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榮霞
美國的一個攝制組,想拍一部反映中國農(nóng)民生活的紀錄片。于是他們來到中國某地的農(nóng)村,找到一位柿農(nóng),說要看他摘一千個柿子的場景和演示貯存的過程,談好的價錢是給兩百美元。
這位柿農(nóng)很高興地同意了。于是,他找來一個幫手,一人爬到柿子樹上,用綁有彎鉤的長桿在樹上擰柿子,另一個人負責在草叢里把柿子撿到竹筐里,兩人邊干活邊高聲大嗓地拉著家常。在一邊的美國人覺得這很有趣,自然全都拍了下來。接著又拍了他們貯存柿子的過程。
美國人付了錢不拿柿子就準備離開,那位收了錢的柿農(nóng)以為他們嫌棄自己的柿子不好,反復說著,美國人就讓翻譯耐心地跟他解釋,說他們絲毫沒有瞧不起這些柿子的意思。翻譯解釋了半天,柿農(nóng)才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同意讓他們走。但他在背后搖搖頭感嘆說:“沒想到這世界上還有這樣的傻瓜。”
是的,不要柿子的美國人被柿農(nóng)看成是傻瓜。其實,那位農(nóng)民并不知道,他的一千個柿子雖然沒動就賣了兩百美元,但是,那幾位美國人拍的他們采摘和貯存柿子的紀錄片卻賣了數(shù)萬美元。他們同樣不知道,在美國人眼里,他的那些柿子并不值錢,值錢的是他們的那種獨特有趣的采摘、貯存柿子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