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級教師 孫慶博
得知恩師于永正先生去世的消息,我的眼淚順著臉頰不斷地滾落下來。我呆呆地坐在開會的地方,不知聽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與師父交往的一幕幕如過電影一樣清晰地浮現(xiàn)在眼前。
第一次近距離接觸于老師,是我在一所農村學校任教時,聽他的公開課《新型玻璃》。上課伊始,于老師一段繪聲繪色的講述,一下子把全體師生置入一個驚心動魄的情境之中:“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一個人影躥進了陳列著珍貴文物的展覽館,準備劃破玻璃,偷里面的文物。他剛剛觸及玻璃,院子里便響起了急促的報警聲。警察趕來,把小偷抓住了。同學們一定會奇怪地問: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觸就會報警呢?……”接下來的課堂,高潮迭起,精彩紛呈。那堂課,學生情緒高漲,躍躍欲試,聽說讀寫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訓練都扎實有效。課后,于老師還為師生們表演了京劇《蘇三起解》的唱段。那婉轉悠揚的旦角唱腔,在會場里久久回蕩。從那以后,于老師就成了我心目中的偶像和師父,在書店看到于老師的書就買,聽說于老師要在哪里上課就想去聽。幾年下來,我竟也學到于老師在教學上的“一招半式”。就這樣,我學習著,模仿著,成長著……
在徐州市解放路小學和云龍區(qū)教研室工作期間,我有更多機會接觸到于老師,看他上課,聽他的講座,與他交談。2011年12月,一個教研活動在徐州淮海堂舉行,我有幸與于老師同臺上課。于老師第一天上,我第二天上。于老師上《愛如茉莉》,我上《錢學森》。我坐在前排,一邊欣賞著于老師美麗的課堂風景,一邊還在為自己的教學設計而糾結。當時,我的專業(yè)發(fā)展正處于瓶頸期,自己隱隱能感到教學設計中有問題,但病因在哪兒,又如何解決,難以突破,更無良策。于老師上完課,恰巧坐在我的身邊。課間,我鼓起勇氣,向他求教。于老師笑瞇瞇地說:“白天聽課,晚上我們再研討好不好?”我猜想,這也許是他的推托之詞。沒想到,晚上9點,于老師敲開了我的房間門,笑盈盈地走了進來?!靶O,教學設計中的問題解決了沒有?”說著,他拿起了我的教案,詳細地看了起來。對我設計中存在的問題,他不僅能一眼看穿,而且還能一語道破。于老師語重心長地對我說:“語文教學要扎扎實實地引導學生學語言、用語言?!薄斑@篇課文,不光要引導學生研讀人物的語言,更要研讀人物的語言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對我設計中的讀寫環(huán)節(jié),他給予了充分肯定,也中肯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教師要寫下水文。師生共寫、共讀,才能體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對話?!甭劼牬搜?,我茅塞頓開。第二天,我的課得到了聽課老師的廣泛認可。那時我想,如果能拜在于老師的門下學習,那該有多好呀!2012年9月26日,在蘇教版教材編委孫景華先生的引薦下,我終于夢想成真。
2013年年初,我離開徐州,要到昆山工作。臨行前,師父對我說:“到異鄉(xiāng)工作,首要的是做。當一個老師首先要把書教好,把學校交給的工作做好。”“要關心年輕老師的成長。聽他們的課,不僅要指出存在的問題,更重要的還要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鼻Ф撊f囑咐后,師父師母把我送出家門,送出小區(qū),送到公交車站,看我坐上車……
來到昆山后,每當教學中遇到疑惑時,我便打電話給師父。師父總是耐心細致地給予指導。每年寒暑假我都去看望師父,和他老人家聊教學、聊生活。往往去的時候,還是滿肚子委屈、一肚子抱怨,從師父家出來,愁緒已是煙消云散、蕩然無存。
得知師父患病,我心急如焚,趕緊去徐州探望。見到師父,我淚眼蒙眬。他安慰我道:“小孫,別擔心。師父的心態(tài)是不怕死,爭取活,好好活。你看我最近寫的一些文章了嗎?”我說:“師父,你就不要寫了,安心養(yǎng)病吧。”他笑著說:“哪一天,師父要是不在了,我的生命就在文字中。海德格爾說‘語言是存在的家’呀!”他笑得是那樣坦然。我感動得不知說什么才好。
生病的三年中,師父的病情反復了好幾次,但疾病沒有打垮他。他邊治病,邊思考,邊指導我們這些徒弟的學習、工作與生活。得知我的第一本書要出版,他欣然題字,并用心地寫了序言,讓我備受鼓舞。師父學會了發(fā)微信,就經常用微信給我和其他弟子推薦好的書籍、文章,解答我們在教學上的一些困惑。
2017年國慶假期,我在家研讀《狐貍分奶酪》這篇課文,又陷入有疑而不能自解的境地。情急之下,我坐車跑到徐州,請教師父。師父細心研讀之后,告知我:“語文教學要重視朗讀訓練。課文朗讀好了,字詞句的訓練就有了,語感的訓練就有了,人文性也就在其中了。尤其要重視老師的范讀,因為兒童的語文是形象的語文。你發(fā)現(xiàn)兒童是如何學語文的嗎?模仿。切不可自覺不自覺地陷入到內容分析的泥沼中?!闭f著,師父便繪聲繪色地為我示范朗讀……“你看,兩只小熊和狐貍的聲音能一樣嗎?小熊的聲音要細一些,表現(xiàn)出天真;狐貍的聲音要粗些,凸顯出狡猾。要做到讀誰像誰。”說完后,讓我把全文也讀給他聽。當我讀到狐貍說的一句話“真的,這半塊是大一點兒。你們別急,看我的——”時,師父立刻讓我停下來,對我說:“這句話聲音要拉長。讀書不光要關注文字,還要注意標點。你看到后面的破折號了嗎?”接著從詞句重音的把握、節(jié)奏的快慢、語氣的強弱、虛實的處理等方面對我的朗讀逐一指導。直到我讀好了,他滿意了為止。師父告訴我,有機會把這節(jié)課上給他聽。
2017年10月中下旬,我去徐州參加一個教學活動。得知我上課,師父甚是高興,說一定要去聽我的課。上課的前一天晚上,師父突患重感冒,打電話向我致歉說去不了了,鼓勵我好好上。我感激無比。第二天,我上完課,他又打電話詢問課上得怎樣,并告訴我等他病好了,讓我把工作室的成員帶到他家,他要給我們講講他對“兒童的語文”的理解,給我們講講如何貫徹語文教學的“九字訣”……聽著師父那沙啞的嗓音、濃重的鼻音,我的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沒想到,一向信守諾言的師父,這次竟“失約”了……他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湖水泱泱,青山巍巍。云龍湖畔,再也看不到師父散步的身影,再也聽不到師父與弟子們談文論道的聲音。他帶著對語文的癡情,帶著還沒有寫完的“兒童的語文”的書稿,竟這樣悄悄地離我們而去了……
“死亡并不是真正的告別,忘卻才是?!边@是電影《尋夢環(huán)游記》里的一句臺詞。師父,請您放心,您的親人不會忘記您,您的弟子不會忘記您,您的學生不會忘記您,中國千千萬萬的語文人也不會忘記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