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的IT系統(tǒng)架構中,應用和網絡是相對分離的。即使是一個包含廣域網絡連接的企業(yè)級應用,網絡的規(guī)劃也可以相對獨立。然而隨著云計算架構的成熟及應用推廣,網絡作為應用重要的服務體驗保障,整個架構的設計部署情況發(fā)生巨大的變化。大量應用在云端的部署對網絡的帶寬設計、靈活調整、與業(yè)務的緊密結合、支持豐富的網絡接入資源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云架構的變化使得原先內部流量變成了應用云中心和各個業(yè)務節(jié)點,甚至是處于移動環(huán)境的終端之間的流量。NaaS(網絡即服務)的概念開始提出并迅速得到落地。在靈活控制、開放兼容、快速部署保障的要求下,SD-WAN(軟件定義廣域網)登上了舞臺并預期將在不遠的將來形成主流。根據IDC的預測,SD-WAN將在2018年達到23億美元的營收額,并以69%的增長速度在2021年達到80億美元的營收。2017年SD-WAN市場的兩起并購體現了這一市場已經逐漸被主流廠商所接受,這其中包括了6月思科6.1億美元并購Viptela、11月VMware并購Velocloud。
在這個相對市場中,主要的市場參與者包括了我們所提及的傳統(tǒng)網絡設備的主流廠家。這些廠家所提供的產品是基于原有企業(yè)CPE設備的NFV化,或者原有WAN網絡設備的SDN化。另一類市場參與者包括像Aryaka一樣的初創(chuàng)公司。這些公司基于典型的客戶需求和業(yè)務場景切入技術方案和產品研發(fā),實現了技術與業(yè)務的對接。Aryaka通過和全球頂尖的電信公司合作,整合了軟件定義網絡、廣域網優(yōu)化、CDN、網絡可視化等要素,為企業(yè)客戶提供了成本明顯占優(yōu)的全球專用網絡。2017年1月,德國電信投資Aryaka,釋放出主流運營商對參與SD-WAN的興趣—希望能夠將傳統(tǒng)的專線業(yè)務變得更加輕量級、靈活和可靠。最后一類市場參與者就是期望能夠從網絡智能化中尋得新的業(yè)務機會的運營商。AT&T在2013年推出的NetBond產品是該運營商首個商用軟件定義網絡(SDN)解決方案,它的設計初衷是針對云服務提供商的全面管理的網絡和云基礎設施連接模型。目前NetBond for Cloud計劃現在已經有了超過20個云服務提供商的125個云服務,主要的提供商有AWS、IBM、Equinix和Microsoft Azure。這些行業(yè)角色在SD-WAN市場內的投入,在云架構市場上的信心進一步得到了增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