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刺猬”與“狐貍”:伯林與麥克萊倫的馬克思研究模式

        2018-01-23 06:00:16凌菲霞
        哲學分析 2018年4期
        關鍵詞:伯林思想史刺猬

        凌菲霞

        2018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世界許多地方都在籌備和舉辦紀念活動。對于這位破解人類歷史發(fā)展之謎的思想大師,最好的紀念就是研究他的思想,并對這種研究進行反思。馬克思是西方人,西方學界對他的研究由來已久且成果豐碩,有許多值得借鑒之處。西方學者對馬克思的研究有許多模式,本文擬探討其中最具對照性的兩種模式,即以賽亞·伯林所代表的刺猬模式和戴維·麥克萊倫所代表的狐貍模式。

        以賽亞·伯林是當代西方思想史(history of ideas,又譯“觀念史”)研究的開創(chuàng)者,他的馬克思研究在西方學界影響很大。戴維·麥克萊倫曾是伯林在牛津大學指導的博士生,后來成了國際知名的馬克思研究巨匠。西方學者認為,“伯林使馬克思研究成為受人尊重的學問,麥克萊倫則使之成為流行的學問?!盿T.Carver,“McLellan’s Marx:Interpreting Thought,Changing Life”,in Marxism,Religion and Ideology,edited by D.Bates,I.MacKenzie,and S. Sayers,London:Routledge,2016,p.32.麥克萊倫雖在很多方面師承伯林,卻在馬克思研究模式上與伯林迥然有別。比較他們的研究,可以例證這兩種模式的差別以及各自的利弊,從而為中國學界提供借鑒。

        一、刺猬模式與狐貍模式

        刺猬與狐貍之分是以賽亞·伯林的一個影響很大的學術見解。他所說的刺猬與狐貍分別對應著一元論(monism)和多元論(pluralism)。b伯林曾提到過刺猬與狐貍只是有趣的學術比方,但很多人對此過于鄭重其事了。然而,“批判一元論”以及“一元與多元的分歧”是伯林思想史研究的中心主題。本文在此突出這個主題,所根據(jù)的是伯林思想史研究的總體情況,并不限于他在《刺猬與狐貍》一文中的論述。刺猬型思想家把一切問題的答案都歸因于某個單一的中心觀點、某個連貫分明的理性體系或某個普遍的原則,并基于此觀點、體系或原則理解、思考和感受一切事物。狐貍型思想家則追逐許多往往互不相關,甚至彼此矛盾的目的,善于捕捉生活中多種經(jīng)驗與對象的現(xiàn)象和本質,但又不試圖把這些經(jīng)驗和對象歸入某個一成不變、無所不包的一元解釋體系。cI.Berlin,“The Hedgehog and the Fox”,in Russian Thinkers,edited by Henry Hardy and Aileen Kelly,London:Penguin Books,1994,p.22.

        伯林認為兩者的區(qū)別標志著思想家之間最為深刻的差異所在,這種差異是他對思想家進行觀察與比較的根據(jù)和出發(fā)點。dIbid.,p.23.事實上,在伯林的思想里,刺猬與狐貍所分別對應的一元論和多元論有著較為復雜且多層次的分歧。(1)一元論認為所有人類問題,無論是知識還是倫理問題,都可以通過尋求單一或普遍的方法、命題、理論獲得理解或解決,多元論則認為不可以用一種命題來表述或簡化我們各種不可化約的多樣命題和經(jīng)驗。(2)一元論認為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都統(tǒng)攝于前者的邏輯實證方法。伯林則認為不能用自然科學的方法研究人文科學,因為人文科學關注人類生活中“個別”的獨特性及彼此間的差異,而自然科學則尋求可以解釋整類現(xiàn)象的一般性規(guī)律,關注的是“類”、相似性和規(guī)律性。eI. Berlin,“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History”,in Concepts and Categories:Philosophical Essays,edited by Henry Hardy,London:Hogarth Press,1978,p.138.他反對歷史決定論和歷史必然性,重視自由意志、個人選擇和個人責任。(3)一元論認為宇宙是和諧統(tǒng)一的,事物的真理或問題的答案能夠彼此兼容并形成某個單一整體。伯林的價值多元論認為,真正的價值觀很多并且經(jīng)常相互沖突。選擇或實現(xiàn)某些價值觀,必然意味著犧牲另一些價值觀,很多情況下我們并沒有唯一的答案,他反對將“正確”方案強加于人。aI. Berlin,Liberty,edited by Henry Hardy,Oxford and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pp.213—214.

        換言之,主張一元論的刺猬看到的是“一”,并有一個“關乎整體的觀點”,以一種方法統(tǒng)攝一切學科并由此推出政治和倫理方面的單一價值觀——例如,西方長期處于中心位置的理性主義和科學傳統(tǒng)。主張多元論的狐貍看到的則是“多”,并沒有一個“關乎整體的觀點”,體會到(尤其人文學科)現(xiàn)實的繁雜,注重個體經(jīng)驗、個體間特殊關系、日常生活活生生的經(jīng)驗以及個別事件和現(xiàn)象等。因此,看到“一”還是“多”是刺猬與狐貍的根本區(qū)別。相應地,本文將刺猬型與狐貍型思想家所采取的研究模式分別稱為刺猬模式與狐貍模式。

        有趣的是,伯林認為《戰(zhàn)爭與和平》的作者托爾斯泰對形形色色的人物、事情有超凡洞見和生動描繪,是那個時代的頭號狐貍。然而,托爾斯泰追求的是浩大的一元整體、一元論的人生觀,向往刺猬的見識和眼光,表達出一種決定論、宿命論。bI. Berlin,“The Hedgehog and the Fox”,pp.20—57.向往刺猬卻成了狐貍,可見刺猬與狐貍之間也是有一定張力的。

        刺猬是伯林的靶子,是他批判的對象。然而,作為伯林學生的麥克萊倫,似乎并沒有繼承導師的這種批判觀點。這點在他們對待馬克思及其思想的態(tài)度上尤為明顯。鑒于馬克思主張唯物史觀,他們都認為馬克思是刺猬型的思想家,且都被馬克思的刺猬模式所吸引。不過區(qū)別在于,伯林是出于強烈的批判立場而研究馬克思的,他為自己理解了“一個與自身格格不入的人物的思想”而感到自豪cM.Ignatieff,Isaiah Berlin:A Life,London:Chatto and Windus,1998,p.139.;麥克萊倫則出于對刺猬的濃厚興趣而研究馬克思,他認為馬克思全面看待事物的普遍理論契合了他的某種形而上學本能或追求——尋找一種包羅萬象的東西,它雖不是所有東西的答案,卻是思考世界的一種全面的方法論。d“Film Interviews with Leading Thinkers-David McLellan”(2013-02-15),http://upload.sms.cam.ac.uk/media/1407133,Retrieved by 2017- 05-28.

        馬克思的刺猬模式是伯林和麥克萊倫研究馬克思的共同出發(fā)點,但伯林批判之,而麥克萊倫向往之。在這兩種不同的態(tài)度下,兩人的馬克思研究會有什么不同呢?伯林批判刺猬的“一”,追求狐貍的“多”,但在他自己的研究中,特別是在對馬克思的研究中,他是否真的踐行了狐貍模式呢?麥克萊倫欣賞刺猬的“一”,對狐貍的“多”沒有表態(tài),是否就采取了刺猬模式呢?抑或他們也有托爾斯泰式的南轅北轍?要回答這些問題,有必要從兩人的思想史研究和馬克思研究入手探討其各自采取的模式。

        二、伯林刺猬模式的兩重性

        身處牛津大學分析哲學圈子中的伯林卻在思想史研究中獨辟蹊徑,他的這一工作正是始于其24歲時所撰寫的《馬克思傳》。此后,他研究了啟蒙運動自然主義、經(jīng)驗主義和唯物主義思想家以及啟蒙運動批評家和浪漫主義思想家等。其中,刺猬型的思想家以及作為研究方式的刺猬模式是他批判的對象,可是,在批判過程中,他本人卻不自覺地使用了刺猬模式。伯林反對刺猬卻變成了刺猬,這體現(xiàn)了他的刺猬模式的兩重性。

        縱觀伯林的思想史研究,可發(fā)現(xiàn)他對刺猬模式的批判具體表現(xiàn)為三個方面。(1)批判普適法則。哈曼反對無所不包的普遍抽象體系,認為這會使人們看不到雜亂無章、難以預見的獨特現(xiàn)象或因素。aI.Berlin,“Introduction”,in Against the Current:Essays in the History of Ideas,edited by Henry Hardy,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13,p.58.伯林贊同哈曼,并認為柏拉圖、黑格爾、尼采、易卜生、普魯斯特等是持一元論的刺猬。bI.Berlin,“The Hedgehog and the Fox”,p.22.(2)反對以科學證明哲學,主張自由意志。他認為,洛克、貝克萊和休謨通過假定心靈為容器、“觀念”為物理界的質點而將哲學改造成一種自然科學、一種機械論、一種類似萬有引力的理論。在他們的影響下,孔狄亞克、拉美特利、伏爾泰等甚至把哲學家設想成工程師、解剖家等。cI.Berlin,“Introduction”,in Enlightening:Letters 1946—1960,edited by Henry Hardy and Jennifer Holmes,London:Chatto and Windus,2009,pp.67—89.根據(jù)伯林分類法,持有這些觀點的啟蒙思想家是刺猬。相反,維柯反對笛卡爾試圖用數(shù)學這一種知識來同化一切知識形式,并提出了多元知識觀,認為研究“外部”非人的物質自然領域以及人類“內部”的道德、藝術、語言、思想感情領域須有兩種不同的探索方法。dI. Berlin,“Vico’s Concept of Knowledge”,in Against the Current:Essays in the History of Ideas,pp.141—149.拜倫強調意志的不可征服性,發(fā)起了唯意志論哲學,并影響了雨果、叔本華、拉馬丁、諾蒂埃、瓦格納等。eI. Berlin,“The Lasting Effects”,in The Roots of Romanticism,edited by Henry Hardy,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1,pp.131—146.因此,這些反啟蒙思想家和浪漫主義思想家是狐貍。(3)在價值觀上,伯林贊同孟德斯鳩,認為不可能存在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人類問題的普適之法,也沒有終極合理的判斷標準以評價人的各種目的。fI. Berlin,“Montesquieu”,in Against the Current:Essays in the History of Ideas,p.180.

        事實上,伯林批判了自柏拉圖以來信奉無所不包之思想體系的理性主義者、經(jīng)驗主義者、實證主義者、唯心主義者和現(xiàn)象學家等。同時,他關注多元論在人類知識、政治、倫理和美學等多個領域的表現(xiàn)。他的整個思想史研究就是對刺猬型思想家以及刺猬模式的漫長且堅持不懈的斗爭。

        根據(jù)伯林的上述研究,不難發(fā)現(xiàn)他的思想史研究模式——批判刺猬模式,辯護狐貍模式,思想家因此被分成刺猬與狐貍。這樣的二分法猶如他的理論“眼鏡”,他戴著這副分類之鏡觀照了他選中的所有思想家,他們要么是刺猬,要么是狐貍,此外并無他類。這樣,刺猬狐貍之分實質上成了他的某種一以貫之的原則、某種單一普遍的方法,就此而言,伯林的研究方式本身就是典型的刺猬模式。

        具體而言,伯林自己所采用的刺猬模式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1)單一、普遍的方法或命題。伯林將所研究的紛繁復雜的思想家和流派轉化成一種命題,即刺猬與狐貍之分,并將此命題或方法應用于所有選中的思想家。面對紛繁復雜的思想史,他看到的是“一”而非“多”,只揀選跟自己的理論分類有關的對象,如理性主義、科學傳統(tǒng)等,僅僅或主要抓取跟他所闡述的問題有關的事實,而撇開或遮蔽了其他異質的因素。(2)尋求分類和相似性的方法論。伯林在理論上主張,多元視角下人文學科側重的是個別獨特性和差異性,而非自然科學的類型、規(guī)律和相似性。然而,在他的思想史個案研究中,他卻僅僅根據(jù)刺猬狐貍二分的標準來區(qū)分思想家,所采用的實際上就是他在理論上所反對的一元方法論。也就是說,伯林的研究模式與其理論主張是自相矛盾的,即:理論上反對刺猬模式,方式上卻采用刺猬模式。

        伯林的矛盾或反轉,以及他的刺猬模式的兩重性,典型地集中體現(xiàn)在他的馬克思研究上。在伯林的《馬克思傳》中,他主要勾勒了馬克思的一套完整的社會演變理論——唯物史觀,此即他日后批判的一元論。不過,在傳記中,伯林的批判力度并不大,也沒有提出與之相反的多元論。后來,隨著伯林多元論的深入和強化,他在后續(xù)著作《俄國思想家》《 現(xiàn)實感》《 自由論》《 反潮流:觀念史論文集》中再談馬克思時則加大了批判力度,刺猬模式的特征越來越鮮明和突出。

        在認識論上,伯林認為,馬克思的綜合社會理論繼承了黑格爾和古典思想家的一元歷史觀,建立在自我證明的形而上學基礎上,把現(xiàn)實看作單一的無所不包的理性體系,以此解釋人類經(jīng)驗中的歷史和自然這重要的兩維。aI. Berlin,The Sense of Reality:Studies in Ideas and their History,edited by Henry Hardy,London:Chatto and Windus,1996,p.38.在自由意志和決定論關系上,伯林認為,馬克思作出了嚴格的歷史決定論和經(jīng)濟決定論闡述,這表現(xiàn)在:馬克思在譴責現(xiàn)存秩序時,將階級剝削歸因于鐵一般的規(guī)律,而非人性的愚蠢或邪惡等非正義或不幸因素。伯林認為,馬克思的經(jīng)濟決定論過于輕視種族、民族、傳統(tǒng)和宗教等非經(jīng)濟因素在歷史中的作用,并將這些因素貶低為在歷史上沒有獨立作用的上層建筑或者副產(chǎn)品。bI.Berlin,“The Divorce Between the Sciences and the Humanities”,in Against the Current:Essays in the History of Ideas,p.357.對于歷史研究方法,伯林認為,馬克思采用的是自然科學的方法并將之視為探索歷史動力規(guī)律的唯一途徑aI.Berlin, Karl Marx:His Life and Environment,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9,p.124.;同時,馬克思仿效達爾文進化論,探求歷史進化的規(guī)律,但是他雖在所有思想家中“最敢為人先,卻是最不成功的”bI. Berlin,“The Hedgehog and the Fox”,p.32.。伯林認為,馬克思對無特殊技能或無土地的工人沒有什么親切感,一生也沒有會見過多少工人,工人階級只是馬克思選中的研究對象,馬克思則是置身工人階級之外的科學家、“觀察家、分析家、鼓動家、盟友、贊美者和領袖”等,這樣的無產(chǎn)階級是抽象的范疇、理想化的人群,是做了特殊規(guī)定后構建的階級,“并非真正的工人,而是抽象的人類,有時甚至僅僅是義憤填膺的他本人”cI. Berlin,“The ‘Naivety’ of Verdi”,in Against the Current:Essays in the History of Ideas,pp.354—355.。換言之,在伯林看來,馬克思這樣做是在模仿自然科學,關注“類”、相似性和規(guī)律,而人文科學則應關注個別現(xiàn)象或個人獨特性。最后,在價值觀上,伯林提出,馬克思認為人類的理想或未來是一個和諧合作的全球社會制度,即共產(chǎn)主義,并且只有這一個理想,而沒有給福利國家等其他方案留下余地,這體現(xiàn)了他的價值一元論。dI.Berlin,Karl Marx:His Life and Environment, p.228.

        綜上所述,在研究馬克思時,伯林主要選取了與馬克思一元論有關的方面——單一理性體系、科學歷史觀和單一價值觀等進行分析和批判。伯林這樣做,是為了服務于批判一元論的理論需要,這種做法顯然就是他在理論上所反對的刺猬模式。隨著研究的深入,伯林趨于只突出馬克思作為刺猬的特征,只抓住他的刺猬模式這條主線,而忽略了其思想的豐富內涵、差異特征和發(fā)展過程等。由于這些忽略,伯林對馬克思一元論的種種評價是否公允恰當也就大有疑問了。

        總而言之,伯林一心推崇狐貍,反對刺猬,為什么他本人卻成了刺猬呢?這是因為伯林是帶著自己的理論立場去研究思想史的,他的目的是辯護價值多元論,而非思想史研究本身?;蛘哒f,伯林思想史研究是服務于他的價值主張和立場的,是他達到批判一元論之目的的學術手段。刺猬與狐貍之分是他的邏輯主線,他只關注和搜集能夠用這條主線貫穿起來的思想史素材,并集中力量或批判或辯護,從而實現(xiàn)自己的理論意圖。正是因為有特定立場和內在邏輯“作祟”,他才不自覺地成為了“刺猬”。因此,伯林說托爾斯泰向往刺猬卻成了狐貍,而他自己雖然在理論信念上推崇狐貍,但在研究實踐中卻是刺猬。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在伯林的《馬克思傳》中,他也探究了馬克思思想與其社會歷史背景的互動情況,并利用書信等歷史文獻重構了馬克思的思想框架及其與同時代思想家的關系,還精心挑選與馬克思思想有關的生平事跡不厭其煩地介紹。這些都反映了伯林善于將研究對象的多條線索綜合起來的能力,一定程度地體現(xiàn)了狐貍模式的特征。不過,總體上看,伯林的馬克思研究模式還是刺猬型的,他的有限的狐貍式做法是從屬于刺猬式目的的?;蛘哒f,伯林贊賞托爾斯泰對人、事、物、環(huán)境之獨特性的狐貍式把握,因此其自身也保留了一定的狐貍色彩;不過,隨著多元論的強化,他對一元論的批判越發(fā)集中,他的狐貍特征便逐漸隱去了。

        三、麥克萊倫狐貍模式的典型性

        麥克萊倫是伯林的學生,也是有名的思想史家。在伯林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麥克萊倫一方面不自覺地采用了伯林所主張的狐貍模式來研究馬克思;另一方面則特別發(fā)揮了伯林的馬克思研究中有限的狐貍式做法,最終成就了馬克思研究之狐貍模式的典

        型。麥克萊倫的狐貍模式最鮮明地體現(xiàn)在他思想史研究上的代表作——《馬克思之后的馬克思主義》中。這本馬克思主義思想發(fā)展史著作是他圍繞馬克思的觀念如何被重新發(fā)現(xiàn)的問題來書寫的,從歷史、經(jīng)濟學、政治學和哲學這幾個角度勾勒出了20世紀馬克思主義思想演化的多樣性。他的狐貍模式的特點可歸納如下。(1)多樣性。表現(xiàn)為對思想家及其思想的多層次多角度的展現(xiàn):挖掘思想源頭、探索歷史背景等對觀念的影響,如他認為盧卡奇《歷史和階級意識》中的物化、主體和客體的辯證、總體性等概念都源自黑格爾aD.McLellan,Marxism after Marx,London:Macmillan Press,1998,p.174.;澄清對思想家的誤解,如他認為把列寧的政黨理論當成布朗基主義來譴責是不符合實際的bIbid.,p.96.;合理公正地評價思想家,如他指出盧卡奇不足的同時也稱贊其獨創(chuàng)性;聯(lián)系對比不同思想家之間的觀點,如他指出伯恩斯坦和考茨基在眾多方面相同,只是存在主觀分歧。cIbid.,p.38.(2)全面性、獨特性。體現(xiàn)為對重要思想家的關鍵主題進行全面總結和呈現(xiàn),而越是全面立體,思想家的獨特性也越明顯。如第七章《列寧》的政黨、革命、帝國主義、國家、民族問題、哲學等。(3)豐富性。呈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復雜繁多。如經(jīng)濟學上探討資本主義如何及何時崩潰、如何向社會主義過渡、馬克思經(jīng)濟學如何衰落又如何復興;政治學上研究黨與無產(chǎn)階級的關系、無產(chǎn)階級意識和革命等的演變;哲學上探討黑格爾淵源、自然科學實證主義及其與經(jīng)濟和政治的關系,等等。

        不難發(fā)現(xiàn),麥克萊倫把紛繁復雜的思想和事實按照時間先后和內容主次順序以簡明清晰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并無明顯的內在理論立場或邏輯主線。他在思想史研究上并沒有一個中心話題,他所看到和認取的不是“一”,而是“多”,并對“多”進行經(jīng)驗主義式的描述:擺事實、就事論事、歸納總結。麥克萊倫的這種模式實際上是對伯林所倡導的狐貍模式的一種繼承和發(fā)展。伯林是狐貍模式的首倡者,他曾大篇幅褒揚過托爾斯泰的狐貍做法:體會到現(xiàn)實的紛繁復雜,認識到個別的獨特性,善于對不同的人物、事情、觀點進行對比,敏感于差異和沖突,并予以精確、具體、真實和自然的表達,無任何故弄玄虛,讓讀者一目了然。如前所述,伯林在自己的研究實踐中也一定程度地示范過這種模式,盡管他主要采用刺猬模式。麥克萊倫的狐貍模式與伯林所刻畫的托爾斯泰的模式如出一轍,可見麥克萊倫深得伯林所主張的狐貍之道并加以繼承發(fā)揚。

        除了伯林的影響,麥克萊倫的狐貍做法也源自他對刺猬模式的欣賞。麥克萊倫畢生以研究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為業(yè),他當初之所以對馬克思發(fā)生興趣,有多種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他欣賞馬克思思想中的刺猬特征。對此,麥克萊倫有自己的表述。a“Film Interviews with Leading Thinkers-David McLellan”(2013-02-15),http://upload.sms.cam.ac.uk/media/1407133,Retrieved by 2017-05-28.一方面,馬克思的唯物史觀滿足了他對某種普遍理論的追求,雖然現(xiàn)在他覺得馬克思的理論并非如此全面普遍,而且他相信馬克思本人也不覺得自己的理論有這種普適性,但這多少反映了他對馬克思刺猬模式的認同。另一方面,他熱衷于馬克思使宗教世俗化或者具體化的過程,這滿足了他希望通過政治—社會學的角度去審視宗教理論以及世俗化概念的愿望。他認為,馬克思學習了鮑威爾、費爾巴哈之后,覺得他們仍是半宗教的觀點,于是要歸結出一種脫離宗教的唯物主義。此外,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馬克思早期作品的英譯本陸續(xù)面世,為麥克萊倫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素材。同時,英國學界對馬克思的評價多為負面的,因此他迫切想要弄清楚馬克思本人表達了什么、意味著什么以及現(xiàn)有的評價是否合理等。總之,馬克思的理論契合了其形而上學的追求和對宗教研究的興趣,他因此對馬克思的刺猬模式產(chǎn)生同情,并想向學界呈現(xiàn)出真實的馬克思形象,以澄清不公正的評價,故而有了他全面解讀馬克思的狐貍模式。

        這種狐貍模式不僅鮮明地體現(xiàn)在他對馬克思主義思想史的研究上,還具體典型地表現(xiàn)在他對馬克思本人思想的研究上。這點從他著作的豐富程度、對馬克思的全面評價和同情性批判等方面可以反映出來。

        首先,麥克萊倫是西方馬克思研究的集大成者,他完成了馬克思若干重要著作英文版的編譯、馬克思早期作品解讀和馬克思生平與思想的傳記這三項重要工作。一般學者只是做了其中一項,有些做了兩項,但麥克萊倫三項都做了。他在1977年編譯了研究馬克思較為全面的基礎參考文本——《馬克思選集》,這是他在西方很有名的書。他還編譯了《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大綱》,例證了早期人本主義馬克思和后期科學主義馬克思的內在連貫性,反對早期馬克思和晚期馬克思之間的認識論斷裂說。此外,對馬克思早期作品的編譯和解讀,使麥克萊倫被譽為讓英語學界關注馬克思早期思想以及青年黑格爾派的首位重要學者。麥克萊倫還撰寫了廣受好評的巨著《馬克思傳》以及其他兼具歷史性和理論性的馬克思研究著作,塑造了立體且飽滿的馬克思形象,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清晰且具有啟發(fā)性的閱讀馬克思的方式。他先后寫就了十幾種馬克思研究著作,多次刷新學界和出版界的記錄。

        其次,麥克萊倫從各個領域評價了馬克思的思想遺產(chǎn)。他認為:在經(jīng)濟學上,馬克思的若干基本原理并不清晰,它們包括勞動價值理論是否可以有效分析現(xiàn)實經(jīng)濟生活,資本主義制度崩潰的確切機制如何,壟斷的運動規(guī)律如何,等等。在社會學上,馬克思把階級對立簡單化,后期他雖然提及中產(chǎn)階級和非生產(chǎn)性服務業(yè)但是尚未加以澄清,而農(nóng)民問題則是一大空白。在政治學上,馬克思顯然忽視了民族主義,也沒有留下系統(tǒng)的國家理論。在哲學上,馬克思留下了黑格爾主義者、人本主義馬克思、科學主義馬克思、青年馬克思和老年馬克思等紛爭。aD.McLellan,Marxism after Marx,pp.1—5.

        再者,麥克萊倫對馬克思的同情比伯林要多,而他的同情性批判則可通過與伯林的對比來加以呈現(xiàn)。伯林認為馬克思“討厭一切形式的浪漫主義、情感主義和人本主義”bI.Berlin,Karl Marx:His Life and Environment,p.10.,麥克萊倫則通過對馬克思早期著作的深入研究發(fā)掘出馬克思人本主義的一面。就唯物史觀而言,伯林更多地是加以批判,認為這是缺乏道德和政治考察的“科學”歷史觀,嚴重忽視了種族、民族、宗教等非經(jīng)濟因素的獨立作用。麥克萊倫盡管也指出唯物史觀的困難和缺陷,卻充分肯定了它對生產(chǎn)力飛速發(fā)展的資本主義社會的解釋力以及它看待歷史的獨到視角和方法。麥克萊倫認為:“馬克思著作的思想力量在于他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他著作的概念結構意味著它不適合處理不具有明顯資本主義性質的社會。”c麥克萊倫:《馬克思傳》,王珍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444頁。他指出,唯物史觀不同于唯心主義或個人主義書寫歷史的方法,其解釋歷史的出發(fā)點是社會生產(chǎn)中的經(jīng)濟關系和人們的物質需求,這是一種活生生的歷史分析法。dD.McLellan ,Marxism after Marx,p.372.此外,盡管兩人都認定馬克思是在用自然科學方法研究歷史,但伯林進一步認為,馬克思提出歷史進化論是對達爾文的仿效;麥克萊倫則指出,在馬克思將自己與達爾文直接作比較的唯一一篇評論里,只能看出馬克思非常欣賞達爾文的著作,但是并不能表明馬克思以達爾文的進化論來研究歷史。e麥克萊倫:《馬克思傳》,第400頁。可見,伯林夸大了馬克思所借鑒的自然科學的學科范圍,而麥克萊倫則把評價置于嚴謹?shù)奈墨I考據(jù)基礎上。此外,伯林批評馬克思構筑了一個抽象化、理想化、特殊規(guī)定化的無產(chǎn)階級,而麥克萊倫則一方面指出馬克思的階級劃分過簡,不適合后來出現(xiàn)白領階層的社會現(xiàn)實分析,另一方面從社會學角度認為,種族劃分、民族劃分乃至性別劃分可能比馬克思的階級劃分更符合現(xiàn)實。aD.McLellan ,Marxism after Marx,p.374.在批判上,伯林抓住馬克思的刺猬特征,的確有專門而尖銳的效果,但是有批判過頭之嫌;而麥克萊倫在批判時既能兼顧馬克思本身不同的作品,又能參考歷史學、社會學等不同的角度,具有全面、平衡的效果。

        總之,麥克萊倫真正地把馬克思看作“個別”、獨特的研究對象,他涉獵了馬克思的大量作品,考察了馬克思的多種思想、經(jīng)驗和事實,卻不急于將它們化簡成某個命題或結論,而是多角度地進行歸納和評述,這些都是狐貍模式的典型表現(xiàn)。此外,他在保留馬克思刺猬特征的同時,兼顧到馬克思思想的豐富、沖突、變化和發(fā)展等,刻畫出馬克思真實、立體且活生生的形象。

        綜上所述,麥克萊倫雖在思想趣味上欣賞刺猬模式,但在研究實踐中卻采用狐貍模式,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反差,而出現(xiàn)這種反差主要有三個原因:(1)他不是帶著自己的理論立場去研究思想史的,馬克思或思想史本身就是他的研究對象和目的。伯林是思想家,有一套自己的學說和一以貫之的理論邏輯;而麥克萊倫只是學者,既沒有個人學說,也不堅持任何特定的解釋邏輯。伯林的研究旨在反對一元論,突出他的多元論;而麥克萊倫的研究則就事論事,以描述和解釋事實為目的。(2)麥克萊倫欣賞刺猬模式,同情馬克思的理論,希望通過全方位的研究來反映馬克思著作的真實意思,給予其公正評價。(3)麥克萊倫深受伯林理論主張的影響,并在事實上繼承并發(fā)揚了伯林推崇有余而踐行不足的狐貍模式。

        四、兩種模式的比較

        就刺猬模式而言,不可否認的是,伯林對思想家進行刺猬狐貍劃分,的確讓人清晰且連貫地把握了眾多思想家和流派的關鍵差異。借助這種區(qū)分,他不僅對刺猬型思想家或流派的某些特征——如普遍法則、科學主義和單一價值觀等——批判得入木三分,而且對自己的多元論正面主張也表述得旗幟鮮明,從而為狐貍型思想家和流派進行了有力的辯護。由此可見,不管是駁論還是立論,刺猬模式都能做到立場堅定、原則確切,由此得出的結論顯得毫不含糊,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這些都是刺猬模式的優(yōu)點。

        然而,伯林把刺猬與狐貍之分當作思想家之間本質的,甚至唯一的區(qū)別,只選取思想家跟一元論和多元論有關的方面來論述,難免會忽視他們之間其他錯綜復雜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也會忽略思想家其他有價值的思想。更重要的是,這樣做也不符合他主張的以多元論為特征的狐貍模式。再者,相較于麥克萊倫的同情性批判,伯林在刺猬模式的影響下,忽視了馬克思思想的人本主義等重要特征,在批判馬克思一元認識論和科學實證法的時候有失片面;同時,由于缺乏辯證思量、全盤考慮和多方考據(jù),對馬克思的評價也無法做到全面和公正??梢姡瑢τ诨钌宋锏乃枷?、他們的流派以及整個思想史,想做到全面真實呈現(xiàn)或客觀公正評價,靠刺猬模式顯然不行。

        就狐貍模式而言,在馬克思研究以至整個思想史研究上,這種模式傾向于注重個別對象的獨特性、事物之間的差異性和經(jīng)驗事實的復雜性,并能統(tǒng)觀全局、權衡各方、同情地批判,尤其注意事實的全面性和評價的中肯性。這些優(yōu)點使得狐貍模式更加適合于那種單純學術的研究。

        然而,若論觀點的深刻性和影響力,麥克萊倫并沒有什么見解足以抗衡伯林的自由學說,正所謂“狐貍機巧百出,不敵刺猬一計防御?!盿伯林:《俄國思想家》,彭淮棟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26頁。這也是我們在閱讀麥克萊倫的作品時難以找到鮮明深刻的中心論點的原因所在,同時也解釋了為什么刺猬模式往往更加吸引人。正是因為刺猬模式的深刻性,伯林和麥克萊倫都被馬克思所吸引。就此而言,要想辯護立場、確立原則、主張觀點,狐貍模式是顯然不及刺猬模式的。

        合而言之,刺猬模式和狐貍模式無論在理論原則上還是在研究實踐中都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可以分工互補的,關鍵是要劃清兩種模式的界限。如果研究的最終目的在于理論觀點的破與立,就要采取刺猬模式;如果研究的最終目的在于盡可能全面地呈現(xiàn)客觀事實,就宜采取狐貍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伯林作為導師,提出了思想家的刺猬狐貍之分,奠定了思想史的研究基調或格局,因而是首倡者、奠基者;麥克萊倫作為學生,特別出色地發(fā)揮了其中的狐貍做法,不愧為一名優(yōu)秀的學生。從這個角度看,一方面,作為學術人物,伯林在總的地位上要高于麥克萊倫;另一方面,單就對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而言,麥克萊倫做到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五、結論:兩種模式的劃界與互補

        執(zhí)于“一”還是兼顧“多”是刺猬模式與狐貍模式的根本差異。伯林在理論上反對刺猬模式,卻在研究馬克思和思想史的學術實踐中采用了刺猬模式,相反,麥克萊倫雖在理論趣味上欣賞刺猬模式,卻在研究馬克思的學術實踐中繼承了導師伯林在理論上所倡導的狐貍模式。事實上,這兩種模式各有利弊,本文的目的不在于區(qū)分高下,而在于厘清界線。迄今為止,西方學界對馬克思的研究模式主要是刺猬模式,如伯林、馬爾庫塞、哈貝馬斯、薩特、阿爾都塞等,這些學者往往只抓取馬克思思想的某個方面來服務于自己的理論目的,并因其觀點簡明深刻而影響廣泛。誠然,為了支撐研究者的特定觀點,必須對材料有所取舍,盡量集中,刺猬模式可謂不二之選。但是,如果想要完整地把握馬克思,刺猬模式不僅不能勝任,還往往起遮蔽作用,此時,狐貍模式是最佳選擇。由于西方學者中成功運用狐貍模式的人不多,因而麥克萊倫的研究就具有典范意義。

        當然,馬克思研究的模式絕不止本文所概括的兩種。本文提出西方學者研究馬克思的這兩種模式,只是為了拋磚引玉,期待國內學界去總結和反思研究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其他模式,從而進一步提升這個領域的學術自覺和成果質量。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這也是我們作為學者對他的一種紀念。

        猜你喜歡
        伯林思想史刺猬
        在日本尋找伯林
        南方周末(2021-08-19)2021-08-19 11:22:24
        在日本尋找伯林
        南方周末(2021-08-19)2021-08-19 11:21:57
        以賽亞·伯林的普通生活
        書城(2020年12期)2020-12-23 05:45:36
        伯林致雅法書信
        讀書(2017年3期)2017-03-09 16:55:25
        離家出走的小刺猬
        刺猬筆插
        幼兒園(2016年8期)2016-05-19 19:32:57
        聰明的小刺猬
        為什么弱者難以接近正義——一個思想史的考察
        東南法學(2015年1期)2015-06-05 12:21:34
        費孝通學術思想史識認
        《軍事哲學思想史》評介
        軍事歷史(1999年2期)1999-08-21 02:58:14
        国产激情视频在线观看大全|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激情明星|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成人做爰黄片视频蘑菇视频| 伊人大杳焦在线| 婷婷五月综合缴情在线视频| 日韩毛片久久91|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费软件| 精品久久人人爽天天玩人人妻| 亚洲成在人网av天堂| 日本国产精品高清在线| 99riav国产精品视频| 人妻 日韩精品 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伦理| av网站不卡的av在线|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下载| 巨熟乳波霸若妻在线播放| 天堂网av在线| 亚洲美女毛多水多免费视频 | 99久久精品人妻少妇一|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云霸高清| 日本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久久久一本精品久久区| 精品久久欧美熟妇www| 国产91对白在线观看| 成人自拍三级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四虎影视在线观看2413| 精选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 日本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熟妇人妻av中文字幕老熟妇| 99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人妻乳中文字幕|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avapp| 91视频88av| 久久综合加勒比东京热| 内射干少妇亚洲69xxx| .精品久久久麻豆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