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wèi)民
【摘 ?要】傳統(tǒng)閱讀教學提問,課堂上老師將事先設計好的問題一個一個拋出,一節(jié)課提問幾十次甚至更多,把文章肢解得亂七八糟,學生受不到良好的訓練,思維流向沒有規(guī)律可言。針對這種情況,本人經過長期摸索,實踐出一種新的提問方法:一節(jié)課設計一到兩個主問題,由這一到兩個主問題去輻射、籠罩其它細小的問題,這樣做目標明確,主次分明,教學思路顯得清晰,學生學起來顯得輕松。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得到了培養(yǎng)。
【關鍵詞】散文教學;主問題;設計
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提問是以教師的備課為主,課堂上將教案中的問題一一提出,往往是將生動的文本肢解成碎片,然后逐一講解與分析,并穿插學生的回答,沒有主動舉手的學生,就點名回答。教師的解讀代替了學生的思考,以概念化、抽象化的結論取代了學生的個性化解讀。
閱讀教學中的主問題,是指能夠在閱讀教學中使學生整體把握課文,促進學生的參與性,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討論、理解、品味、探究、欣賞的重要提問或問題,有的老師把它稱為中心問題或上位問題。余映潮老師認為:“主問題是在閱讀教學中能夠對教學內容‘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提問或話題或活動?!?/p>
我在教學《紫藤蘿瀑布》的時候,關注主問題設計。
本課是寫景散文,教學重點是“品味含蓄雋永的語言,體會作者關于生命的感悟。”圍繞這個教學重點,我設計了一個主問題:“請同學們感情朗讀課文,讀完之后用一個字概括文章的內容?!睂W生讀完課文馬上舉手回答:“美?!?/p>
圍繞這個主問題,學生的課堂活動可謂精彩紛呈。
學生讀完課文馬上舉手回答:“美。”
師:美在哪里?
張明:比喻美。
李寧:擬人美。
王笑:通感美。
王恒:圖畫美。
習景明:議論美。
師:引導梳理出“三美”:
一是紫藤蘿瀑布的美;二是課文語言的美(修辭之美、句式之美);三是文中哲理之美。
師:請大家再讀課文,仔細思考。
問題一:紫藤蘿瀑布的美,美在哪里?
張花:美麗。
李宏:色彩亮麗。
王曉:生機勃勃。
師:到底是什么?
張明:我認為應該把幾位同學的回答綜合起來。
師:綜合起來的答案是怎樣的?
張明:紫藤蘿的色彩亮麗,生機勃勃。
師:你分析能力較強,概括全面而正確。
請大家繼續(xù)思考。
問題二:課文語言之美,美在哪里?
王芳:“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边@句話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從整體上描寫紫藤蘿的顏色和形狀,表現作者的高興之情。
王蘭:“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边@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描寫出紫藤蘿色彩的亮麗。表達作者的喜悅之情。
習進明:“‘我在開花!它們在笑?!薄啊以陂_花!它們嚷嚷?!边@兩句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花朵爭春,花朵爭艷,突出花朵勃勃生機。
王艷:“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具體寫出了盛開的紫藤蘿花的形狀特點。
王小艷:“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花朵的美麗可愛,生機勃勃的情態(tài)。
張藝如:“我浸在這繁密的花朵的光輝中,別的一切暫時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边@句中的“浸”字用得特別好,“浸”的意思是泡在液體里,這里寫出作者忘掉煩惱、憂愁和痛苦,讓自己泡在光輝中,泡在溫馨的色彩中。表達作者的寧靜和喜悅之情。
張嫣:“……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边@句話運用通感的修辭手法,將嗅覺和視覺打通,花香就有了顏色,寫出作者面對紫藤蘿瀑布愉悅夢幻之感。
劉夢男:“……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壯的盤虬臥龍般的枝干,不斷地流著,流著,流向人的心底。”這句話寫出此時的花與“我”仿佛交融在一起,共同感受生命的真諦。物我交融,情感抒發(fā)變得強烈。
師:剛才大家踴躍舉手發(fā)言,結合具體的句子或詞語進行了一番緊張、熱烈的朗讀和品味,品出語言的美點,著重從修辭的角度品析文章的語言美。文章的修辭很美,請同學們看一看文章的句式美不美?
劉帆:“‘我在開花!它們在笑?!薄啊以陂_花!它們嚷嚷?!?/p>
我認為這兩句的句式很美,工整對仗,讀起來節(jié)奏明快、活潑,表現了花朵怒放的形態(tài),表現作者賞花心情的愉悅。
王芳:“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三個介詞結構組成排比句,語勢在加強,感情在凝聚,節(jié)奏輕快,韻律和諧。
張梅:“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這兩句話構成對偶句式,互相映襯,互為補充,看起來整齊美觀,讀起來節(jié)奏清脆,心情蕩漾。
楊春:“不斷地流著,流著,流向人的心底”。這三個短句構成排比句,讀起來聲音越來越輕,好像進入夢幻的世界,紫藤蘿組成的瀑布,經過作者的幻化,流向人的心底,滋潤著人的心田,心靈受到洗滌,靈魂受到滌蕩,煩惱憂愁全忘掉。
師:大家能夠結合具體的語句,品析句子的特點,感受句式的美。文章除了紫藤蘿之美,語言之美外,文章的說理也是很美的。
請大家深入思考。
問題三:本文蘊含的哲理之美,體現在哪里?
高糕:“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進程不會因個人的不幸而改變。我們不能被昨天的不幸壓垮,應該像紫藤蘿一樣,以飽滿的生命力和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投身到生命的長河中去實現人生的價值。
師:作者從痛苦中走了出來,樂觀、蓬勃、向上。樂觀、蓬勃、向上的道理通過具體景物紫藤蘿表現出來,這種表現手法叫托物言志。
師:文章寫了藤蘿之美,語言之美,句式之美,還隱藏著其它一些美麗。你能找到嗎?請小組展開討論,然后請三個學習小組組長發(fā)言。
組長一:我們小組通過討論、交流、探究,認為文章的結構很美。文章從形、色、味三個方面對紫藤蘿進行描寫,在具體描寫中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傳達出作者宗璞喜悅的心情。情感是變化的,從喜悅到悲傷再到昂揚。文章最后的議論也是積極向上的。
師:這是景美、情美、理美。
組長二:我們小組經過討論,一致認為文章的線索美。文章的明線是以“紫藤蘿瀑布”為線索,暗線是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這兩條線索交織在一起,一明一暗,相互照應,相互映襯,和諧交融。
組長三:我們小組經過討論一致認為,文章的寫景順序美。文章第二、三兩節(jié)描寫花瀑,第四至六節(jié)描寫花穗,第七節(jié)描寫花朵。文章從整體到局部的描寫,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方法,先總體后局部。
像這樣以主問題來帶動整篇課文閱讀教學的方式,有著明顯的優(yōu)點:
重在讓學生占有時間,解決問題,真正把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放到了課堂教學的重要地位。在教師的調控下,課文由學生讀準、讀順、讀美,課文學習的內容讓學生講出來、析出來、品出來,不僅訓練了學生認讀、理解、質疑、辨析、綜合、鑒賞等各種層次的閱讀能力和勾畫、摘錄、歸納、比較、點評等各個方面的閱讀技能,而且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躍起來,讓他們充分體會到語文學習中的求索感、創(chuàng)造感、成功感。
重在教師改變角色,由以講析為主改變到以藝術設計、藝術調控、藝術指導、藝術點撥為主,首先就要做到能夠藝術地、創(chuàng)新地設計主問題。這有利于教師素質的提高,教師在研究教材、找準線索以及考慮如何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促進教學思想的轉變和教學能力的長進。
主問題突出,課堂教學中師生雙方的角色發(fā)生重大變化,有利于形成“讀、問、議、講”“提示、閱讀、討論、評析”等生動活潑的立體式雙向交流的課堂教學結構,從而增大課堂教學容量,提高課堂效率。從教師的角度看,進行主問題式的閱讀教學,比教師已經習慣了的講析教學要難得多;但從學生活動的角度看,這樣的課要好得多,美得多,有價值得多。
對像《紫藤蘿瀑布》這樣的精美散文,我抓住“美”字設計主問題,以“紫藤蘿的本身美”“《紫藤蘿瀑布》的文本語言美”以及“文中蘊含的哲理美”三個教學板塊推進課堂教學,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咀嚼思考,通過“聽說讀思”理解、體驗其中之美,以此提升語文素養(yǎng),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劍峰.中學語文:名師問題群教學模式構建藝術[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7
(本文是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生態(tài)美學視域下語文教學“問題群”設計實踐研究(B—b/2016/02/1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