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中軍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薄獎⒘x慶《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筆記小說,由劉義慶召集門客共同編撰,是一部記錄魏晉風度的故事集,被譽為“名士教科書”。“拾人牙慧”一詞正是出于《世說新語·文學》第二十七則。
晉朝人殷浩見識高遠,度量清明,早年間便負有美名,尤其精通玄理,酷愛《老子》《易經(jīng)》,他能言善辯,為當時的風流辯士們所推崇。就連鎮(zhèn)西將軍謝尚年輕時也久聞殷浩盛名而特意去拜訪。據(jù)說謝尚全神貫注地聆聽,聽著聽著便汗流滿面。殷浩曾被封為建武將軍,后來因政治失敗,被罷官流放,即便如此,殷浩也沒有半句怨言,依舊談道詠詩,只是整天用手在空中寫“咄咄怪事”四個大字。
殷浩有一個外甥名叫韓康伯,幼時聰明靈敏,又有學問,殷浩很喜歡他。有一天,殷浩見韓康伯正在和人高談闊論,面露得意之色,但他仔細一聽,康伯所講的都是模仿自己的片言只語,沒有什么獨到的見解,于是很不高興,說:“康伯連我的‘牙后慧’都沒有得到,就自以為是地發(fā)表言論,真不應該?!彼砸蠛扑f的拾其牙慧之人,正是他的外甥韓康伯。
“牙慧”指言語中的智慧,“拾人牙慧”現(xiàn)在用來形容拾取人家的只言片語當作自己的話。
現(xiàn)代社會注重保護個人的版權(quán)和專利,用法律的手段保護個人的原創(chuàng)作品和成果。在古代,雖然沒有這方面的法律,但是古人對于“原創(chuàng)”早有十分明確的意識,拾人牙慧因而為人所輕。殷浩正是因為聽聞康伯抄襲自己的只言片語與別人侃侃而談,才發(fā)出“拾人牙慧”的感嘆。而謝靈運曾經(jīng)評價張華的詩作“千篇一律”。所以在當時,不僅抄襲別人會受到輕視,連抄襲自己也會受到他人的詬病??梢姽湃藢τ谠瓌?chuàng)精神的堅持。
在信息暢達的當下,抄襲變得更為便利了。不經(jīng)原作者授權(quán)而肆意挪用其作品的狀況時有發(fā)生,抄襲別人的只言片語更是家常便飯,甚至在文學創(chuàng)作和學術(shù)研究中,也存在抄襲的丑聞。這種行為會帶來嚴重的后果,所以必須訴諸法律。(張一清 點評)
“拾人牙慧”是一個貶義詞,有時也用于自謙,表示自己才疏學淺。與“拾人牙慧”意義相近的詞還有“口耳之學”“末學膚受”等?!翱诙畬W”指只道聽途說了一些皮毛之見,而沒有真正的學識?!澳W膚受”指做學問沒有從根本上下功夫,只學到一點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