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珊珍 主編 人民日報出版社
歷史是時代的明鏡。讀史可以明智,可以鑒古知今、把握未來。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黨史必修課》以我們黨90多年的艱苦奮斗和曲折探索為脈絡,從政治革命和思想文化的變革兩條線索交錯敘述,全面展現(xiàn)我們黨發(fā)展壯大的輝煌歷程,為廣大黨員干部在新的歷史方位上學習黨史提供了生動教材和經典范本,其文本之中蘊含著黨員干部學黨史的深刻思想價值與強烈現(xiàn)實意義。
《黨史必修課》展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開端,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如何獨辟蹊徑地開展革命,如何在抗戰(zhàn)的洪流中成為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反思了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建設艱辛探索道路上的跌宕起伏與是非曲直以及如何正確看待和理解當代中國的“短腿”與“優(yōu)勢”。總體而言,在對待黨的歷史上沒有夸大其詞、過分渲染,更沒有刻意掩飾和回避,實事求是且比較全面、客觀、詳盡地闡述與剖析了黨的勝利與失誤。應當說,既再現(xiàn)了“歷史的真實”,又思考了中國共產黨近百年奮進的“內在邏輯”;既總結了歷史經驗教訓,又展現(xiàn)了民族前行的希望與動力,為全景式呈現(xiàn)中華民族所走過的偉大復興之路作出了有益嘗試。本書這種客觀理性的歷史態(tài)度,為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歷史觀作出了示范和引領。
其實,無論是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還是牢固樹立正確歷史觀,都關涉每名黨員自身的歷史思維能力。從“偉大的開端”到“獨辟蹊徑的革命”,從“最后的決戰(zhàn)”到“民族的新生”,從“歷史的新篇章”到“新世紀的華章”,再到“大國的崛起”,本書用十一講的恢宏篇幅從宏觀視角向讀者重現(xiàn)了我們黨的百年奮進史。然而,僅僅從宏大視角的高度再現(xiàn)歷史,線條過于粗放,不免流于“說教、沉悶和枯燥”。于是,它還通過“‘東方紅軍’的誕生”“和平,擦肩而過”“天安門見證的輝煌”“一張白紙畫出最美的圖畫”“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等微觀視角,生動活潑地講述了黨的歷史事件,展現(xiàn)了高超的運用歷史思維方法闡述和體認黨史的能力。黨員干部應當在熟讀、學習黨史的過程中,不斷培養(yǎng)這種總結歷史經驗和規(guī)律、把握歷史脈絡、深入思考指導現(xiàn)實工作的能力。
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深入學習把握黨的十九大報告的豐富內涵和精髓要義,認真加以消化吸收,并用以指導實際工作,是當前廣大黨員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鮮明主題與重要邏輯。而認真學習鉆研黨從誕生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光輝歷史,無疑是深刻領會把握十九大報告豐富內涵與精神實質的重要途徑。
《黨史必修課》正是深刻闡述詮釋我們黨從誕生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近百年光輝歷史的重要思想理論成果。其編寫目的就是要使廣大黨員干部了解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以及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探索史和奮斗史,把握黨近百年艱辛奮斗、曲折探索、走向復興的偉大歷史征程。最終,使全體黨員從學習黨的革命史、建設史、改革開放史、偉大復興史中汲取智慧營養(yǎng)和力量源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