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妍
吉林大學紀委辦公室、監(jiān)察處,吉林 長春 130000
我國的反腐敗斗爭和黨風廉政建設一直以來都是黨的重點工作內容,隨著十八大以來我國的黨風廉政建設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我國高校的腐敗得到了非常好的遏制,但仍舊時有發(fā)生,并且案件涉及到的數額還在不斷增加,并且呈現出非常復雜的特點。我國的高校主要是為社會培養(yǎng)人才,進行文化傳承,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等,高校如果出現腐敗現象的話,那么對高校的社會聲譽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到高校教育出來的學生質量。
廉政和廉潔之間是有一定差距的,之所以說兩者之間有差距主要因為兩者之間的各意義不同,廉潔的意思是指一個人的思想道德品質和這個人的人格力量和思想境界等,而廉潔和腐敗是一對相反的詞匯,腐敗主要是指利用公共的權力來謀取各人的利益,并且是通過違反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形式。一般情況下廉政主要是指公正廉潔的意思,一般都是有一定的政治意蘊。廉潔和廉政之間有著非常大的差距,同時兩者在指向上就有非常大的不同,一般情況下來講廉潔都是一個人的內在特征,通常情況下都會被看作是一種美德,是人們共同的追求,并且必須積極地發(fā)揚和繼承的美德,同時也是一種價值觀、屬于一種優(yōu)秀的品格,同時廉潔也是不能通過對一個人的直觀印象表達出來的,只能從一個人的行為和評價、認知中所獲得的,在進行廉潔評估和認識的時候,也可以通過對方對的行為來進行捕獲,連接的形式有著多元性的特點,但是在生活中并不存在一個模板式的廉潔形象。
廉政一般情況下主要是指一些有一定權力和進行一定的行政管理行為等,一般廉政平臺都是有著非常嚴格的評判標準的,相關的法律和法規(guī)對于廉政都是有著非常嚴格要求的,出現廉政現象一般都是在實踐的過程中形成的,并且要求廉政必須要指標化、系統(tǒng)化和科學化,進行廉政建設主要是將權力關在籠子里,只有實現這一目標才能真正的實現廉政建設。從被動遵循章程制度到主動適應這一轉變,體現出“廉潔”與“廉政”的互補互勵機制。
高校是進行人才培養(yǎng)的前陣地,對我國社會的發(fā)展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同時也肩負著立德樹人的崇高使命,同時只有樹人才能真正的實現樹德,近幾年來高校的腐敗案已經變得越來越嚴重了,高校由于其本身是育人的場所,一旦高校發(fā)生腐敗行為是非常難以被發(fā)現的,同時高校也是我國培養(yǎng)更各種各樣人才的地方,相比較于社會上的培訓機構而言,教師的水準和專業(yè)性是非常高的,說高校的專業(yè)學習比較強主要是因為高校有專門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雄厚的師資力量,這是高校優(yōu)越于普通社會高校的很大部分原因,同時高校還有非常多的專利,這些專利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高校紀檢工作的難度。
高校紀委在黨委的領導下開展高校紀檢工作,協助學校黨委研究部署反腐倡廉工作,抓好任務落實,強化督促協調,嚴格按照黨章黨紀規(guī)定履行職責,發(fā)揮監(jiān)督執(zhí)紀問責的職能作用,保障學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立足根本,以文化人。在廉政建設中,根本是“人”,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應基于“人”。因此,從“人”的角度出發(fā),通過文化教育的方式,使廣大黨員干部和教職員工增強自身道德修養(yǎng),提升思想境界,將“廉潔”內化于心,從根本上筑牢思想防線。
文化育人具有從根本上塑造人的作用,從而起到源頭治理的功效。但是,文化育人的成效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效果,只有通過長期的宣傳教育,并以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方式,將“廉潔”品質注入黨員干部的靈魂之中。在這過程中,高校紀檢監(jiān)察部門可以通過輿論影響、氛圍營造等方式來推動進程。
綜上所述,我國的高校的人力資源是非常豐富的,要想讓高校的紀檢工作發(fā)展的更加快速,首先我們必須要發(fā)揮學校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讓社會文明和經典文化得到更好地傳承;其次就是必須要在學生們心中留下一個懂規(guī)知矩、自覺遵守紀律的正確價值觀。在進行高校紀檢工作的時候必須要堅持以預防為主、懲戒為輔的路線來開展工作,通過各種方式來讓廉政建設和廉潔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讓高校的師生能夠真正的滿意,只有這樣才能夠讓紀檢工作開展的更加順利、取得更多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