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唐宋人之“陶王”接受論

        2018-01-23 15:24:10進(jìn)
        唐都學(xué)刊 2018年6期
        關(guān)鍵詞:陶潛陶詩宋人

        張 進(jìn)

        (西安文理學(xué)院 文學(xué)院,西安 710065)

        在宋代以后的人看來,稱王維是陶淵明的學(xué)習(xí)者、后繼者,是毫無疑問的。然現(xiàn)存文獻(xiàn)資料中,始終未見唐人將王維與淵明相提并論的文字。劉禹錫以王崔(顥)、皎然以王韋(應(yīng)物)、劉昫以王杜(甫)并舉(詳見下文),而錢鐘書《談藝錄》里說唐人“少陵、皎然以陶謝并稱,香山(白居易)以陶韋等類,大拙(薛能)以陶李(白)齊舉”[1]卷24,90,皆未及“陶王”之例。唐人為何不并稱“陶王”?宋人為何推崇“陶王”?宋人對“王維譏陶潛”有何異議?宋人的“陶王”并稱有何意義?很值得探究。

        一、唐人為何不并稱“陶王”

        先說陶淵明。唐人對陶的接受,大致說來,多從淵明為人與處世態(tài)度來著眼,較少論及陶詩的文詞風(fēng)格。即如錢鐘書說“顏真卿詠陶淵明,美其志節(jié),不及文詞”[1]89。以下舉幾位最有代表性的詩人來作分析。

        孟浩然詩中有三首言及陶淵明?!吨傧臍w南園寄京邑舊游》云:

        嘗讀高士傳,最嘉陶征君。日耽田園趣,自謂羲皇人。余復(fù)何為者,棲棲徒問津。中年廢丘壑,上國旅風(fēng)塵。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親。歸來冒炎暑,耕稼不及春。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澗濱。因聲謝朝列,吾慕潁陽真。[2]卷1,15

        此首寫詩人自長安落第歸來的心情和未來的打算,首尾四韻“嘉陶”“慕潁”,表明他要學(xué)“日耽田園趣”的陶淵明和“洗耳于潁水濱”的許由,隱居田園,不再出仕。又《李氏園臥疾》云:“我愛陶家趣,林園無俗情?!盵2]卷4,52又《口號贈王九》云:“歸人須早去,稚子望陶潛?!盵2]卷4,57都是推賞陶淵明的清閑自適、超脫世俗,并要以此為榜樣。

        李白心中始終抱有建功立業(yè)的理想,雖幾入長安,志不得酬,然此心不泯。59歲遇赦后在岳陽作《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抒發(fā)了要為平定叛亂、維護(hù)國家統(tǒng)一而出力的情懷:

        ……今茲討鯨鯢,旌旆何繽紛。白羽落酒樽,洞庭羅三軍。黃花不掇手,戰(zhàn)鼓遙相聞。劍舞轉(zhuǎn)頹陽,當(dāng)時(shí)日停曛。酣歌激壯士,可以摧妖氛。齷齪東籬下,淵明不足群。[3]卷180,1838

        末兩句說,像陶淵明那樣拘牽于小節(jié)而消極避世,是不值得與之為伍、不值得效仿的。對陶淵明的退隱不予認(rèn)同。不過他之前也曾在寄好友韋冰的詩中表示過對陶淵明的推許,《寄韋南陵冰余江上乘興訪之遇尋顏尚書笑有此贈》中說:“夢見五柳枝,已堪掛馬鞭。何日到彭澤,長歌陶令前?!盵3]卷172,1770

        王維對陶淵明也有不予認(rèn)可之處?!杜既蛔髁住菲渌脑疲骸疤諠撊翁煺?,其性頗耽酒。自從棄官來,家貧不能有。九月九日時(shí),菊花空滿手。中心竊自思,儻有人送否。白衣攜壺觴,果來遺老叟。且喜得斟酌,安問升與斗。……傾倒強(qiáng)行行,酣歌歸五柳。生事不曾問,肯愧家中婦?!盵4]卷1,74王維覺得陶淵明棄官歸隱,只顧自己飲酒而不問家中生計(jì),無疑是愧對妻子的。當(dāng)然他的田園詩是頗得陶詩之精髓的。

        杜甫《遣興五首》其三云:“陶潛避俗翁,未必能達(dá)道。觀其著詩集,頗亦恨枯槁。達(dá)生豈是足,默識蓋不早。有子賢與愚,何其掛懷抱?!盵3]卷218,2291認(rèn)為陶潛雖然避世隱居,但也并未進(jìn)入忘懷得失、通達(dá)人生的境界。他對五個兒子的不求上進(jìn)還是很掛懷的。杜甫還以唐人的審美眼光,遺憾陶詩過于枯槁。不過他對陶的詩思、詩才是極為推服的,且以陶、謝并論:“焉得思如陶謝手,令渠述作與同游”[3]卷226,2443,“陶謝不枝梧,風(fēng)騷共推激”[3]卷216,2263。

        韋應(yīng)物是公認(rèn)的學(xué)陶詩人。四庫館臣《韋蘇州集提要》稱其“五言古體源出于陶,而镕化于三謝,故真而不樸,華而不綺”[5]卷1,78。韋有《與友生野飲效陶體》和《效陶彭澤》兩首,寫的都是關(guān)乎飲酒之事,前首曰“于時(shí)不共酌,奈此泉下人”[5]卷1,82,后首曰“盡醉茅檐下,一生豈在多”[5]卷1,83。《東郊》一詩先寫拘束于公務(wù),因而案牘勞形。次寫春日郊游,快樂無限。再寫歸隱不遂,越發(fā)慕陶,詩末有“終罷斯結(jié)廬,慕陶真可庶”之句[5]卷7,139。可見韋詩基本是圍繞著飲酒和歸隱兩點(diǎn)來效陶和慕陶的。

        白居易在前期強(qiáng)調(diào)“風(fēng)雅比興”傳統(tǒng)和肯定“諷喻詩”時(shí),對晉宋詩人多有批評,《與元九書》指出:“以淵明之高古,偏放于田園?!盵6]卷45,490在后期的閑適詩里,對陶多有認(rèn)同。作《效陶潛體十六首》,序云:“因詠陶淵明詩,適與意會,遂效其體,成十六篇?!盵6]卷5,56其中一篇專以詠陶:“吾聞潯陽郡,昔有陶征君。愛酒不愛名,憂醒不憂貧。嘗為彭澤令,在官才八旬。……歸來五柳下,還以酒養(yǎng)真。人間榮與利,擺落如泥塵。先生去已久,紙墨有遺文。篇篇勸我飲,此外無所云。我從老大來,竊慕其為人。其它不可及,且效醉昏昏?!盵6]卷5,59白氏的“效陶潛體”,依舊循著韋應(yīng)物的“飲酒”和“歸隱”兩個點(diǎn)展開,竊慕陶之?dāng)[脫“人間榮與利”的超然處世態(tài)度。晚唐詩人劉駕有《效陶》一詩,說“大恢生死網(wǎng),飛走無逃處”“我有杯中物,可以消萬慮”[3]卷585,6784,表達(dá)的也是生死不可逃、以酒消世慮的意思。

        柳宗元也被認(rèn)為是繼陶一派的詩人,可惜柳宗元的詩文中并無留下詠陶的文字,他對陶詩作何評價(jià),我們不敢妄加臆測。

        晚唐詩人薛能,字大拙,自負(fù)過高,說:“李白終無取,陶潛固不刊?!盵3]卷561,6521將陶李齊舉而又同貶,實(shí)為狂傲之徒。

        從詩人們對陶詩的接受視角看,或推崇或批評,主要在首肯心折陶之“為人”的精神境界,唯杜甫推服其“詩思”,卻又不欣賞其“枯槁”的“詩風(fēng)”。

        再說王維。唐人不僅稱道王維“以孝聞”“有高致”的品行,更欣賞王維“詩興入神”“詩通大雅之作”的境界[7],欣賞其詩“秀雅”“澄澹”“精致”“華彩”的風(fēng)格。如殷璠《河岳英靈集》說:“維詩詞秀調(diào)雅,意新理愜。在泉成珠,著壁成繪?!盵8]劉禹錫《唐故尚書主客員外郎盧公集紀(jì)》說:“王維與崔顥比肩,驤首鼓行于時(shí),妍詞一發(fā),樂府傳貴?!盵9]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說:“王右丞、韋蘇州,澄澹精致,格在其中?!盵10]劉昫《舊唐書》說:“王維、杜甫之雕蟲,并非肄業(yè)使然,自是天機(jī)秀絕。若隋珠色澤,無假淬磨;孔璣翠羽,自成華彩。”[11]足見唐人對王維詩的接受視角是全方位的、多視角的。

        池潔《唐人應(yīng)試試題與唐代詩歌審美取向》一文通過對唐人應(yīng)試詩題中典出六朝詩歌居多情況的分析,指出“崇尚六朝詩歌乃是唐代詩歌審美取向的主流,唐詩正是學(xué)習(xí)六朝詩歌而結(jié)出的碩果”[12];認(rèn)為陳子昂詩歌理論對唐代詩風(fēng)的影響是非常有限的,長期以來文學(xué)史對此做了夸大描述[12]。這一觀點(diǎn)是有道理的。但準(zhǔn)確地說,唐人正是接受了陳子昂對六朝詩的批評,在對六朝詩的揚(yáng)棄過程中,取其精華,為我所用,遂形成了唐代以崇尚典雅華彩、清麗雋永、雄渾高遠(yuǎn)、自然飄逸為主的詩歌審美取向。這里包含了謝靈運(yùn)的富麗精工、謝朓的清麗秀發(fā)、庾信的清新、鮑照的俊逸等等。王維的邊塞詩、應(yīng)制詩、田園詩、送別詩……正兼具了上述風(fēng)格,所以與唐人的詩歌審美取向相一致,也與恢宏絢麗的大唐氣象相一致。因此唐代宗《答王縉進(jìn)王維集表詔》稱譽(yù)王維為“天下文宗”“名高希代”[13]。

        池潔文中還提到唐人應(yīng)試詩題中,有三個詩題出自陶淵明的詩歌[注]張明華、魏宏?duì)N的《論梅堯臣詩對陶淵明的接受》一文中有數(shù)據(jù)統(tǒng)計(jì),載于《廣西社會科學(xué)》2004年第2期。。作者說:“從中可見唐人對陶詩的喜愛與推崇”,“陶淵明在唐代就已被公認(rèn)為第一流的大詩人”[12]。這似乎有點(diǎn)言過其實(shí)。三個詩題出自兩首詩?!稊M古詩》之七“日暮天無云,春風(fēng)扇微和”一詩,抒發(fā)人生無常、良景易逝之嘆;《飲酒詩》之八“秋菊有佳色”一詩,借秋菊抒發(fā)忘憂遺世之情。如前所述,唐人對陶王詩的接受視角有所不同,對王主要在其“為詩”的藝術(shù)境界;對陶主要在其“為人”的精神境界,而對陶詩的藝術(shù)性還未真正發(fā)抉。宋人《蔡寬夫詩話》就說:“淵明詩,唐人絕無知其奧者。唯韋蘇州、白樂天嘗有效其體之作,而樂天去之亦自遠(yuǎn)甚?!盵14]錢鐘書也說少陵、皎然、香山、大拙等人“雖道淵明,而未識其出類拔萃”[1]90。

        可以說在唐人眼中,陶淵明詩與王維詩的可比性不是很大,故不曾有人將“陶王”相提并論。

        二、宋人為何推崇“陶王”

        到了宋人,才將“陶王”捉置一處,有了摩詰、淵明并稱,輞川、斜川對舉的提法。

        據(jù)筆者對現(xiàn)存宋代文獻(xiàn)資料的檢索,最早將“陶王”并稱的當(dāng)是北宋的郭祥正與蘇軾。郭祥正與蘇軾、黃庭堅(jiān)等人交游甚密,與梅堯臣亦有交集。

        在宋人中,梅堯臣(1002—1060)首倡平淡,他在《依韻和晏相公》中說:“微生守賤貧,文字出肝膽?!蛞鬟m情性,稍欲到平淡?!盵15]卷28,211道出了他作詩的動機(jī)與審美追求。梅公酷好陶詩[注]陶詩入選唐人應(yīng)試試題的三個詩題:(1)《日暮天無云》,典出《擬古詩》之七。(2)《春風(fēng)扇微和》,出典同上。(3)《秋菊有佳色》,典出《飲酒詩》之八。其中第(2)題曾被考過兩次。見池潔文章第152頁。,是他將陶詩風(fēng)格歸為“平淡”,如《答中道小集見寄》說:“詩本道情性,不須大厥聲。方聞理平淡,昏曉在淵明”[15]卷24,182,《寄宋次道中道》說:“中作淵明詩,平淡可擬倫”[15]卷25,第1099冊,187。他用心研習(xí)陶詩,又“學(xué)唐人平淡處”,遂以平淡詩風(fēng)著稱,為歐陽修倡導(dǎo)的詩文革新運(yùn)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郭祥正(1035—1113)當(dāng)涂(今屬安徽)人,《宋史》言他:“母夢李白而生。少有詩聲,梅堯臣方擅名一時(shí),見而嘆曰:‘天才如此,真太白后身也!’”[16]郭亦酷好淵明詩與王維畫,詩中屢屢詠及,其《清江臺致酒贈范希遠(yuǎn)龍圖》詩中說:“誰展摩詰圖,而把淵明杯?!盵17]以為王摩詰之畫與陶淵明之酒是人間之最美。

        蘇軾(1037—1101)參加科考那年,梅堯臣是考官。他賞識蘇軾的文章,蘇軾亦敬慕他的為人與詩文,從此結(jié)下深厚情誼。蘇軾受梅公影響,加之外任、貶逐數(shù)年,對陶詩有深切的體會。又因他也喜歡王維詩畫與韋詩,所以當(dāng)黃庭堅(jiān)為李公麟(伯時(shí))畫的王維像題詩時(shí),蘇軾欣然次韻:“前身陶彭澤,后身韋蘇州。欲覓王右丞,還向五字求。……”[18]唐宋以來,司空圖有“王韋”并稱,梅堯臣有“陶韋”并舉,其《涂中寄上尚書晏相公二十韻》說:“下言狂斐頗及古,陶韋比格吾不私”[15]卷28,212,至蘇軾,將陶、王、韋并列,指明三者的承繼關(guān)系,并強(qiáng)調(diào)王維詩的特色在五言詩,這就使“陶、王”詩的關(guān)系首次得以確認(rèn)。蘇軾晚年對陶詩以及韋柳的“平淡”詩風(fēng)做出了精辟的闡釋與高度的評價(jià):

        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zhì)而實(shí)綺,癯而實(shí)腴。(《子瞻和陶淵明詩集引》)[19]

        所貴乎枯澹者,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實(shí)美,淵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邊皆枯澹,亦何足道。(《評韓柳詩》)[20]卷67,2109

        李杜之后……獨(dú)韋應(yīng)物、柳宗元發(fā)纖秾于簡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書黃子思詩集后》)[20]卷67,2124

        蘇軾指出陶、韋、柳詩歌,在看似樸質(zhì)清癯、簡古淡泊的文字中,實(shí)包含著綺麗細(xì)密和深厚韻味,這就與王維詩的平淡、清麗、精致、華彩有了更多的相通。蘇軾之論,對宋代尚平淡的詩美觀起了重要的引導(dǎo)作用。

        自蘇軾后,“陶王”并論流播開來,成為宋代的時(shí)尚話語。黃庭堅(jiān)在《追和東坡題李亮功歸來圖》詩中云:“欲學(xué)淵明歸作賦,先煩摩詰畫成圖?!盵21]王之道在《秋興八首追和杜老(其三)》詩中云:“摩詰家風(fēng)非世有,淵明心性與時(shí)違?!盵22]楊萬里在《書王右丞詩后》詩中云:“晩因子厚識淵明,早學(xué)蘇州得右丞?!盵23]卷7,70又在《歸來橋》詩中云:“已賡彭澤辭,更擬輞川詩?!盵23]卷30,319毛幵在《樵隱詞·念奴嬌》中云:“追念輞水斜川,有風(fēng)流千載,淵明摩詰?!盵24]汪藻在《跋折樞密錦屏山堂圖》詩中云:“便覺斜川輞川,去人不遠(yuǎn)也?!盵25]卷17,156李處權(quán)在《翠微堂·為劉端禮題》詩中將王維、陶淵明與漢代鄭樸、唐代賀知章四子相提并詠:“子真隱谷口,摩詰居輞川。淵明道上醉,知章井底眠。風(fēng)味有數(shù)子,較量誰后先?!盵26]卷1,589陳師道指出:“右丞、蘇州皆學(xué)于陶,王得其自在。”[27]陳振孫指出:“維詩清逸,追逼陶、謝?!盵28]卷16,799舒岳祥在《劉正仲和陶集序》中指出:“自唐以來,效淵明為詩者皆大家數(shù),王摩詰得其清妍,韋蘇州得其散遠(yuǎn),柳子厚得其幽潔,白樂天得其平淡?!盵29]卷10,425

        處于兩宋之交的汪藻在《翠微堂記》中,對陶、謝、王的“山水之樂”做了精彩的論述。他說:

        山林之樂,士大夫知其可樂者多矣,而莫能有。其有焉者,率樵夫野叟川居谷汲之人,而又不知其所以為樂。惟高人逸士自甘于寂寞之濱,長往而不顧者為足以得之。然自漢以來,士之遁跡求志者不可勝數(shù),其能甘心丘壑使后世聞之翛然,想念其處者亦無幾人,豈方寄味無味,自適其適,而不暇以語世耶。至陶淵明、謝康樂、王摩詰之徒,始窮探極討,盡山水之趣,納萬境于胸中,凡林霏空翠之過乎目,泉聲鳥咔之屬乎耳,風(fēng)云霧雨,縱橫合散于沖融杳靄之間,而有感于吾心者,皆取之以為詩酒之用,蓋方其自得于言意之表也。雖宇宙之大,終古之遠(yuǎn),其間治亂興廢,是非得失,變幻萬方,日陳于前者,皆不足以累吾之真。故古人有貴于山水之樂者如此,豈與夫槁項(xiàng)黃馘、欺世眩俗者同年而語哉![25]卷18,160

        士大夫一般多喜歡山林之樂,但在汪藻看來,真正能知山林之樂的高人逸士并無幾人,難道是他們“寄味無味,自適其適”,不暇以語世人?至陶、謝、王這樣的高人逸士,始能以貼近的心態(tài)探究山水之趣,以虛靜的胸懷接納萬境之美,林霏空翠、泉聲鳥咔、風(fēng)云霧雨,極盡變化,過之于耳目,感之于內(nèi)心,借詩酒以抒發(fā),其“自得”于心者,又遠(yuǎn)非言意所能表現(xiàn),而更在于其穿越時(shí)空局限,超脫世間得失,而從大自然中領(lǐng)悟生命之本真。這才是山水之樂的寶貴之處與根本所在。汪藻之論,將陶、謝、王之“山水之樂”及其所達(dá)到的精神境界,給予了精準(zhǔn)的詮釋。

        由上舉數(shù)條,概知宋人將“陶王”并稱,基于三個認(rèn)可:一是二人所具有的超脫世俗的高人品格;二是能知山水之樂,從大自然中體悟生命的本真;三是王維效法淵明之詩,其風(fēng)格的主導(dǎo)方面與陶詩接近。這三個認(rèn)可,與宋朝的政治環(huán)境和宋人的審美心理有密切的聯(lián)系。

        宋朝文人主政,北宋政治改革的風(fēng)云、南宋主戰(zhàn)主和的對立,使得宋朝的黨爭一波接一波,文人士大夫遭貶謫成家常便飯。他們被迫離開政治中心,或外任州縣,或賦閑鄉(xiāng)村,與自然山水有著比較親近的接觸,對山水之樂也有了自己的體會。如王禹偁(954—1101)《朝簪》詩說:“一戴朝簪已十年,半居謫宦半榮遷”[30]卷10,102,《黃州新建小竹樓記》文說:“公退之暇,……焚香默坐,消遣世慮。江山之外,第見風(fēng)帆沙鳥、煙云竹樹而已?!拖﹃枺卦?,亦謫居之勝概也?!盵30]卷17,166宋人也因此對王維的輞川詩與輞川畫擁有了特殊的興趣,賞玩者仿效者層出。林庚先生在《唐詩綜論·唐代四大詩人》中說:“宋元以來,中國的封建社會逐漸走向衰落的階段,社會矛盾日趨復(fù)雜。一般有識之士,他們的心情往往是寂寞的,因此向往于一種清高幽寂的境界?!谶@種情況下,王維晚年詩中那種幽寂的意境便很自然地與山水畫融為一體。”[31]宋代擴(kuò)大了科舉取士的人數(shù),出身寒微的士子所占比例增加,他們一般生活儉素,性不好奢華,易對平淡之美發(fā)生興趣。他們在追慕陶、王的同時(shí),擁有了一種超然物外的品格節(jié)操,也形成了有宋一代尚平淡的審美取向。

        與唐人不同的是,宋人一方面將陶詩歸為平淡,又充分看到陶詩平淡里所包含的綺麗;一方面欣賞王維詩歌的多種題材與風(fēng)格,又特別偏好其山水田園詩所表現(xiàn)出的閑淡秀雅。這樣,在宋人眼里,王維與陶潛在品格與詩風(fēng)上就非常靠近了。宋人因此將“陶王”作為山水田園詩歌與平淡詩風(fēng)的代表人物。

        三、宋人對“王維譏陶潛”有何異議

        王維晚年作《與魏居士書》[4]1088,勸說魏居士走出山林,應(yīng)朝廷征詔出來做官,以平和、等同的心態(tài)對待仕隱問題,不可太在乎隱士之名而廢了君臣之義,“欲潔其身而亂大倫”[注]“欲潔其身而亂大倫”,語出《論語·微子》:“不仕無義。長幼之節(jié)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薄榇?,他先批評了拒仕的許由、嵇康。他說許由“聞堯讓,臨水而洗耳”,是“惡外垢內(nèi)”,連一個曠士都算不上,離佛教所說的“雖即見聞覺知,不染萬境”還差得遠(yuǎn)。他說嵇康自謂“頓纓狂顧,逾思長林而憶豐草”,若消除“異見”,能“等同虛空”(佛教謂一切法在虛空上無差異)、“知見獨(dú)存”,則“頓纓狂顧”與“俛受維縶”“長林豐草”與“官署門闌”有何差異?接下來,王維也譏諷了陶淵明:

        近有陶潛,不肯把板曲腰見督郵,解印綬棄官去。后貧,《乞食》詩云:“叩門拙言辭”是屢乞而多慚也。當(dāng)一見督郵,安食公田數(shù)頃,一慚之不忍,而終身慚乎!此亦人我攻中,忘大守小,不□(按: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卷18此處為“恤”)其后之累也。[4]1095

        在他看來,陶潛不肯執(zhí)手板彎腰見督郵,是“一慚之不忍,而終身慚乎”[注]參見《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此乃太執(zhí)著于自我,以至于“忘大守小”,是只顧一時(shí)而不恤其后之累的做法。王維最后引孔子“無可無不可”之語,提出:

        可者適意,不可者不適意也。君子以布仁施義、活國濟(jì)仁為適意,縱其道不行,亦無意為不適意也。茍身心相離,理事俱如,則何往而不適。[4]1095

        王維在理想與現(xiàn)實(shí)、仕與隱的矛盾沖突中,融通了儒釋道三家思想[注]王維提出的“知見獨(dú)存”“身心相離”“適意”,近于莊子提出的“見獨(dú)”“坐忘”“忘適之適”。,以“適意”為本,“為亦官亦隱、身官心隱找到了立論基點(diǎn)”[32]??傊者x擇了遁隱,王選擇了心隱。

        值得關(guān)注的是,王維的“譏陶”,在唐人那里并未引起反對,卻在宋代受到非議。

        葛勝仲(1072—1144),字魯卿,官至文華閣待制,氣節(jié)甚偉,著名于時(shí)。他在《次韻良器真意亭探韻并序》中,批評王維、杜甫“不知淵明”。序云:

        《晉》《宋》二史皆載陶淵明不肯束帶見鄉(xiāng)里小兒,遂棄彭澤歸,意謂淡于榮利,足名高隱。不知適所以訾之也。古之達(dá)人勝士,語默隱顯,如固有淵明襟量,如止水,澄之撓之,未易清濁,豈以把板屈腰嬰意遽違初心哉。……杜拾遺、王右丞輩固一臭味也。然杜詩云:“淵明避俗翁,未得為達(dá)道。觀其著詩集,頗亦恨枯槁。有子賢與愚,何其掛懷抱?!蓖鯐疲骸疤諠摬豢弦姸洁],棄官后貧,《乞食》詩云:‘扣門言辭拙’,是屢乞而多慚也。一慚之不忍,乃終身慚乎!蓋人我攻中之累也?!笔廊瞬恢獪Y明類若此。淵明何訾焉?……

        詩云:

        我愛陶淵明,脫穎深天機(jī)。叢菊繞荒徑,五柳搖幽扉。……少陵罪責(zé)子,頗謂達(dá)道非。右丞鄙乞食,更以人我譏。乃知第一流,尚此知音稀。……愿以靖節(jié)語,佩之如弦韋。[33]

        葛氏認(rèn)為,陶淵明是有襟量氣度的人,豈肯以屈身事奉而改變初心?!肚f子·大宗師》說:“嗜欲深者天機(jī)淺”。葛氏以為陶淵明正是能超脫嗜欲而天機(jī)深厚具有大智慧的人。而杜甫、王維臭味相投,杜甫罪他“責(zé)子”,王維鄙他“乞食”,譏他“一慚之不忍,乃終身慚”,是“不知淵明”的一類人!他為淵明乃第一流人品卻少知音而抱憾,愿以淵明之語來時(shí)時(shí)警戒自己。崇拜之情,溢于言表。

        宋末學(xué)者王應(yīng)麟(1223—1296)力挺葛勝仲的觀點(diǎn),他在《評詩》中引蘇軾之語,尊陶潛而抑蕭統(tǒng)、杜甫和王維三人:

        東坡云:“淵明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饑則扣門而求食,飽則具雞黍以迎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葛魯卿為贊羅端良為記,皆發(fā)此意。蕭統(tǒng)疵其閑情,杜子美譏其責(zé)子,王摩詰議其乞食,何傷于日月乎?[34]

        在他看來,陶淵明是一位不掩真情的賢人,蕭、杜、王三人譏諷、疵議陶淵明,并不能減損其光輝。

        陳淵(1075?—1145)為楊時(shí)的弟子,南宋著名理學(xué)家。他在《答翁子靜論陶淵明》中,認(rèn)為翁氏論王維責(zé)淵明“非是精當(dāng)”,而蘇軾論淵明亦未做到“義之盡也”。他說:

        所論王摩詰責(zé)淵明,非是精當(dāng)。頃聞之,蘇黃門(指蘇軾)稱淵明“欲仕則仕,不以求人為嫌。欲已則已,不以去人為高。饑則叩門以乞食,飽則雞黍以延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若此語深得淵明之心矣。今公所謂真者,無乃幾是乎。雖然此語可謂深得淵明之心,而不可謂義之盡也。淵明以小人鄙督郵而不肯以己下之,非孟子所謂隘乎?仕為令尹,乃曰徒為五斗米而已,以此為可欲而就,以此為可輕而去,此何義哉?誠如此,是廢規(guī)矩準(zhǔn)繩,而任吾意耳?!瓬Y明固賢于晉宋之人遠(yuǎn)矣,于此竊有疑焉。[35]

        陳淵認(rèn)為,蘇軾贊淵明“貴其真”,固然深得淵明之心,但不能說盡到了“義”?!墩撜Z·微子》中說:“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痹陉悳Y看來,淵明出仕為縣令,把自己應(yīng)盡之責(zé)視為“五斗米而已”,可輕易放棄,何義之有?所以在這一點(diǎn)上他存疑義。由此看來,他的觀點(diǎn)與王維議陶淵明“忘大守小”說倒有些接近。其實(shí),蘇軾并非不盡義。他曾作《靈壁張氏園亭記》說:“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則忘其身,必不仕則忘其君。譬之飲食,適于饑飽而已。……(張氏)使其子孫開門而出仕,則跬步市朝之上;閉門而歸隱,則俯仰山林之下。于以養(yǎng)生治性,行義求志,無適而不可?!盵20]卷11,369蘇軾稱道古之君子及張氏子孫,適性而為,順時(shí)而動,能將“仕”與“不仕”“行義”與“適意”兩相兼顧,與王維所闡發(fā)的“適意”,意思比較接近。

        宋人的議論,又引發(fā)了后人的議論。明李贄《續(xù)焚書》卷3《王維譏陶潛》條說:

        此亦公(指王維)一偏之談也。茍知官署門闌不異長林豐草,則終身長林豐草,固即終身官署門闌矣。同等大虛,無所不遍,則不見督郵,雖不為高,亦不為礙。若王維是,陶潛非,則一陶潛,足以礙王維矣,安在其為無礙、無所不遍乎?[36]540

        李贄認(rèn)為既然王維以“同等大虛”的觀點(diǎn)來抹去仕與隱、長林豐草與官署門闌的區(qū)別,那么,陶潛不見督郵,亦不為礙,無可厚非。倘若一定要分辨孰是孰非,則如何見得“無所不遍”呢?意謂王維譏諷陶潛,是站不住腳的。明黃廷鵠《詩冶》卷11說:

        陶潛《乞食》評:……右丞乃云:“一慚之不忍,而終身慚乎?!贝伺c腐鼠之嚇何異?然“萬戶傷心”亦為一慚爾,佹兩失之矣。[36]862

        黃氏借莊子講的鴟得腐鼠而對空中飛過之鹓雛發(fā)出“嚇”的怒斥聲的故事,譏諷王維不知淵明之清高自守,王維作“凝碧詩”,亦為一慚,他譏人亦為人譏,此兩失之矣??梢姾笕酥?,亦比較苛責(zé)。

        錢鐘書論《陶淵明詩顯晦》中說:“淵明文名,至宋而極。”[1]卷24,88宋人出于對淵明人格的尊崇,容不得有對他的訾病,故對王維譏陶潛予以反唇相譏,乃在情理之中。但宋人對王維贊譽(yù)的聲音,遠(yuǎn)遠(yuǎn)高出指責(zé)的聲音。

        總起來看,宋人將“陶王”并稱,確立了一個詩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繼承關(guān)系,確立了一種尚平淡的審美理想,這在文學(xué)史上是有重大意義的。從陶、王在唐宋時(shí)期的接受程度來看,唐代王高于陶,宋代陶高于王,呈現(xiàn)這種不同的接受情況,正是文學(xué)接受研究所要關(guān)注和探討的。

        猜你喜歡
        陶潛陶詩宋人
        宋人點(diǎn)茶,茶上“作畫”
        陶淵明的小脾氣
        宋人對三蘇文章的選編與刊刻
        國學(xué)(2020年1期)2020-06-29 15:14:38
        晚明陶詩評點(diǎn)研究
        蘇軾和陶詩研究綜述
        開卷有益
        陶淵明詩歌意象的張力
        速讀·中旬(2017年3期)2017-05-06 21:22:17
        陶潛辭官隱情
        讀書(2017年2期)2017-02-09 17:45:38
        宋人的秘方
        試論儒家“樂”文化對陶詩的影響
        久久久国产精品黄毛片| 日韩爱爱网站| 国产肥熟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久久av| 久久综合网天天 | 日本五十路熟女在线视频| 亚洲粉嫩视频在线观看| 偷拍视频网址一区二区| 日本大骚b视频在线|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亚洲AV无码久久久一区二不卡| 亚洲视频在线中文字幕乱码| 日本一级片一区二区三区| 老子影院午夜伦不卡|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尤物 | 最近2019年好看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国际无码中文字幕| 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在线观看国产激情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娇色| 国产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s| 99久久久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毛片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日韩一区二区| 高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片亚洲2020|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直播| 欧美老熟妇又粗又大| av福利资源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有码中文字幕| 秋霞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国产亚洲高清不卡在线观看| 免费蜜桃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a国产片高清网站|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