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寒陽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
中國動畫片中的民族美術風格之路是一個艱難曲折的過程,筆者認為大致分為四個時期。
在這最初的大概三十年時間中,中國動畫經(jīng)歷了1949年以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兩個時期。中國動畫片的鼻祖萬氏兄弟,在這困難的情況之下,于1926年制作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由此開創(chuàng)了中國動畫的先河。
1940年,萬氏兄弟制作出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內(nèi)容取材于中國古典名著。片中主要人物鐵扇公主來源于神怪女俠的形象,眉目清秀,一身短打,身手矯健。唐僧是一個文弱書生的形象,長衫軟帽。從中可以看出我國早期的動畫藝術家已經(jīng)開始了對民族化美術風格的探索,但還沒有形成一整套自己獨特的美術風格?!惰F扇公主》雖然取材于中國名著,但在美術風格上有明顯的美國迪斯尼的痕跡,孫悟空的造型很像活生生的一個中國版本的米老鼠。中國1956年制作的《烏鴉為什么是黑的》則有著明顯的蘇聯(lián)風格,雖然獲獎,但卻被國際評委誤認為是蘇聯(lián)的影片。這個事件觸動了中國動畫制作人并讓大家達成共識,不能再單純模仿別人的風格,要開辟自己獨特的道路。
1957年,時任美影廠廠長的特偉先生提出了探索中國特色民族風格的道路口號。從那時開始,中國動畫才開始有了自己的名片。美影廠的藝術家們從中國民間工藝美術與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獲得靈感,以此為基礎展現(xiàn)中國動畫自己的特點,獲得了可喜的成績。
比如動畫片《驕傲的將軍》,中國特色十足,美術風格上獨樹一幟,將軍的面部設計學習京劇中人物的臉譜化造型,在運動規(guī)律的把握上也力求模仿京劇的動作與調(diào)度。在20世紀50年代后期,美影廠的藝術家們摸索出了另一個特殊的片種——剪紙片,以《豬八戒吃西瓜》為代表,整個影片的美術風格非常獨特,以大紅色為主要顏色,造型上綜合中國民間皮影戲與民俗藝術窗花,動畫形象惟妙惟肖,同時也弘揚了中國的民間藝術。隨后《大鬧天宮》上下集的攝制,在造型、設景、用色等方面均借鑒了古代繪畫、廟堂藝術、民間年畫的特色,還將中國傳統(tǒng)戲曲的表演藝術融入其中,標志著我國動畫藝術水平到達了巔峰。1960年吸取了齊白石風格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和1964年吸取李可染風格的《牧笛》的攝制成功,標志著中國動畫徹底擺脫了以往美國風格和蘇聯(lián)、南斯拉夫風格,形成了以吸取中傳統(tǒng)繪畫和民間工藝并適合動畫制作的獨特的美術風格。
中國動畫繼續(xù)堅持走民族化風格的道路。對影片制作的方方面面都進行了新的嘗試,同時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迎著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國動畫積極走出去,整個行業(yè)一片繁榮。
20世紀70年代年代末,中國制作出了第一個寬熒幕的彩色動畫電影《哪吒鬧?!?,“影片以恢宏的場景,感人的情節(jié),美妙奇特的幻想,五彩斑斕的畫面,給觀眾送回久違的民族動畫藝術享受,” 深受國內(nèi)外好評。民族風格在它的身上得到了很好地延續(xù)。主要人物設計“吸取了中國門神畫、壁畫里的有用素材,采用裝飾風格,簡練的線條,配以民間常用的青、綠、紅、白、黑等色彩,”背景采用了裝飾風的處理給以規(guī)律性的形式。另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影片《三個和尚》的美術風格吸取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傳神寫意手法,人物造型簡約,不受人物實際解剖比例的限制,并且吸收了現(xiàn)代繪畫的造型特點,進行了巧妙的夸張變形,漫畫風格突出,夸張關鍵部位,上色部位少,并且只用簡單的幾種顏色——紅、黃、藍,單線平涂使得整部影片簡約的風格更加突出。背景設計“運用了以虛當實,計白當黑的寫意手法……用的是中國傳統(tǒng)毛邊紙的本色和傳統(tǒng)中國畫中講究的留白”。
中國動畫從20世紀90年代發(fā)展至今,相對于世界動畫發(fā)展態(tài)勢則呈現(xiàn)出緩慢的趨勢。
這一時期的主要代表作品《寶蓮燈》,人物造型結合了傳統(tǒng)繪畫和日本、迪斯尼動畫的特點,少年沉香基本沿襲了《哪吒鬧?!泛汀逗J娃》的形象,而成年的沉香在造型和服飾上都具有日本動畫片的特點。孫悟空基本借用了《大鬧天宮》的造型,而嘎妹則給人迪斯尼動畫人物的感覺。該動畫有借鑒和學習傳統(tǒng)繪畫的方面,但卻沒有明顯的創(chuàng)新進步,這種簡單的拼合設計不夠統(tǒng)一,沒有一致的美術風格。反映出中國動畫處于迷茫之中,正在經(jīng)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