漲
一把柴禾,一罐油茶
我在勞作之后
常常用長長短短的文字糾纏自己
九灣十八官
為何要將四季叫成小春和大春?
四月,撒谷育秧
五月,割豆栽秧
才記起九月稻谷黃 十月又點(diǎn)上了谷樁豆
鄉(xiāng)人在一個個節(jié)令中忙碌著
我跟其后
于是
我把三川的稻谷與蠶豆疊成了詩句
用汗水泡開今天的日子,鮮亮明天成長的生活
我想象著勞動也會變成鉛字
面對大慈,我想到了舍己為人之人
面對大悲,我想到了舍生取義之人
面對著石刻的觀音像
我想起了嚴(yán)父慈母的苦樂悲喜
在滾滾紅塵中,我們丟失了許多親情
一年只有365天,我們又抽出幾天讓父母親嘮叨?
我說,我們找了若干理由和借口
拒絕了嚴(yán)厲與慈愛
其實(shí),我們還都算不上是真正的工作狂
我們只是被自己圈進(jìn)的一個個“忙”字
把時間吞噬了
父母掐著指頭在算:清明、五一、端午、中秋
囯慶、元旦或是春節(jié)能把一家人
召集在一個桌子旁
他們不圖錢財,就圖兒女平安
就圖兒女舌尖上的節(jié)假日,有滋有味
石頭冰冷,一旦被藝人相中
試如在石板上刻上了菩薩
就意示著這塊石頭,從此就有了溫度
煩躁的人群就會在大慈大悲里沉寂
面對神靈
從善是唯一的選擇
面對自然,我們唯一的選擇是敬畏
面對父母
我們的選擇是一輩子感恩,也是唯一
一座山,一條箐
兩座石拱橋貫通一條卵石路,一座寺院
一排松,一叢竹,一棵新梅,一棵老桂
步移換景之后是依山而建的一座觀音閣
一塊巖壁,一尊吳道子手筆石刻觀音像
一張香案,點(diǎn)三支燭,燃三支香
一個個僧人虔誠地忙碌著,讓煩躁的人群
在跪拜中沉寂
一聲木魚,一聲禱告
走出佛光
回歸于斗轉(zhuǎn)星移,你和我,依然還是
凡夫俗子,寺院依然還是寺院
在你在我心中,卻高大了一回菩薩
多了一分悲憫
1
永勝人
常把一些口頭禪掛在嘴上
試如——
蔥蔥拌豆腐,一青二白。
青菜蘿卜,各有所愛。
茅塘邊栽菜,只圖方便。
……
2
說者無心
聽者有意
3
我們?yōu)槭裁捶磸?fù)復(fù)制
運(yùn)用
因為我們怕身邊的親人朋友
做事失誠,做人失信
4
我們還怕鈴鐺系錯狗脖子
5
我們一直
在雜亂和繁忙的生活中
挑選著
正確答案
6
我們撫慰“耕讀傳家”
猶如撫慰著自己的臉
不折不扣
只要記憶一個晨昏的雞啼犬吠
就會記起鄉(xiāng)愁
只要記憶一個節(jié)日的說長道短
就會記起鄉(xiāng)愁
只要記憶舌尖上的一個味道
就會記住鄉(xiāng)愁
有一位詩人曾說
——鄉(xiāng)愁是人和事件的組合,而且比較凌亂
微小的事件最觸心,并且不可復(fù)制
我贊同詩人的說法,試如
一個聲音 或叮囑或嘮叨
一個片段 或喜悅或悲痛
一次變故 或是生老病死
一種空曠 或孤獨(dú)或守望
這一切的一切,在
有意和無意間,都會觸碰
記憶的傷口
把瞬間定格成永恒
初識麗江
初識麗江,首先撞擊我眼球的
是夏雪奇峰,它像一條騰空而起的玉龍
在山尖尖上,與藍(lán)天與朝陽晚霞編織舞蹈
長江第一灣,是山連云嶺千疊萬疊后灣出的
第一片平坦的沃土。四季變化著色彩,給
納西白族人,一分灑汗一分流蜜的富足
古城,八百年后依然被曲水、小橋、柳綠剪輯著
小巷、青石板,還有木樓、灰瓦與白墻
構(gòu)成一幅水墨,成就一分寧靜一分安逸與和諧
古樂聲聲,演奏著唐韻洞經(jīng)。東巴文
形如蟲魚花草、鳥獸怪石,使《東巴經(jīng)》不死
使民風(fēng)民諺民俗,一代代傳承
大街小巷,有熱油炸著粑粑的香在彌漫,還有
裹著雪山冰水的雞豆涼粉,在酸辣麻咸中
調(diào)和著味道。還有玉泉白酒醉了燒烤的風(fēng)味小吃
讓一雙又一雙熟悉的或陌生的眼,記住了古城
初識麗江,爾后會深入成一生的擁抱與愛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