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冰冰
(大連大學音樂學院,遼寧 大連 116622)
現(xiàn)今,學習大提琴演奏的人越來越多,相關大提琴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應當從大提琴的發(fā)聲原理與基礎訓練入手,實現(xiàn)更為科學、合理的演奏教學,提升學生們的演奏水平。接下來,筆者將從大提琴演奏的發(fā)聲原理與基礎訓練兩大方面進行闡述。
發(fā)音是所有樂器在演奏過程中最為重要的表現(xiàn)部分,只有發(fā)聲才能夠?qū)⒁魳烦尸F(xiàn)在人們的面前,實現(xiàn)與聽眾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因此,大提琴演奏者們?yōu)榱烁玫剡M行大提琴演奏表演,就需要首先弄清楚大提琴演奏的發(fā)聲原理,從而才能夠針對其發(fā)聲原理發(fā)出更加具有表現(xiàn)力和穿透力的聲音。演奏者們在進行演奏的時候,運弓開始往往其周期性振動很難確定,作為弓弦樂器在演奏中的一大問題,大提琴演奏者們?yōu)榱烁焖俚卣业秸駝又芷?,都會在樂器之間形成閉合回路,演奏者們能夠依照聽力反饋進行樂器發(fā)出聲音的改變。“反饋——控制”對于長音符的演奏來說更為走線,如果起音比較隨性,這種方式起到的作用就十分有限了,這也就要求大提琴演奏者們能夠更熟悉自己手中的樂器。
所以,在平時的練習過程中,大提琴演奏們往往會采用“試錯法”去找尋最合適的弓壓大小,一般來說,如果大提琴演奏們們距離琴馬比較近的弓法會發(fā)出更大的聲音,這也就要求大提琴演奏們保持更大的弓壓,確保振動穩(wěn)定性。而根據(jù)美爾塞內(nèi)定律可知,為了增強振動,質(zhì)量也要隨之增加,大提琴演奏者們就會選擇腸線、合成欣或者是鋼芯弦,來產(chǎn)生更強的聲音力度。其實,很多的琴弦在制作的時候為了保證琴弦在抗彎硬度不高的情況下依舊能夠擁有比較強的振動質(zhì)量,制造者們都會考慮在弦外面纏上多種金屬線或者是膠帶,并且在纏繞物與內(nèi)芯之間填充編制材料, 因此,可以看出琴弦的制造技術對于大提琴演奏來說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琴弦制作廠家們不斷進行琴弦新材料的探索和實踐,為演奏者們提供更為方便優(yōu)越的琴弦材料,從而確保大提琴演奏們能夠提供更為優(yōu)越的演出。但是,雖然人們在不但探索琴弦和大提琴制作工藝和流程的機械化和流水化,高質(zhì)量的樂器依舊還是傳統(tǒng)工藝最為出彩,人工或者機械生產(chǎn)都很難產(chǎn)出直紋水杉以及波紋楓樹那種紋路的自然美感。
大提琴作為來源于歐洲的樂器,到如今已經(jīng)有了七百余年的發(fā)展歷史,而且在這期間大提琴的演奏姿勢也發(fā)生了變革,在十九世紀以前,大提琴演奏者們都是將大提琴夾在雙腿之間進行演奏的,但是這種演奏姿勢很容易使得演奏者們感受到疲勞,尤其是在時間比較長的音樂會上,大提琴演奏者不僅僅要保持較高的專注力,而且還需要具備很充足的體力儲備。因此,后來就出現(xiàn)了大提琴的琴腳和大腕腳,將大提琴演奏者們的雙腿從演奏中解放出來,在演奏的時候,演奏者們應當保持靠前坐直并且有一定的前傾、雙肩自然放松的演奏姿勢,兩腳分開保持大提琴琴身的間距,然后將大提琴放在雙腿之間擁入懷中,琴頭在左側,琴身在右側,琴背的右上端靠近心窩位置。
對于大提琴演奏來說,最為基礎的訓練應當是握弓訓練,雖然握弓聽起來十分簡單,但是合理的握弓姿勢所演奏出來的曲目與沒有受過握弓訓練僅僅是憑借感覺做出的握弓姿勢所演奏出來的曲目之間有著很大的差別。教師們在進行大提琴演奏基礎訓練的時候,應當注重糾正學生們手指上的席位動作,大提琴演奏者們在握弓的時候應當將自己的食指垂直放置于弓桿上面,并保持食指的第一關節(jié)彎曲處緊緊貼在弓桿之上,從而幫助演奏者們更好地控制和調(diào)節(jié)弓壓以及方向。然后教師應當訓練學生們的中指指尖貼在琴弓尾端的金屬圈上面。
然后在運弓的時候,大提琴演奏者們應當注重安排好觸弦點、和弓速,在安排觸弦點的時候,我們應當熟練掌握各個點的音色,并能夠牢記其位置,進而才能夠在演奏的時候準確而有序地找到觸弦點位置,完成演奏。在處理弓位、弓段的時候,由于琴弓之間也有分為上半弓、中半弓與下半弓還有尖弓、中弓、弓根等,不同的額弓位往往在音樂的表現(xiàn)上有著很大的差別,在學習演奏的時候,學生們可以依照曲目特點進行弓位的選擇,當演奏比較柔和的曲目的時候,將琴弓靠近指板進行演奏、而為了表現(xiàn)音樂的力度,就可以選擇使用中弓或者下半弓進行演奏等等。而為了更好地控制弓壓,教師們可以從學生們持弓手勢進行糾正,要求學生們在持弓的時候每一個手指都自然分開,食指應當稍微向前傾,使得軸心向前移動,從而達到增加弓壓的目的,而要是想要減小弓壓,就可以進行相反操作。另外,教師們還可以提升學生們的手腕力量和手臂控制能力,確保學生們能夠在演奏的時候放松肩部,將力量更加自然地施加到手臂上進行弓壓控制訓練。
另外,換弓與換弦也是大提琴演奏中十分重要的右手技巧,雖然大提琴只有四根線,但是這四根線弦所能夠呈現(xiàn)出來的音樂效果卻是十分豐富的,但是在大提琴演奏過程中,如果演奏者們是在C弦上面進行音樂呈現(xiàn),但是如果下一時刻需要在其他的弦上面進行音色體現(xiàn),就需要進行換弦操作,教師們在進行換弦訓練的時候,應當向?qū)W生們詳細講述換弦中不同的角度的重要性,琴弦子與弦面接觸角度的不同才是大提琴演奏中音色改變的重要原因。而換弓訓練的首要條件就是大提琴演奏者們的手臂關節(jié)動作控制能力要很強,即使是很細微、很輕巧的動作也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很好地完成,這有這樣,大提琴演奏者們才能夠體會到琴弦的振動情況,進而在換弓之間就可以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慣性沖力并且快速施加一個反方向的推力。
大提琴的演奏需要演奏者們的左右手相互配合,因此,教師們在制定大提琴演奏基礎訓練計劃的時候,就應當重視大提琴演奏者們的左手基礎練習,提升其左右落指和掐指能力,要求學生們從最開始學習的時候就保持正確的手型,要求大提琴演奏者將左手保持為自然的圓弧形,放在琴弦上,其中,學生們在最開始找不著位置的階段,可以以大拇指作為基礎向?qū)?,先放好大拇指的位置,然后以此進行其他手指的位置的確定。當學生們的手型正確以后,教師們就可以著手進行學生們手指按弦力度和手指靈活性的訓練了。一般情況下,學生們都會從無聲抬指和落指開始練習,培養(yǎng)手指獨立控制能力。在按弦的時候,考慮到部分學生們在按弦的時候控制不好力度的問題,教師們可以為學生們設計一些單一的指法練習,在這樣的基礎練習中逐步增強學生們對于手指力度的掌控能力,務必要學生們體會到將手臂、手腕和肩部融為一體的感覺。學生們學習揉弦的時候,教師們則應當強調(diào)手法的勻稱性、結實性以及一致性。
總而言之,在大提琴演奏學習過程中,基礎演奏練習是十分重要的,在進行大提琴演奏的時候,教師們應當為學生們設計更為針對的基礎動作的訓練任務,幫助學生們糾正手型不正確的演奏習慣,確保學生們能夠在未來的演奏中保持扎實的基本功。另外,教師還應當為學生們詳細講授大提琴演奏發(fā)聲原理,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解樂理知識,提升其知識水平和音樂素養(yǎng),優(yōu)化大提琴演奏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