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紅英
安陸市中醫(yī)醫(yī)院,湖北安陸 432600
缺血性心肌病屬于冠心病的一種,主要是因為冠狀動脈的病變或者是彌漫性的病變所導致的,心肌供氧與需氧之間的平衡被破壞,致使心肌細胞降低,心肌纖維化和心肌瘢痕產(chǎn)生,從而引發(fā)心功能損傷以及心力衰竭[1]。對于該病的治療,單純使用藥物,所達到的效果與期待中的效果相差有一定距離。該文為探究治療缺血性心肌病最佳效果,在醫(yī)院中選取60例缺血性心肌患者,注重研究心臟康復治療,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從2015年1月—2017年2月在該院醫(yī)治的6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占17例,女性患者占13例,年齡 47~75 歲,平均(63.9±11.6)歲;16 例為室性早搏,14例為短陣室性行動過速,應用一般治療;觀察組男性患者占18例,女性患者占12例,年齡48~76歲,平均(64.8±12.1)歲;20 例為室性早搏,10 例為短陣室性行動過速,應用心臟康復治療。將兩組患者基本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應用的一般治療方法為:對患者應用利尿劑、阿司匹林、強心劑、硝酸脂類、他汀類以及ACEI等。觀察組患者則是在對照組一般治療基礎(chǔ)之上加入康復治療,具體措施為:依據(jù)NYHA心功能的等級情況,針對患者的現(xiàn)實病情,設(shè)定運動的強度,實行在有氧運動基礎(chǔ)上的心臟康復治療。設(shè)定方法一般是根據(jù)心率來設(shè)置運動的強度,即用最高心率乘以40%~80%為靶心率,經(jīng)過THR對運動進行把控,最高心率等于220-患者年齡[2]。一共分為3個階層:①早期運動,共實行7 d,運動的強度要從弱到強,逐步增加,THR要維持在40%~60%最高心率,在患者不具有心衰體征與病癥的情況下,要控制好走路步伐的穩(wěn)定與頻率,在一定時期內(nèi),爬樓梯時,不宜超過20 min;(2)運動強度在第1階段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增強,在不影響心衰體征與癥狀的情況下,可適當參加一些活動,如騎自行車、散步以及走樓梯等,THR要維持在60%~80%的最高心率,共實行42 d,平均每7 d進行3次,活動的時間則要從20 min延長至40 min[3];(3)該階段,患者的活動范圍則主要是在家中為主,運動的強度則需要適量的增加,THR要維持在50%~70%最高心率。可在家中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和打太極等,但切勿操之過急,活動過量,時長為7 d。運動水平切勿過度,防止產(chǎn)生心衰,運動水平要從低到高,逐步增加,在身體產(chǎn)生耐受性之后,再逐步增強運動程度。同時要對患者實行心理輔導、健康教育知識宣講以及及時與患者溝通交流,用簡潔語言解答患者疑惑,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4]。
在治療前后,均對兩組患者的QTd進行檢測,同時計算Tp-e的水平。臨床控制:病癥和體征有所改善,動態(tài)和常規(guī)心電圖基本恢復正常;一般效果:病癥和體征有所緩解,室性早搏降低次數(shù)小于50%;無效果:病癥和體征均無任何緩解,甚至于更加嚴重。總有效率=臨床控制率+顯著效果率+一般效果率。
該次研究中相關(guān)數(shù)據(jù)的處理通過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以(s)對計量資料進行表示,行t檢驗,以(%)來對計數(shù)資料進行表述,行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治療總有效率對比當中,觀察組患者臨床控制例數(shù)占7例,概率為23.3%,顯著效果占13例,概率43.3%,一般效果占6例,概率為20.0%,無效果占4例,概率為13.3%,總有效率為86.7%;對照組患者臨床控制例數(shù)占3例,概率為10.0%,顯著效果占11例,概率36.6%,一般效果占7例,概率為23.3%,無效果占9例,概率為30.0%,總有效率為70.0%;數(shù)據(jù)對比明顯可知,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455,P<0.05)。在Td和Tp-e當中,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QTd和Tp-e治療前后對比[(s),ms]
表1 兩組患者QTd和Tp-e治療前后對比[(s),ms]
?
缺血性心肌病會引發(fā)心肌心肌纖維化和慢性缺血,進而致使心臟的解剖結(jié)構(gòu)發(fā)生變化和心電活動不正常,十分容易產(chǎn)生折返激動與觸發(fā)活動,因而對于心肌缺血患者治療首要目標為延緩心衰,減少猝死發(fā)生概率,進而對室性心律失常實行把控。依據(jù)研究資料表明,有氧運動可以使心衰患者生存時間得到延長,減少死亡幾率。該文中所應用的心臟康復治療主要是經(jīng)過對患者實施科學合理的運動方案以及健康知識宣講等活動,促使患者的機體耐力進一步得到提高,緩解PCI后患者的心肌缺血之后的心臟自主神經(jīng)功能,同時心臟康復還有很大的概率是經(jīng)過多方面緩解心室局部和整體復極的不一致性,進而促使QT的離散度縮小,進而起到抗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該研究結(jié)果表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6.7%,顯然比對照組高,Td、Tp-e均優(yōu)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在缺血性心臟病患者當中應用心臟康復治療,能夠有效治療心律失常,具備壓制心律失常效果,降低 Td、Tp-e。
[1]李浩松,劉洵,石曉明,等.心臟康復運動中應用心率血壓乘積對心肌缺血監(jiān)控的研究 [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6,31(2):137-140.
[2]顧淑芳,孫娜,連圍.急性心肌梗死急診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患者術(shù)后早期康復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11):872-875.
[3]陳寶英.益氣活血法治療室性早搏臨床療效觀察[J].光明中醫(yī),2017,32(5):692-694.
[4]傅濤,荊忱,徐佳,等.凍干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缺血性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和急性心力衰竭的療效和安全性評價[J].北京醫(yī)學,2017,39(6):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