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元代以后,花鳥主要轉為抒情言志的載體,尤其寫意水墨花鳥畫,不苛求于形式,逸筆草草,率意而成。但在唐宋時期,花鳥畫十分注重寫實逼真,注重面對實物寫生,注重物理,表現(xiàn)手法也比較細膩。白居易所說的“畫無常工,以似為工;學無常師,以真為師”正反映了當時畫家的追求。到了宋代,花鳥畫的寫實程度達到了高峰。北宋畫家趙昌就把寫生看得很重要。他每天早晨在朝露未到時,便繞著欄桿觀察花卉,同時調色描畫。他畫的花卉很有生氣,用色也很精到。他給自己的號就叫“寫生趙昌”。另一位畫家易元吉,經常到荊湖一帶寫生,在長沙住的地方建了一處花園,種植花木,設置假山石,養(yǎng)山獸,鑿池飼養(yǎng)水禽,每天仔細地觀察它們活動的姿態(tài)。他畫的猿猴十分生動。
宋人描繪花鳥畫還講究物理,即讓作品表現(xiàn)的對象與現(xiàn)實生活相符。有兩則逸事都是說宋代皇帝趙佶對作品鑒賞是以物理為標準的。有一次,在觀看一座剛修建的大殿上的壁畫時,趙佶最贊賞的是殿前柱廊拱眼中由一位年輕畫家所畫的斜枝月季花,因為月季花四時朝暮花蕊葉都不相同。這枝月季花正是表現(xiàn)了春季中午時候的形態(tài)。還有一次,趙佶要畫院畫家畫孔雀開屏,畫了幾遍都不滿意,人問其故,他說,孔雀開飛屏一定先舉左腳,而畫家都畫了舉右腳。宋代花鳥畫可以說達到了中國古代繪畫寫實的高峰,如南宋陳居中的《四羊圖》、李迪的《貍奴蜻蜓圖》以及佚名的《子母雞圖》等作品,不僅造型逼真,而且具有很強的生活氣息。
明清兩代寫意花鳥畫名家層出不窮,明代沈周強調筆精墨妙,徐青藤一反宋元小筆墨的面貌,揮毫狂潑,用筆更為奔放淋漓,“不求形式,但求生韻”。八大、石濤,他們無論在畫中立意、畫外寄情、筆墨章法、造型等方面有所創(chuàng)造?!妒瘽嬚Z錄》曰:“夫畫者,從于心者也”“概無法也,無法而法,乃為至法”。對中國畫的發(fā)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齊白石衰年變法,將傳統(tǒng)文人畫簡練的筆墨形式與平民百姓朝夕相依的園蔬瓜果、花鳥蟲魚,用大寫意的手法或工或寫加以詩、書、印,把雅俗共賞的寫意花鳥畫推到了極致。
寫意花鳥畫發(fā)展到今天,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的生活水準正在不斷提高,因精神生活的不同需求,審美觀念也在轉變。中西兩種文化的對接,全球信息化、網絡化的新現(xiàn)實,傳統(tǒng)文人花鳥畫已經不符合現(xiàn)代審美觀念的要求了。石濤“筆墨當隨時代”的理念得以驗證。陳舊的藝術觀念、刻板的藝術形式在今天已不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藝術“貴在創(chuàng)新、貴在求變、貴在發(fā)展”。所以寫意花鳥畫的變革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再者,今天藝術環(huán)境變了,中國的畫家們必須要面對歐美現(xiàn)當代藝術的沖擊,大家同在一個地球村,同在一個飛速發(fā)展的信息化、網絡化的新時代,相互影響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明顯,越來越現(xiàn)實。綜上所述,傳統(tǒng)寫意花鳥畫向現(xiàn)代寫意花鳥畫轉型,勢在必行,是歷史發(fā)展之必然。
當代著名花鳥畫家王晉元扎根西南邊陲,長期沐浴著西雙版納亞熱帶風情。他將徐悲鴻、林風眠等一輩留洋的有識之士引進的西方科學繪畫方法,與中國畫大寫意筆墨相結合,色墨交融,觀念更新,將西畫的光色與中國畫的筆墨有機地結合,把版納之春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把寫意花鳥畫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當代著名藝術家黃永玉出生于湖南湘西,雖非正規(guī)科班,但黃老具有與生俱來的楚風湘韻、天生睿智、深厚淵博的學識、卓而不群的才情,他耿直倔強的性格,筆耕不輟的勤奮,廣獵多門,雕塑、版畫、油畫、裝潢設計、國畫、書法、詩詞、工藝美術等無師自通,無所不能,集姊妹藝術于一爐,黃老天生“鬼才”,寫意花鳥畫色澤瑰麗,畫風明快,構成新穎,色墨交融,猶以寫荷著稱,蜚聲海內外。作品極具當代浪漫主義情懷,予人積極奮進的現(xiàn)代精神。
著名藝術家李魁正集畢生之精力獨創(chuàng)“潑繪”“現(xiàn)代沒骨”,把現(xiàn)代寫意花鳥畫推進了一個新的里程碑。著名藝術評論家蔡若虹先生說:“李魁正的潑繪花鳥畫飽含著感情,充滿著智慧和靈氣,有著風標獨具的藝術特征和藝術個性,即使是小題材也會像大題材一樣將勃勃生機帶給極富鑒賞力的觀眾,給有眼光的鑒賞者心靈以慰藉和安撫,進而得以凈化。他既繼承了中國畫傳統(tǒng)的潑墨、潑彩的理法,同時也吸收了西畫的光色元素。講究陰陽互動、黑白轉換的律動和節(jié)奏這種審美意蘊。如《春情》《清芳》《生命》《清氣》等作品,在用色上強調“色彩的主觀個性化”,他成功地運用西畫的色彩方法恰到好處地融浹中國畫的墨色,雖多層漬暈,卻不見色的濃艷飄浮、墨的泛瘠淺露,具有色墨相濡、沉潛潤厚的奪人之力在傳統(tǒng)的暈染中建筑浮雕感,大面積加染中增強色感,加強筆觸肌理的微妙變化,增強視覺效果。
著名花鳥畫家柯桐枝先生,畫面構圖一反傳統(tǒng)花鳥畫的小巧精雅,大塊留白,惜墨如金,講求“S形”“三角形”“四角留空”“黃金分割”“對角邊出”等等陳規(guī),不論畫幅大小,大到上百平尺巨幅,滿紙色墨交融,把傳統(tǒng)筆墨與現(xiàn)代構成有機結合,畫面極具現(xiàn)代感和時代氣息,極具視覺沖擊力。如《花語春秋》構圖為“三屏合一”。畫家用現(xiàn)代裝飾效果之程式將四季花卉用長條形、方塊形、橫平豎直巧妙地多次重疊而成,施以版畫鐵筆簡練的筆墨線條,恰到好處的方塊留白,設色瑰麗明快,讀此大作有如進了花卉世博園中的迷宮,讓你流連忘返,沐浴在花的海洋、花的世界之中。又如《雪打干枝憶酒香》,滿紙墨白,施以淡彩,簡練鐵筆線條穿其黑白之中,下面大小不同的墨點留白,畫家匠心獨具,其可謂藝高人膽大,膽大則藝高是也。
“柯先生的大寫意花鳥畫,無論從設色到構圖,從選材到置陣,都突破了傳統(tǒng)寫意花鳥畫的舊程式,走出了一條以現(xiàn)代構成,營造廣闊空間和幽深的層次,洋溢著一種欣欣向榮,情節(jié)明快的現(xiàn)代大寫意花鳥畫的新路子。看柯先生的畫會油然而生一種美好心緒?!雹?/p>
大文化、大繁榮、大發(fā)展,是中華民族當前首要目標,社會的飛速發(fā)展,東西方文化藝術的碰撞,全球信息化網絡化的新時代,“傳統(tǒng)的美學思想在嬗變,藝術觀念在更新。傳統(tǒng)繪畫,古典美感的風格,意境魅力與當代審美需求發(fā)生了錯位,它更不能適應當代感性生動的審美意向,傳達復雜、豐富的現(xiàn)代人心理層次感受的需求”。
從更宏觀的意義上講,我們面對的現(xiàn)實和使命是:當今,對地球人來說正是世紀交替,人類在人文、科技、和平、秩序、環(huán)境、社會、氣候、生態(tài)、自然、宇宙等各方面都面臨新的挑戰(zhàn)與抉擇的嚴峻時刻,現(xiàn)實為藝術家們提出了需要認真思考的新課題,即時代在呼喚藝術家,也在呼喚花鳥畫家自己,我們應該有回歸大自然的宇宙意識。這個宇宙意識絕非我們老祖宗的天人合一觀可以完全替代和解釋的,因為它更具新時代要求的緊迫感與使命感,如果我們能從描寫“一花一鳥”抒發(fā)個人小我之情的微觀思維中解放出來,進一步擴展,抒發(fā)全民族、全人類乃至全宇宙的全息大我之情的宏觀思維的功能也就得以實現(xiàn),藝術從屬于社會和人類生存與健康發(fā)展的使命也就得以完成了。面對新的現(xiàn)實與使命,作為花鳥畫家,我們必須調整自己的時代觀和創(chuàng)作思考基點,并以這種更為宏觀的思考和心境賦予花鳥畫以新時代的品性,建構一種更高的理念和境界,去表現(xiàn)大自然的生命意識和花鳥世界。
人性與博愛意識、唯美與憂患意識歷來左右著藝術家的情懷與表現(xiàn)內涵。今天的花鳥畫家尤需時時關注大自然、社會與人生,尤需不斷錘煉自己的心性。
傳統(tǒng)繪畫中的殘枝敗葉、孤靜單寂、無病呻吟、花鳥蟲魚的小情調,是那些士大夫、文人騷客們相互怡情、筆墨把玩的游戲。它能代表的只是當時落后的農業(yè)生產社會時期,廣大的民眾都處在文盲、半文盲的文化水準中,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小范圍地區(qū)為方陣的繪畫方式及理念。上述時段早已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先進的大規(guī)模工業(yè)化,飛速發(fā)展的信息化、網絡化時代。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斷地追求新穎、壯美。由此可見,新興的繪畫意識,一種充滿活力、欣欣向榮、激情洋溢、清新明快、具有時代氣息的大美之作,將是當今社會之迫切需求、大眾心理之渴望,是當今時代的呼喚,也是當下每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寫意花鳥畫家及藝術評論家們的責任之所在。
注釋:
①《文化參考報》藝術周刊特刊2,《中國畫大家柯桐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