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洋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貴州 都勻 558000)
伴隨著我們國家教育事業(yè)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在這樣的情況下,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視程度同以往相比,隨著觀念發(fā)生相應的改變,已經有了極大的進步和提升,但是依舊存在著一些問題和進步的空間,需要我們認真的對其進行分析和思考。在目前的情況下,在高校教學之中對學生們進行聲樂教學對學生們能夠產生十分深遠的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相關的工作人員引起足夠的重視,最大限度的提升學生們的表演能力[1]。
通過在大學校園之中普及和開展聲樂教學,能夠讓學生們養(yǎng)成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質。在當前的趨勢下,大多數(shù)的大學生在家里都是獨生子女,使得他們從小在嬌生慣養(yǎng)的環(huán)境下長大,家長的過分溺愛造成學生們可能出現(xiàn)性格上的缺陷,并且具有非常強烈的自我意識,為了能夠有效的改正當代學生所具有的缺點,老師可以讓學生們進行聲樂的訓練,在進行聲樂訓練的過程中,大多數(shù)的聲樂教學都講究和諧之美,只有學生們通過團結協(xié)作才能夠達到最好的感官效果,如果學生們缺乏和別人配合的意識,那么就不可能勝任這個任務[2]。所以,通過讓學生們進行聲樂排練,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們的合作能力,對自身的缺陷進行有效的彌補和改正。
進行聲樂訓練的時候,講究動作的優(yōu)美,長此以往,就能夠在不知不覺中讓自身的氣質得到較大的改觀,更為重要的是能夠促使學生們的素養(yǎng)得到顯而易見的提升。此外,聲樂教學還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強韻律的感覺,使學生能夠獲得健康和美麗。當各部分的功能與靈活性都得到有效提高的時候,學生的氣質和形象也會逐步提升,而這是其他教育所無法比擬的。
對于大學生而言,在聲樂學習之中獲取的絕不僅僅是某種形式上的美,他們可以在聲樂學習中找到恰當?shù)墓?jié)奏以及動聽的旋律。聲樂學習蘊含豐富的內容,將這些內容融會貫通,并能夠有效地提高對時間、節(jié)奏、速度的感知和對空間、形象,以及動、靜狀態(tài)和方位、路線等的判斷、觀察與想象能力。除了可以鍛煉學生的判斷力和想象力之外,聲樂教學所帶來的是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造力。一個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離不開精心的編排與設計,從選曲到動作,再到演員、道具、服裝等,要達到一定的協(xié)調性與統(tǒng)一性,這均需要創(chuàng)造力與耐心,更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作品的設計中,不斷開發(fā)大腦思維,從而進一步引導學生最大程度發(fā)揮能力,促使學生能夠具備創(chuàng)新思維。這樣不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而且還能夠深化學生對藝術領域的了解,真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由于學校內部的硬件設施以及師資力量水平的限制,現(xiàn)在很多學校的音樂課堂并沒有涉及表演技能的傳授,所以這就要求有學校要及時的調整對于音樂課程的教學思路。學校的領導和老師要正確的認識到表演意識和能力對于學生們自身發(fā)展的重要性,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學生對聲樂表演練習與理解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使日常的教學能夠發(fā)揮出預期的效果,另外要加強學校中的硬件設施和師資力量配置,給學生們創(chuàng)設出舞臺的效果,從行為和思想上明確教學的思路與方向[3]。
老師在設計課程的時候一定要根據(jù)各個班級的不同情況進行分層教學,把每一個影響學生們表演意識和能力的因素在教學的時候都考慮清楚,以此來使設計出的教學內容符合當前學生們的認知水平。另外在進行教學時也需注意以下兩點。第一,由于藝術學科沒有絕對意義上的錯與對,所以從課程的開始到結束的過程中,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是需要老師和學生們共同去鑒賞、去思考、去創(chuàng)造,產生思想上的交流與碰撞,最后達成一種共識,而不是把老師對于聲樂教學表演意識和能力的認知強加到學生的身上,禁錮學生們的思維和想象。第二,在進行聲樂教學時,老師要鼓勵學生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而使練習的效果更佳充盈美滿。聲樂表演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事物,雖說不是具體的事物,但是卻為學生們留下更加廣闊的想象空間,能夠讓學生在不斷的練習過程中不斷強化思維能力,豐富思想情感,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水平。
學生們是學習的主體,所以在教學時離不開學生們的積極配合,因此這就需要老師改變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模式,采取一些寓教于樂的教學手段進行輔助教學,比如說老師可以給學生們創(chuàng)設具體的教學情境,通過這種手段既能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提高課程效率,還能拓展學生們的知識面,深化學生們的知識層次,讓學生們能夠有效的把握聲樂教學過程之中的重點,為不斷強化自身的表演意識和能力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除此之外,老師在對學生們進行教學的過程之中還可以采取聲樂技巧的訓練和表演能力的培養(yǎng)協(xié)同發(fā)展的形式,讓學生們的表演意識和能力實現(xiàn)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和提升。扎實的聲樂技巧是聲樂演唱表演的前提基礎,每個老師都非常重視對學生歌唱技巧的訓練,由于課時有限,因此在聲樂課堂上,可以兼顧對表演能力的培養(yǎng)。每個聲樂教師都應當樹立了一面鏡子,這樣便于教師在上課的同時能夠看到學生發(fā)聲和歌唱時的姿勢、口型和表情等等:因此在聲樂課堂上我們要求學生站在鏡子面前,這樣便于學生發(fā)聲時觀察自己的口型是否正確,站姿是否挺拔,歌唱是面部表情是否自然和美觀在歌曲演唱時,要求學生根據(jù)歌曲的內容適當?shù)募尤雱幼骱捅砬椋畡傞_始不管他的動作和表情是否正確,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動起來,這樣有利于消除學生在課堂的緊張情緒,使學生在課堂上慢慢的從手腳拘束中解放出來:因此在聲樂技巧訓練的同時,協(xié)同培養(yǎng)學生表演的相關內容,嚴格要求學生,日積月累、循序漸進,學生的表演能力會逐漸得以提高[4]。
在中國傳統(tǒng)的聲樂藝術中“聲情并茂,形神兼?zhèn)洹笔侵匾膶徝涝瓌t,也是每位歌者奮斗的目標。這里所說的“形”主要是指形體語言。形體訓練是表演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內容,對于每一位歌者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演唱的過程中,為了表達歌曲特定的意境,除了聲樂語言之外,還需要一定的肢體語言加以配合。恰當?shù)闹w語言一方面能夠有助于發(fā)出更加動人的聲音,另一方面還能夠讓歌聲變得更加舒展,進而引起聽者的情感共鳴。動聽的音樂應當輔以優(yōu)美的肢體語言,通過這樣的方式,就能夠讓音樂的鮮明特征被完全的展現(xiàn)出來。對觀眾們理解音樂的意境會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5]。另外,觀眾還能夠從歌者的肢體動作之中,獲得更加獨特的視覺盛宴。盡管舞臺的表演形象對學生們的歌唱具有十分明顯的現(xiàn)實意義,但是學生們的掌握情況卻存在著很大的進步空間,比如,一些學生們沒有掌握舞臺表演的要領,在演唱的過程之中目光呆滯,對演出效果帶來了嚴重的負面效應,在這樣的情況下,高校要加強對學生們的形態(tài)訓練,讓學生們的表演能力實現(xiàn)根本性的提升。
總而言之,聲樂藝術與舞臺表演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一個成功的歌唱者只有不斷的在舞臺表演之中總結和鍛煉,才能夠讓自身的表演意識和能力實現(xiàn)最大限度的提升。基于上述的原因,高校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之中要重視這個方面的內容,讓學生們在實踐的過程之中養(yǎng)成自己的表演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