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20年代,在法國,有一位寡母帶著她的獨子輾轉于多個國家,生計艱難,經(jīng)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但她一直嚴格,甚至是有點“變態(tài)”地要求她兒子羅曼·加里一定要成為一個出類拔萃的人,她還一再地向世人宣稱:“我的兒子,將來會當法國大使、作家、榮譽軍團騎士,甚至是一名將軍!”
當年,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寡母是在講瘋話,因為人固可以樂觀,但再樂觀也不能樂觀到如此異想天開的地步。可是很多年以后,當初那些笑話過她的,卻驚訝地發(fā)現(xiàn),她的話全都變成了現(xiàn)實:她的兒子羅曼·加里后來參加了“自由法國”空軍,成為了一名戰(zhàn)斗英雄,是十字軍功章和解放勛章的獲得者;戰(zhàn)后,他又成為了法國駐洛杉磯總領事,并兩次獲得龔古爾文學獎(歷史上唯一兩次獲得該獎的作家),還成為了一名電影導演。
這就是羅曼·加里執(zhí)導的自傳體式影片《童年的許諾》所講述的故事。劇中的母親有著不向命運低頭的堅強意志、不可侮的高貴人格和極致的犧牲精神,教育起兒子來,也是個性十足。比如,羅曼·加里第一次跟人打架,她是這樣處理的:“世上只有三樣東西值得你去打架:一、女人;二、榮譽;三、法國。你是為這三樣東西去打架的嗎?”當她聽到兒子回答是“是的”的時候,她滿意地說:“很好。”
還有一次,當羅曼·加里在別人羞辱母親時,不戰(zhàn)而退,結果遭到了母親狠狠的教訓:“如果以后有人侮辱你的母親,我要你打到躺在擔架上回家。你必須為我挺身而出!”
母親從骨子里相信兒子必獲成功,因為她自己就是一個從不言敗的斗士,在人生的戰(zhàn)場上,她總是堅決地要擊敗敵人,并掃除一切阻礙。在波蘭,她靠挨家挨戶兜售女帽為生。冬季里,她跑遍風雪彌漫的城市,回家后坐下來,點上一支煙,微笑著望著心愛的兒子,好像一整天的屈辱和疲憊都不存在了。后來,她靠天才的想象力和大膽的執(zhí)行力,獲得了“巴黎時尚領袖”授予她的獨家代理權,專為貴婦設計服裝,大大改善了經(jīng)濟狀況。她用這些錢讓兒子接受各類精英教育,如擊劍、射擊、舞蹈、禮儀等,目的是讓他日后成為“偉人”。
母親的個性堅毅而果決。她很早就讓羅曼·加里往文學方向發(fā)展,并堅信:“你一定會成為另一個托爾斯泰、另一個雨果?!睆亩_啟了他的文學潛能。她向兒子隱瞞自己罹患糖尿病已經(jīng)兩年的事情,只留一句解釋:“我不能拖累你。這是我自己的事,與別人無關!”
羅曼·加里擔心母親會看不到他功成名就的那一天,開始發(fā)奮寫作,一口氣完成了四部小說,但均遭退稿,直到去巴黎讀大學期間,才終于在報刊上發(fā)表了一個短篇作品。欣喜若狂的母親加緊了對他的鞭策。
羅曼應征入伍后,因為國籍問題成為唯一沒有被指派任務的士兵,他想出一個匪夷所思的理由來搪塞母親,母親卻為此歡呼:“原來如此,你是三百人中唯一的一個,真了不起!”她總是這樣無比信任、欣賞自己的兒子。
當羅曼終于走上反法西斯戰(zhàn)場時,病重的母親鼓勵他英勇作戰(zhàn):“你會戰(zhàn)勝一切,因為你是我養(yǎng)大的!”同時,也一遍又一遍地向他催稿:“戰(zhàn)爭不是理由,你必須堅持寫作!”
無論他走到哪里,母親的信件總能如期而至。在三年半的時間里,兩百多封家書就像臍帶一般,向他輸送著勇氣、力量和意志,比他自己的力量和意志更加堅不可摧。在烽火連天的嚴酷環(huán)境中,羅曼每天晚上都會堅持寫作,好像戰(zhàn)爭從來沒有發(fā)生過似的。終于,他的處女作《歐洲教育》在英國出皈。戰(zhàn)爭結束后,他獲得十字軍功章和代表法國最高軍事榮譽的解放勛章。他迫不及待地榮歸故里,與母親分享他的榮耀……
他終于實現(xiàn)了母親的預言,也兌現(xiàn)了自己的許諾。他締造了一個王國,在那里,正義得到伸張,母親們得到報答,他們終于能昂首立于天地之間。而這,就是母愛的偉大勝利。
據(jù)《家庭百事通》邢潔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