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童
(泰山學院藝術學院,山東 泰安 271000)
進入信息時代以后,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也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很多年輕人不愿意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學習繼承,導致很多傳統(tǒng)文化都正在面臨后繼無人的嚴重問題,山東木板大鼓也正遭遇著這樣的發(fā)展窘態(tài)。
山東地區(qū)是我國早期歷史文化極為活躍的地區(qū)之一,在齊魯大地之上也孕育出來多種文化。其中木板大鼓作為其代表的音樂文化類型,其發(fā)展歷史極為久遠,在我國眾多的鼓類藝術之中,其出現(xiàn)時間最早,已經有幾百年的時間的。大鼓最初出現(xiàn)在魯西北的農村地區(qū),人們?yōu)榱司徑馓镩g勞作的勞累心情,靈活的應用了農作用具,對音樂進行了創(chuàng)作。
山東大鼓的最初原型實際上是勞動人們在田間勞作時,為了放松而敲擊一種叫做犁鏵片的農耕工具,并唱農歌,也就是犁鏵調。后來,逐漸開始利用書鼓三弦進行伴奏,同時其唱腔也更加的豐富,最終最為一種獨特的鼓曲形式在這片大地上生根發(fā)芽,流傳開來。其實,木板大鼓也叫作“山東大鼓”,但為了和三弦伴奏的大鼓書進行明確的區(qū)分,民間也將其稱為“木板書”,但其卻分為三弦伴奏與無三弦伴奏兩種形式。
長久以來,山東木板大鼓所具有的文化價值與保護傳承工作都及受重視。但在進入新世紀后,經濟發(fā)展及全球化的沖擊,使得人們更加重視快節(jié)奏的物質生活,忽略了對于木板大鼓這種傳統(tǒng)藝術的傳承,使得當前山東木板大鼓正在面臨著徹底消亡的困境。
山東的木板大鼓曲本主要有兩種不同的類型:首先,長篇型。其中有著曲折的情境與眾多的人物。若每天說一段,一本書也要說兩個多月,其主要由韻文和散文組成,摒棄都應用了復用的形式,也就是使用唱詞將說白的內容復述以此。由于其結構極為龐大,一般都采用分章回演唱的方法。傳統(tǒng)的演唱書目主要有《岳飛傳》、《楊家將》等等。
其次,短篇型,其也被當地人俗稱為小段兒。由于其只有韻文,因此其主要特點就是結構較為短小、語句極為精煉,一章只有一個主題只有兩百句左右的唱詞。其同時也是如今流傳在山東地區(qū)的木板大鼓的主要類型。其通過將就有獨特地方特色的說唱、民間藝術以及表演藝術的結合,極大程度的突出了其所具有的音樂性及表現(xiàn)力。
山東木板大鼓的主要伴奏都為隨腔的伴奏,以及前奏、間奏及過門等。而其還包含著平口,也就是一般說的“平句”,其通過上下句構成,具有表達唱詞的功能。其作為唱詞的主體部分,其主要的特點表現(xiàn)為曲調的平直、節(jié)奏的鮮明,極具敘述性特點。此外,其還由落腔及花腔所構成。落腔一般在二行板后使用,其也被叫做“落板”,也就是將這段話結束的意思?;ㄇ恢饕獞迷谄娇谝院?,其多與敘述的部分進行比較。一般來說,花腔主要的作用是對于故事情節(jié)的渲染。另外,還有煞板。其主要應用在演唱的末尾處,其可以故事推向最高潮,之后突然放慢速度并使聲音逐漸消失,利用結尾句將演唱結束,回味無窮。山東木板大鼓的唱詞也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其所使用的都是山東地區(qū)的方言,樸實易懂且具有通俗性。很多的老藝人都可以根據其所聞所見直接進行表演,與生活實際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非常的具有生活氣息,也有著極大的藝術影響力。
山東地區(qū)木板大鼓在演奏過程中,所應用的伴奏樂器是木板及小鼓。因此藝人在進行演唱的過程中,其左手木板,右手對圓形的小鼓進行敲擊,左手木板還能夠實現(xiàn)對于右手小鼓敲擊速度的有效控制。并且在記性演唱時,其鼓法豐富、變幻多端,鼓點具有極強的節(jié)奏感,演唱需要聲情并茂,唱到激動之處,也可以隨心改變敲鼓的速度。
此外,在進行演奏時,還需要對鼓板伴奏所具有的多樣性與自由性進行重視,不能過于注重弦調,保持豐富的鼓。在結束開場白以后,其唱腔前要打兩三番,其鼓點通常都是對于唱腔最初節(jié)奏的模仿。而若發(fā)展到故事內容的高潮部分,則要突然進行敲擊,從而集中觀眾的注意力,發(fā)揮“鎮(zhèn)場效應”。從前,很多的藝人同時進行演奏的過程中,還有一些三弦伴奏的存在,但因為如今各種原因的限制,大多都是自演自唱,不再受樂器限制,有著便利的學習條件。另外,由于其有著極強的靈活性與即興性,因此,其在田間地頭以及集市廟會都可以進行便利的表演。
綜上所述,我國傳統(tǒng)的文化是在歷史的發(fā)展長河中不斷的沉淀積累下來的,作為數千年而不中斷的文化,其有著極強的生命力。但在如今信息化及網絡化的沖擊之下,導致很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逐漸消失。而想要避免山東木板大鼓在時間中消逝,就必須要對其所具有的獨特藝術風格與音樂特征進行研究,將其所具有的厚重的民族地域特色突顯出來。通過古老藝術形式和現(xiàn)代技術的結合,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潮流,對具有現(xiàn)代素養(yǎng)的創(chuàng)新人才進行培養(yǎng),推動山東木板大鼓的持續(xù)性傳承及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