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國萍
蔥蘢的萵苣、茂密的香菜、翠綠的香蔥,在陽光下閃著綠光,鮮嫩欲滴;西紅柿苗、辣椒苗、茄子苗在成長路上相互追趕;豆角的藤蔓早已迫不及待順著搭好的架子努力向上攀延……這里是媽媽為我們精心打造的綠色菜園。
2012年,媽媽從山城重慶來到新疆伊犁與我們一起生活,爸爸的離開和地域的差異對媽媽有著沉重的雙重打擊,原本開朗陽光的媽媽突然變得蒼老,也更加沉默了。很長一段時間,作為女兒的我竟然不知道要怎樣才能讓媽媽走出沒有了爸爸的傷痛陰影。偶然路過一片菜園,忽然想到一生勤勞的媽媽,如果能擁有這樣一方天地,這絕對是一個不錯的主意。于是,我和愛人商量著在樓房對面找到一塊空地,開墾出約50平方米,拉運農家肥改良土壤成為菜地。
種菜,對于我的農民媽媽來說既是她的“本行”,也是老來閑暇后的樂趣,更是有了精神寄托。很快就嘗到了媽媽用種出的小白菜、茄子、辣椒和西紅柿,經由她親手烹制出美味兒,那是離家10年來差點兒忘卻了的家鄉(xiāng)菜味道。
去年初春,我們把菜地面積擴大到了200多平方米。媽媽更高興了,種的菜品也更多了,除了白菜、茄子、辣椒、西紅柿,菜園里增加的新成員還有空心菜、卷心白、豆角、玉米、南瓜……這里儼然成了媽媽守護的“陣地”,日日堅守,時時關注,不停琢磨在新疆這邊種菜的訣竅,整天忙得不亦樂乎。
媽媽把所有的精力都傾注進了小小的菜園,把對爸爸的思念和對我們的愛也全部融入了這個綠色小天地。日復一日,在四季輪回中,看著棵棵蔬菜生長,感知屢屢母愛綿長,一如南瓜藤蔓般肆意蔓延。突然有一天,只有小學文化的媽媽說出了自己的種菜心得:其實人在哪里生活都一樣,就像種菜,只要用心經營、悉心照料,在哪里都會蓬勃生長。
五年時間很快過去,我很欣慰,媽媽已經慢慢習慣新疆這邊的生活方式,很少再提及回重慶老家。我也慶幸,當初為媽媽尋覓到種菜這事兒,不僅讓我們不論春夏秋冬都能吃上媽媽種的綠色蔬菜,更重要的是讓親愛的媽媽走出了沉默的悲傷,變得樂觀豁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