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人:龐金釗 劉忠 楊宗政
專利權人:天津科技大學
申請?zhí)枺?01010275492.7
申請公布號:CN 102399094 A
申請公布日:2012-04-04
1.一種高得率漿造紙廢水經二級生物處理后的剩余污泥制綠化用肥方法,其特征在于:
(1)本發(fā)明以常規(guī)脫水處理的高得率制漿造紙綜合廢水進行二級生物處理后的剩余污泥與速生材或秸稈造紙原料中的經粉碎的無機雜質為原料,將其混勻、造粒制成顆粒肥料毛坯;
(2)以燃煤鍋爐煙氣為熱源對上述造粒肥料烘干至含水量低于15%;
(3)將枯草芽孢桿菌菌液以顆粒肥料質量3%~5%的比例均勻噴灑在剛剛烘干的顆粒肥料表面,使菌液中的水分利用顆粒肥料烘干過程獲得的熱量得以去除。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得率漿造紙廢水經二級生物處理后的剩余污泥制綠化用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的菌種為枯草芽孢桿菌(B.subtilis)。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造紙廢水處理剩余污泥制肥技術,尤其是高得率漿造紙廢水經二級生物處理后的剩余污泥制綠化用肥的方法。
造紙工業(yè)是用水大戶,排在火電、紡織之后占全國工業(yè)取水量的第3位,就排水的污染負荷總量來說,造紙工業(yè)大于火電及紡織業(yè),成為水域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造紙廢水的處理主要以二級生物處理為主。廢水處理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大量的剩余污泥。
剩余污泥的處置一直是污水處理廠運行過程中的棘手難題。剩余污泥是生物法處理污水過程微生物增殖的必然產物,屬于有機物。但迄今處理剩余污泥仍局限在填埋、焚燒等方法。填埋受場地限制,可提供填埋的土地越來越少;焚燒因污泥熱值較低,需要外加燃料,成本較高;而制肥受污泥中重金屬含量和其他因素的影響,使用范圍受到限制,且其肥效較低、相對成本較高,也影響了其推廣應用。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使用高得率漿造紙的廢水處理剩余污泥為綠化用肥原料,以解決剩余污泥的處置和鹽堿地區(qū)綠化客土來源不足等問題為主要目的,同時在制肥過程中添加適量的有益微生物使肥料具有鹽堿土質綠化次生堿害防治功能的生物肥料。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1)將常規(guī)脫水處理的高得率制漿造紙綜合廢水進行二級生物處理后的剩余污泥與速生材或秸稈造紙原料中的經粉碎的無機雜質混勻、造粒;
(2)以燃煤鍋爐煙氣為熱源對上述造粒肥料烘干至含水量低于15%;
(3)將枯草芽孢桿菌菌液以顆粒肥料質量3%~5%的比例均勻噴灑在剛剛烘干的顆粒肥料表面,使菌液中的水分利用顆粒肥料烘干過程獲得的熱量得以去除。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是:
(1)本發(fā)明利用了速生材或棉稈高得率制漿造紙廢水進行二級生物處理后的剩余污泥和速生材或秸稈原料中的經粉碎的無機雜質為制肥原料,解決了二次污染物和造紙原料所夾帶無機雜質的出路問題。
(2)本發(fā)明添加的枯草芽孢桿菌是對植物生長有益的微生物并由于該菌株的代謝產物為酸性物質,從而對防治鹽堿土質綠化的次生堿害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該菌株無毒無害、安全。
(3)造紙綜合廢水在經過二級處理之后的剩余污泥屬于有機物,具有增加土壤有機質的效果;同時,該污泥中還含有一定比例造紙綜合廢水中未完全降解的污染物成分,如木質素、硅以及各種微量成分均為植物正常生長有益物質。
(4)本發(fā)明將剩余污泥處置與綠化用肥、綠化客土需求相結合,肥料干燥熱源取自煙氣并以有益微生物添加使肥料具有防治鹽堿土質綠化次生堿害的作用。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下述實施是說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實施例來限定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一種高得率漿造紙廢水經二級生物處理后的剩余污泥制綠化用肥方法,其步驟是:
(1)將高得率制漿造紙綜合廢水進行二級生物處理后的剩余污泥進行脫水處理,其含水量不高于75%;
(2)脫水污泥與速生材或秸稈原料中的經粉碎的無機雜質混勻、造粒并以燃煤鍋爐煙氣為熱源對以上顆粒烘干至含水量低于15%。
(3)將枯草芽孢桿菌菌液以顆粒肥料質量3%~5%的比例均勻噴灑在剛剛烘干的顆粒肥料表面,使菌液中的水分利用顆粒肥料烘干過程獲得的熱量得以去除,得到成品肥料。
本步驟的原理是:速生材或棉稈高得率制漿造紙綜合廢水經二級生物處理的剩余污泥富含菌體細胞,是有機物質為主的、需處置的廢水處理過程產生的二次污染物。但由于以速生材或棉稈為造紙原料以及高得率制漿添加化學品很少的緣故而增加了此類造紙廢水處理剩余污泥的可利用性。而污泥中殘存的未降解木質素以及硅和微量物質等對植物生長都是天然的營養(yǎng)物,加之有益微生物的添加使得本發(fā)明的肥料可以用于綠化肥料或代替部分鹽堿土壤綠化的客土兼具次生堿害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