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杰
一位游人去法國旅行,火車在一個站點短暫停留。他決定下車走走,順便填飽肚子,于是他走進了一家離車站很近的餐廳。店主向他推薦了幾款熱狗,他邊聽邊翻看菜譜,目光停留在一道湯上,問道:“這湯味道如何?”店主回答道:“很抱歉,先生,這湯我不能賣給你?!庇稳嗽尞惖卣f:“為什么?我又不是不給錢!”“這不是錢的事,我看您從車站出來,又沒帶行李,所以猜想您應該是馬上要去趕火車,所以我推薦幾款美味的熱狗給您,方便快捷,也不失營養(yǎng)。這湯,我每天要花費很長時間熬制,我希望客人能夠坐下來靜靜地品味其中的味道,而您顯然無法做到這點,所以我不能把湯賣給您?!钡曛骷泵忉尅?/p>
都說“顧客是上帝”,店主居然拒絕將湯賣給顧客,就因為游人沒有時間品味??勺屑氁幌?,我又不得不佩服他對于“作品”的珍視,佩服他能固守底線、堅持原則。
這也讓我想到了教育。作為教師,教育事業(yè)之于我們,就像那鍋湯之于店主。每天精心熬制出自己滿意的湯,再心滿意足地看著客人靜靜地享受;我們精心準備自己的課,希望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學生,當他們在課堂中認真思考、積極表達,最終達成某個目標時,我們也由衷地感到高興。
店主嚴肅認真地對待自己熬制的湯,教師也應以同樣的態(tài)度對待工作。比如上課前,教師需要精心備課,從生情到學情的掌握,再到教材的理解,推敲每一句話、每一個提問,才能讓課堂“這碗湯”更具營養(yǎng),更符合學生口味;還有一些常規(guī)的教育行為,比如找學生談話前,教師要充分準備談話的內(nèi)容,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有了準備,預設的交談才能富有成效,具有針對性……教師是否用心對待課堂、是否用心和他們相處,是能被學生感知的。倘若學生體會了教師的良苦用心,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都會“投桃報李”,也會在教師的帶領下走進教育這方天地。正如食客們?nèi)羰侵懒说曛鞯目嘈?,也一定會更細致、更用心地品味他熬制的湯。畢竟,面對這樣一份“心血”,誰忍心辜負?
當然,教育畢竟和餐飲不同,教師與學生的關(guān)系也與店主和客人的關(guān)系不同。盡管我很佩服店主固守底線、堅持原則的勇氣,但也深知:作為教師,在面對學生時,是不能這般“任性”的。盡管教師很用心地對待課堂,但還是不能盡善盡美。有些學生就是比別人慢一拍,與學生的談話也不是每次都有效果……這些客觀存在的問題恰恰為教師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促使教師不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產(chǎn)生教育智慧。
學生慢一拍,不能達成預設目標,到底是態(tài)度還是方法出了問題,或是教學方式出了問題。教師只有不斷地反思與改進,教與學的節(jié)奏趨于一致了,教學相長的理想境界才能應運而生。無論是課堂教學也好,師生交流也罷,從主觀設想到客觀形成總會出現(xiàn)一些偏差,就像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總有一段距離,教師要做的就是盡力縮短這段距離,在不斷努力下,總有實現(xiàn)的可能。
教師應該用心烹調(diào)好教育“這鍋湯”,更要努力調(diào)制出學生喜歡的味道。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愛上“這鍋湯”,并從中不斷汲取成長所需要的營養(yǎng)。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