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波
《阿依達》的錄音版本很多,其中名聲最為顯赫的是卡拉揚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的那兩個版本。迪卡(DECCA)版是由苔芭爾迪演阿依達,貝爾岡齊演拉達梅斯,西密奧娜托演埃及公主安姆涅麗斯,麥克內爾演阿依達之父阿莫納斯羅,范·米爾演大祭司拉姆菲斯,考瑞納演埃及王,信使也由帕爾瑪扮演。百代(EMI)版,弗蕾妮演阿依達,卡雷拉斯演拉達梅斯,巴爾查演公主,卡普契爾里演阿莫納斯羅,雷蒙蒂演大祭司,范·當姆演埃及王。我們可以將阿巴多版與卡拉揚的這兩個版,進行逐個角色的比較。
瑞恰蕾莉的演唱可能趕不上苔芭爾迪,但應該說比弗蕾妮強。瑞恰蕾莉的嗓音比弗蕾妮有穿透力。再說苔芭爾迪也不是盡善盡美的,時有“搶戲”的味道。比如在第一幕的大合唱加重唱里,拉達梅斯正在對眾人“表態(tài)”,阿依達則是以內心獨白的形式述說心中的矛盾和恐懼,此時苔芭爾迪的聲音簡直把貝爾岡齊的聲音都淹沒掉了,這就不盡符合此時劇情的需要。
我一直不能改變的一種看法是,多明戈唱拉達梅斯這種角色最合適,沒人能比,也許還有奧賽羅也是這樣。但不適合唱齊格弗里德,盡管也是英雄性角色,類型不一樣。前一類不管怎樣變化都屬于所謂日神的性質,后一類則是典型的酒神性質。相比之下,貝爾岡齊太“溫”,卡雷拉斯較“柔”,氣質相差較遠。雖然卡雷拉斯的演唱鮮活而且感覺敏銳,在歌劇的后半部演得很棒,不過總不如多明戈從一開始就給人以氣度不凡的印象。
兩個男女反面主角,可能是此版最具有優(yōu)勢的地方。阿布拉措娃的音樂性和人物性格刻畫可謂入木三分。公主心高氣傲,盛氣凌人,在試探別人、引蛇出洞時極富心機;而對所愛的人,卻溫柔多情。在鼓舞埃及戰(zhàn)士們奔赴疆場的時候,又像個極具號召力的女英雄,美麗而高貴的女性在鼓舞士氣方面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在第一幕,她有多么光輝的形象!在愛人成為叛國者的時候,愛國與愛情的矛盾,殘酷地噬咬著她的心靈。這么復雜的角色,巴爾查的表演應該說已很不錯,但再聽阿布拉措娃,感覺巴氏還是略遜一籌,西密奧娜托更比不上,她們都沒有挖掘出這么豐富的層次,輻射出這樣感人的力量。
當今第一男低音蓋烏洛夫唱祭司長,既十分忠誠,又十分冷酷、陰險,這是他的職責,或者說是整個祭司階層的職責,蓋烏洛夫的表現(xiàn)絕了。另外兩個則有點隨隨便便,自己就把自己當成反面角色了。雷蒙蒂演這個角色并不最合適,他的聲音端莊而明亮的成分多,“暗”的東西不夠,如果讓他演衣阿古,也會有這樣的問題。
阿莫納斯羅這個角色,充滿野心、機警多智而又富有愛國情緒,應該說努奇演來很拿手,并不次于卡普契爾里和麥克內爾,當然,這個角色數第一的還應當是卡普契爾里。
雷蒙蒂在這里唱埃及王,可以說是真正“到位”了,斯卡拉劇院可謂知人善任。范·當姆在“EMI版”里的表現(xiàn)也很堂正,但厚度不及雷蒙蒂??既鸺{唱這個角色令我失望,沒有帝王之氣。
特拉妮唱女祭司,帕爾瑪唱信使,都是很在轍的,甚至他們在卡拉揚等人的版里也唱這個,無可挑剔。
至于樂隊,應該說在卡拉揚和阿巴多的調動下各有千秋??ɡ瓝P的音響效果激動人心,不過有時壓制人聲。這種情況在“EMI版”里比“DECCA版”要好。阿巴多則避免大轟大嗡,以色彩多變、精致恰當取勝,而到某些“關鍵時刻”,一樣能“沖得上去”,我以為更正宗。
合唱部分,米蘭斯卡拉的水平遠遠高于其他兩個團組,一聽便知,這恐怕是文化底蘊造成的。就阿巴多來說,他顯然比卡拉揚更重視人聲,崗多爾菲是他的老搭檔,兩人的合作總能營造出獨一無二的合唱效果——既有“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氣勢,更有一種深鏤細刻、恰如其分的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