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洪權
時代在不斷發(fā)展,科技在進步,機械加工領域以同樣在快速的發(fā)展和壯大,發(fā)展出很多新型的加工方法,線切割加工在機械加工行業(yè)越來越多地得到使用,在快速發(fā)展同時已出現(xiàn)一些新的問題。我在進行“平面數(shù)字設計與線切割加工”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線切割機床的實際操作存在一些問題(本課程主要是對全校開放的選修課程,因此面對的學生基本上為零基礎),對于設計和線切割的工作原理的理論知識方面學生基本沒有多大困難,但是在現(xiàn)場加工的過程中卻常常出現(xiàn)無從下手的情況,主要是缺乏工作經驗,不知道該如何操作,對工件的裝夾,定位和繞絲穿絲和緊絲等都不會,最困難的是穿絲,如果在中途斷絲就更沒有辦法處理了。因此在本文中將結合我工作經驗對上述問題做一些總結,借此希望能提高新手快速上手操作的能力。
繞絲、穿絲及緊絲
繞絲是線切割機床必不可少的一個過程,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經常會忽略一個比較重要的細節(jié),就是檢查絲筒的換向開關是否處于兩個行程控制擋塊之間,檢查這個過程可以說是重中之重,在我過去的工作中經常遇見忽略此過程造成絲筒運行超程的故障,假如換向開關處于兩個行程控制擋塊之外,那么運轉絲筒將會行走到絲筒的極限位置脫離內部的絲桿,出現(xiàn)此問題后機床將不能工作,必須進行拆卸修復才可恢復,如此一來就會耽誤大量的時間,因此第一步必須檢查清楚,并確保完整可以正常工作才可以進行下一步。
啟動絲筒運轉,等絲筒運轉到任意一端的行程控制擋塊觸發(fā)換向開關,此時絲筒將換向運轉,在換向運轉之后立即停止絲筒運轉,并記住換向后的轉動方向,繞絲時須沿著換向后的轉動方向繞。繞絲前如果機床有自動緊絲功能的先將張緊輪復位,然后關閉自動張緊開關,繞絲時將絲盤安裝到機床的絲盤安裝位置,將絲從機床的上導論繞過在從下導論繞出,然后將絲固定在絲筒的固定螺絲上并擰緊螺絲,手動轉動絲筒,轉動時注意方向,須與絲筒換向后的方向一致,同時注意絲必須在下導論的導槽內,待絲繞得與絲筒垂直后啟動絲筒,絲筒旋轉就可以將絲快速地繞到絲筒上了,待絲筒上的絲快要接近另一個行程控制擋塊時關閉絲筒,此方法需要技術熟練才可操作,對不熟練的人不要啟動絲筒,直接用手柄搖動絲筒上絲,過程與上面操作相同。絲繞好之后用剪刀剪斷絲盤一端然后再把剪下的一端由下往上按照機床上的走絲圖將絲繞好,從上導論上繞過之后固定在絲筒的另外一端的螺絲上,反向轉動絲筒,待絲從上導論經過讓后與絲筒垂直后繼續(xù)再轉動,讓絲在絲筒上繞過10毫米左右停下。將停止這一端的程控制擋塊移動到與換向開關接觸,將另一端的行程控制擋塊向靠近換向開關端移動10毫米左右,在此強調一定要移動兩個行程控制擋塊到要求的位置,否則在穿好絲的時候會出現(xiàn)絲在絲筒上的行程不夠的情況,而導致啟動絲筒后斷絲,完成以上過程就完成了繞絲的工作了。
緊絲。機床帶有自動緊絲功能的直接打開緊絲開關,然后啟動絲筒就可以完成緊絲過程;若無自動緊絲的需要進行人工緊絲,其操作方法是:用手動張緊輪靠在遠離絲筒的兩個導論之間的鉬絲上,啟動絲筒,保持對鉬絲的壓緊狀態(tài),待絲筒運轉到另一端時將長出的絲收緊,然后將換向開關轉回到兩行程控制擋塊之間,再次重復緊絲操作,檢查鉬絲是否張緊,若還未張緊,再重復緊絲過程操作,直到張緊為止完成緊絲。
工件的裝夾與定位
工件的裝夾。在工件裝夾時,首先要分清楚機床的坐標系,然后將機床的坐標與電腦上圖紙的坐標對應起來,只有將上述兩個坐標對應好之后才可以裝夾工件毛坯,毛坯安裝到機床工作臺后先不要夾緊,對毛坯進行找正后才可以夾緊,在此還必須考慮切割的過程中是否會割到工作臺上支撐的地方。
找正的方法有很多,對于不同要求的工件有不同的找正方法,對于要求不高的,毛坯余量足夠大的情況一般就用目測來找正,一般都是搖動機床工作臺移動,觀察鉬絲與毛坯基準面的距離來大概定位就可以了,對于要求比較高的可以使用百分表來找正,方法是將百分表固定在機床上不動的地方,保存測量端與需要找正的面接觸,搖動工作臺觀察表針的跳動情況,根據(jù)表的跳動來分析,調整工件達到要求的位置,然后夾緊工件,夾緊后再觀察一遍尺寸是否發(fā)生變化,避免夾緊時出現(xiàn)毛坯移動的情況發(fā)生。對于切割內部結構的一般可以通過機床自動找正功能來找正。
完成上述過程的操作后就可以到電腦上進行編程和各種參數(shù)的設定,對這部分在此不再詳細講解,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操作電腦控制的過程很快就可以學會,困難的就是對工件的裝夾,定位和繞絲穿絲和緊絲等。對于這些過程已經講述清楚了,相信大多數(shù)人看過后對線切割機床的操作已經沒有多大困難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