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
有人說現(xiàn)在進入傳媒時代,我越來越體會到傳媒時代,傳播手段跟過去是完全不能同日而語的?!都t樓夢》那個時候是怎么傳播的?手抄本!曹雪芹把它寫出來了,給自個兒的朋友一看,朋友一看挺好,就抄一遍,這個抄一遍,那個又抄一遍。
可是現(xiàn)在的傳播太容易了,一個什么消息,尤其是丑惡的消息、壞的消息,兩三分鐘已經(jīng)遍及全國,已經(jīng)遍及世界。在這種情況下的傳播變成了價值,傳播變成了標準,變成了判斷成敗的一個標準。只要能傳播你就取得了勝利,傳播代替了真相,傳播代替了真理,傳播代替了藝術,傳播代替了意義。你比如說有一段消息,這段消息不完全符合事實,甚至于基本上不符合事實,但是在網(wǎng)上“唰”地一傳,點擊量二百萬人次。然后又變成了手機段子,到處發(fā),來回放,又增加了五百萬人次,這來回一共是七百萬人次。然后有一個人說這個寫得不符合事實,你把他駁斥一下,大家的熱勁已經(jīng)過了,你點擊率是兩千五百萬!哪個是真相呢?傳播就是真相!大家都信的就是真相!人人在說的、耳熟能詳?shù)摹⒓矣鲬魰缘倪@都是真相!
學問也是一樣,你會傳播,到處都在傳播,你就是有學問的人。就是用“點”來表示,你的學問是一萬點,但是接受你的這個學問的傳播是四百,你就是四百萬點。另外一個人的學問只有一點,是你的一萬分之一,但接受他的傳播是兩千萬,那么他就是兩千萬點,而你是四百萬點,他的價值比你高五倍。
所以這個傳播時代,傳播很好!給人民知情權啊,進入信息社會啊,這都很好!但是傳播本身不能保持它的真實性,不能保證它的深刻性,不能保證它的精英性,傳播上的成功不等于學問上的成功,不等于藝術上的成功,這樣追求傳播,它就出現(xiàn)了空心化的鏡像。
我說空心化是什么意思呢?現(xiàn)在我們有一些說法,比如說文化是符號,說你總要有中華的文化符號嘛。說一個熊貓就能叫中華文化了,出了一個太極拳就叫中華文化了,再出一個紅燒肉……第二說了文化是一種品牌。這樣有思想的文學作品越來越少,能夠引導你深入思考的作品越來越少,藝術作品更少。很多電影都是空心化的,都是用符號代替文化的,文化不僅僅是符號,經(jīng)得住檢驗的成果越來越少。
我說句大膽的話,我現(xiàn)在最擔憂的是連我們的春晚也在往空心化的方向上走:反正真漂亮,形式也非常好,各種新的藝術手段越來越多,技術越來越好,就是不知道它要給你說什么!這也是目前我們遇到的一個問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