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所處的宣傳教育司“讀講一本書”,莫麗霞同志給大家講她讀書的體會,她講的是費孝通的一本書,她在投影屏幕上打出了這本書的主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莫麗霞的講述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她說,我們能不能把共享作為我們共同的理念?大家一致贊同,那次“讀講一本書”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過了幾天,莫麗霞同志又和我討論了共享的話題,既然大家都認定共享是我們的理念,那就要在日常的工作學習和同志之間倡導(dǎo)和體現(xiàn)這一理念。她和新聞處的同志們在辦公室的一角設(shè)立了一個書架,把他們認為可以共享的書刊先擺了上來,他們給書架命名為“共享空間”。其他處室相繼跟進,也把各自認為值得共享的書刊擺了進來,“共享空間”的書刊不斷豐富著,大家的思想也不斷豐富著。
“在共享中共建,在共建中共享”,我們這個集體的核心價值觀念就是共享,在這種包容性的文化氛圍中,每個個體都在點燃自己照亮周圍,踐行著“以人的全面發(fā)展為中心”的正確理念,這是對我們組織文化的一種支撐和保證。
2009年,委機關(guān)召開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單位的動員大會,會后機關(guān)黨委給每個支部發(fā)了一個筆記本,說是用于記錄活動。我想,如果我們開一次會就認真記錄一次,應(yīng)付檢查是沒有問題了,但效果可能不好,有時候真的詳細記錄了,看起來卻像假的,這種形式有點令人尷尬,因為生動的爭創(chuàng)活動到底效果如何,從記錄本上很難看出來。
那么怎么記錄呢?我的辦法就是征求黨員們的意見。一位黨員說,司里同志們之間交流得還不夠,這個筆記本可以成為大家思想交流的載體。交流得還不夠?這是出乎我的意料的,但是這個建議很好。為此我們專門配置了一個筆記本,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共享筆記》。我在筆記本的首頁上寫了一句:“貢獻你的思想吧!你不因此而減損,我卻由此獲益必予回報。2009年7月23日?!睂懲旰螅揖桶堰@個筆記本給了施春景,我說你寫什么都可以,寫了就往下傳吧。隨后她就寫了一篇《那一刻,我的心甜甜的暖暖的》,她又傳給了文鎧。
我又跟大家溫馨提示了兩點:一是自愿傳寫不勉強,只是在一位同志那兒不要停留太長時間,因為別人還要寫;二是要寫就要手寫,我手寫我心,不要打印剪貼。《共享筆記》就這樣傳開了。
我真沒有想到,這種流動的載體那么受大家歡迎,很多沒有機會說的話像流水般地躍然《共享筆記》上,誰想與大家分享什么就寫什么,結(jié)果越寫越多,包括在司里實習的同志,沒有不寫的。機關(guān)黨委的領(lǐng)導(dǎo)偶然聽到我們司有《共享筆記》,就說“讓我看看”,看了他也寫,工會主席看了也往上寫,誰都可以寫,工作學習生活思想無所不有,什么“下雪啦”“行路難”“國慶節(jié)有感”等等。幾年下來,不知不覺我們寫滿了8大本,將近30萬字。后來,黨建讀物出版社還編輯出版了《心靈的園地 黨建的平臺》一書。說實話,我不認為我們的《共享筆記》內(nèi)容水平有多高,但是它真實地記錄了那些年作為中央國家機關(guān)的黨員公務(wù)員在想什么、在干什么,真正成了大家思想交流的一個平臺。有人說,這是機關(guān)支部黨建的歷史文件呢!
這件事給了我一個很重要的啟示:有什么樣的環(huán)境,就決定了有什么樣的人。就這么一個流動的筆記本,你愛寫就寫,愛怎么寫就怎么寫,但所有的人沒有不寫的,也沒有亂寫的,連假話也不說,因為當你用你的手在本子上書寫時,假話是可以看出來的,我們的黨員不愿意做口是心非的人。這件事讓我改變了一個固有的觀點,長期以來都有關(guān)于性善還是性惡的爭論,我一直認為人性是有善惡之分的。后來我知道,人性本沒有善和惡,你給他創(chuàng)造一個向善的環(huán)境,他就善;你創(chuàng)造了一個惡的環(huán)境,他就惡。我們經(jīng)歷過不同時期不同環(huán)境的人,都會有這樣的體會?!豆蚕砉P記》給我們黨員提供的就是展示善的一面的環(huán)境,人心皆如此??梢姡鳛橐粋€組織、一位領(lǐng)導(dǎo),創(chuàng)造環(huán)境是多么重要的事情。至于我們的《共享筆記》后來發(fā)展到更大范圍,成為微信網(wǎng)絡(luò)平臺的版本,那是后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