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武漢警方經過近2個月的專案偵查,破獲一起利用虛假金融期貨平臺在全國范圍實施電信網絡詐騙案。5月下旬,武漢警方在深圳、廣州、石家莊等地集中收網,共抓獲涉案人員68名,涉案金額上億元。6月28日,23名團伙骨干分子被檢察機關批準逮捕,45人被取保候審。
54歲的武漢市民張女士是個老股民,去年12月初,一個網名“瞭望遠方”的“股友”主動加她為微信好友,稱跟著“老師”炒股賺了不少錢,并介紹張女士加入了一個名叫“榮耀杯股市大賽”的微信群,并指導她在直播平臺上觀看6名“講師”炒股比賽。6名“講師”每天輪流在直播間“傳授”炒股技術,并發(fā)出自己的“股票盈利截圖”。直播中,“講師”團隊反復說A股行情不好做,鼓動大家去炒香港恒生指數期貨,還曬出自己大賺的恒指期貨賬戶。這讓張女士心動不已。
今年春節(jié)前,“講師”們在直播間喊:“大行情要來了!趕緊調動一切可用資金賺幾波過年!”1月17日,張女士按照“講師助理”發(fā)來的鏈接登錄了某國際集團的網頁,開通了恒指期貨賬戶,并存入40萬元。網頁上承諾“客戶資金存在香港瑞士某銀行,可自由出入”。可沒想到,不到一星期,就虧了38.95萬。對此,“講師”卻責怪張女士下單太慢,資金太少,稱要想把本金賺回來,只有投入更多。隨后的兩個月,張女士又陸續(xù)投入了150余萬元,結果血本無歸。
此后,張女士到正規(guī)金融機構咨詢此事,獲悉這個交易平臺并未經過相關部門注冊審批。張女士這才知道自己被騙了。3月30日,張女士到武漢市公安局江岸分局西馬街派出所報案。
此案引起武漢警方的高度關注,市公安局組織江岸分局及市局刑偵、網安、法制等部門成立“3·30”特大電信網絡詐騙案工作組,召開專題會議研判分析案情。江岸分局抽調10余個單位的精干警力組成專班,全力攻堅。專班民警根據張女士提供的轉賬記錄和微信群記錄,以資金流、通信流為突破口,綜合運用信息化手段一路追查。
經偵查,專班民警發(fā)現張女士的資金根本沒有進入所謂的香港瑞士某銀行,而是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進入某商戶賬戶,再輾轉多次分解到10多張銀行卡,最終流入一個河北省石家莊人燕某的賬戶,而燕某正是涉案虛假期貨平臺公司的運營總監(jiān)。根據涉案微信群線索,民警還發(fā)現了一個以李某為首藏匿在廣州的專門誘騙他人進入虛假期貨平臺的代理運營公司。
專班民警前往石家莊、廣州、深圳等地,圍繞2名涉案人員展開調查,逐步掌握了該團伙的組織架構、人員結構、活動規(guī)律和作案手法,明確了位于深圳、廣州和河北石家莊、邯鄲等地的5個涉案窩點。5月22日,武漢警方組織5個抓捕小組在深圳、廣州、石家莊、邯鄲等地警方的協助下展開集中收網。8時30分,石家莊抓捕小組率先抓獲首要犯罪嫌疑人燕某,其他抓捕小組隨即行動,先后在邯鄲、廣州、深圳等地抓獲團伙成員67名,查扣大量涉案電腦、手機、銀行卡、賬本。
據警方深入調查,涉案交易平臺是詐騙團伙偽造的虛假平臺,表面上看,其走勢與真實的恒生指數走勢一致,但實際并沒有接入到真實的市場,受害人的資金也沒有進入正規(guī)的第三方存管銀行賬戶,而是轉入詐騙分子的私人賬戶。
詐騙團伙可以在后臺任意操控盤面漲跌走勢。他們先讓受害人賺些小錢并可自由提現,取得信任后再引誘受害人投入更大資金,然后操控平臺令其“虧損”,“虧損”的錢都流入了詐騙團伙的腰包。由于欺騙性強,受害人往往以為是自己在交易中操作失誤導致的虧損。
經訊問,燕某(男,27歲)是該團伙的頭目,負責涉案虛假交易平臺的運營,李某(男,29歲)則是代理運營公司的頭目,負責組織手下的業(yè)務員”假扮“股民”“講師”“客服”等誘騙受害人進入虛假交易平臺。所獲贓款,燕某和李某的團伙按二八比例分成。據其中一名負責虛假平臺運行的團伙骨干成員交代,他每天可賺取30萬元,而“講師”“講師助理”“平臺客服”“股民”等均按“貢獻”大小獲得驚人收益。
警方介紹,根據收集固定的證據顯示,此案受害人達2000余人,遍及全國各地,涉案資金上億元。目前,此案仍在進一步調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