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東明
小學科學課作為一門科學啟蒙課程,它肩負著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任務??茖W探究實驗是小學生認識大自然的基本途徑之一,是科學教學中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同時也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基本要求。作為科學老師,開發(fā)和利用自己熟悉的資源進行教學,貼近生活,有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學經歷,談一談自己的淺薄之見,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自信十足
站在講臺上,我就是科學。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在學生的眼中,教科學的老師,應該就是科學的化身,他應該像科學一樣博大、神秘,卻又嚴謹、細致。小學科學雖然簡單,卻是初高中“理化生”的入門,是大學諸多學科的基礎,更是生活基本常識的啟蒙。要想上好一節(jié)科學課,科學老師要了解很多相關的知識。教師個人不僅要知識淵博,還要具備嚴謹?shù)目茖W探究態(tài)度。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對于同步指導或是科學書上有失偏頗、斷章取義的語言和題目,我不會輕易地讓學生下結論,而是告訴學生在題目前打個問號,并向他們解釋參考答案為什么是這樣的,讓他們在保證考試成績的同時,保留一顆不斷探索的心。
二、準備充分
“不打無準備之仗,不上無準備的課。”這是我的教學心得。準備好人——這就要求老師對學生進行分組和分工。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學習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課后鞏固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教師和學生都需要做相應的準備。對于教師來說,在實驗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教師要熟練把握教材,明確實驗目的。課前,教師要試做實驗,做到心中有數(shù),做到實驗的設計科學有效;全面設計操作過程,選定基本的實驗方法,編定具體的操作細節(jié),設計要合理規(guī)范;演示實驗儀器要做到可見度大,實驗現(xiàn)象清晰可辨。對于學生來說,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要知道實驗的內容,要搜集好第一手資料,學會在實驗中觀察、測量、記錄、統(tǒng)計和做統(tǒng)計圖表的方法。
三、 合作探究
科學實驗的最終目的是為教學服務的,為的是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理解規(guī)律,從而掌握規(guī)律。合作學習是學生集體智慧的結晶。在學習中,學生要有一定的團隊合作意識。教師教學中,要針對具體的合作對象,制訂方法,合理分組,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合作中,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表達自己的觀點,產生新的思考。科學課提倡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這一學科的性質更需要學生合作討論、合作探究,而這種合作必須以個人獨特的見解和認識作為基礎。小組中的個人思想是各種各樣的,在合作的初始階段,小組成員只要能達成共識即可。隨著合作學習的深入,教師要引導學生制訂周密的計劃,引導學生思考。
四、多措并舉
記得有位老師曾說過,一堂課應該是這樣的:寬松的環(huán)境,沉靜的老師,合適的材料。一切都該是張弛有度的,不過分浮華,也不死氣沉沉。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但是,學生又不知如何去發(fā)現(xiàn),這就需要教師去幫助學生。
科學課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打破了課堂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xiàn)了變古為今、變遠為近、變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擴展了教學容量,提高了教學效果,使科學課堂走向了立體化,這一點是其他教育手段無法實現(xiàn)的。記得在“研究磁鐵”這個實驗中,我播放了一個視頻——“磁鐵王國”,并讓學生在觀看一遍后為視頻里的講解配音。學生非常喜歡這個活動,觀看的時候非常認真。
綜上所述,在科學課上,我們要引導小學生做好科學課的實驗,應以探究為核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親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從實驗中不斷創(chuàng)新,在實驗中獲取知識,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堅持不懈,我們的科學課,尤其是科學實驗課將會變得更有魅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