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崢崢
(214206 江蘇省宜興市人民法院 江蘇 宜興)
人民陪審員參與到法院的審判工作中,體現(xiàn)了司法民主,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人民陪審員制度讓司法活動接受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有利于審判工作的有序開展,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我國出臺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關于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保障了人民陪審員制度的順利實施。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當前的司法實踐中,人民陪審員制度在審判活動中的作用尚未完全發(fā)揮出來,有待改進。對此應進一步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切實推動人民陪審員制度的發(fā)展。
人民陪審員制度在現(xiàn)行《憲法》中并沒有體現(xiàn)。雖然人民陪審員制度在《民訴法》以及《決定》中已經(jīng)有了原則性規(guī)定,但要想將人民陪審員制度落到實處,這顯然是不夠的。此外,在我國現(xiàn)有的法律體系中,人民陪審員制度的專門性法律是缺失的。
《決定》第四條規(guī)定:“擔任人民陪審員一般應當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边@個任職資格往往會造成選任代表精英化,使得很多“平民”代表因此被“拒之門外”。有觀點認為,平民陪審最主要的功能是盡可能增強陪審制度的人民性,在法院轄區(qū)內(nèi),凡是具有選民資格,未被剝奪政治權利,有正常語言表達能力的公民均應是候任人選。對此,筆者深表贊同。有些群眾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社會閱歷豐富,同樣可以勝任人民陪審員的工作?!熬⒒迸c“平民化”之間不應是選擇題,兩者應該互為補充。
《決定》第二條第(一)項對陪審案件范圍規(guī)定如下:人民陪審員對于社會上有較大的影響的案件有參與權。一方面,規(guī)定中“社會影響較大”概念比較模糊,缺乏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該規(guī)定只把一審案件納入陪審案件范圍,忽視了二審和再審案件,而現(xiàn)實生活中這兩類案件的社會關注度更高,但規(guī)定并未提及。
在司法實踐中,有的陪審員坐在審判席上的時候,對于案情一無所知,法院通知其開庭,他就準時參加庭審,合議庭評議的時候直接聽從法官的意見,認為在合議庭筆錄簽完字就完成了人民陪審員的工作。這種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法院而言,法院重視程度不夠,有的書記員直到開庭前才聯(lián)系陪審員,陪審員抽不出時間看卷宗;就人民陪審員而言,陪審員自身缺乏主動意識,甘當“綠葉”做陪襯,不愿發(fā)表意見。這就使得人民陪審員制度成了擺設。
《決定》的提出賦予了人民陪審員的權利,但卻忽略了人民陪審員在享有權利的同時也應當履行其義務。依照法律規(guī)定,人民陪審員在任職期間除不能擔任審判長外,享有與法官同等的權利。但是《決定》對此并未作出明確解釋。如果合議庭審結(jié)的案件被認定為錯案,法官需要被追責,那么人民陪審員是否需要被追責?該追究什么責任?怎樣追究責任?目前法律關于這一塊是空白的,這也導致一些人民陪審員責任感的缺失。
《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人民陪審員制度應當被納入《憲法》約束的范疇。人民群眾作為人民陪審員監(jiān)督審判活動、參與司法,作為公民的基本權利,應當被寫入《憲法》,這也有利于推動人民群眾積極參與法治社會建設。此外要出臺關于人民陪審員制度的專門性法律,進行細化規(guī)定,從而形成完整且可操作性的法律制度。
一方面要確立“精英化”“平民化”并行的人民陪審員選任標準。陪審制度的作用主要在于發(fā)揮普通民眾的常識在審判中的功能,以此糾正專業(yè)人士的偏執(zhí)與悖謬。如果讓陪審員走專業(yè)化道路,不如將審判完全托付給專業(yè)素質(zhì)高得多的職業(yè)法官群體。人民陪審員制度的初衷就是實現(xiàn)司法民主化。通過引入人民陪審員參與審判活動,讓陪審員用普通人、非專業(yè)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根據(jù)不同類型的案件,適用“精英”或是“平民”陪審員,兩者并重,法院的審理會更加公正、公信度也會更高。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胡夏冰曾談到,降低人民陪審員文化程度要求,一是有利于保障公民的陪審權利,二是符合陪審員參與案件審理職責的基本要求,三是能夠滿足陪審制審理方式的需要。
另一方面要擴大并明確參審范圍。擴大參審范圍是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重要途徑。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授權在部分地區(qū)開展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草案》(以下簡稱《草案》)中將參審范圍進行了擴展,區(qū)分為原則上適用、依申請適用兩類。《草案》遺漏了死刑案件,且對于這兩類案件的表述仍存在不清晰之處,這就需要在摸索中完善從而進行復制推廣,真正拓寬人民群眾參與司法活動的渠道。
人民陪審員作為“不穿法袍的法官”,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對其的管理:①加強人民陪審員有關法律基礎知識的培訓;②健全人民陪審員考核機制,組織人員對人民陪審員進行考核,獎優(yōu)罰劣,可參照陪審率、庭審表現(xiàn)、陪審紀律以及陪審作風等設定考核指標,確保準入退出機制的暢通;③人民陪審員的權利和義務方面要統(tǒng)一。人民陪審員可以享有什么權利,應當履行哪些義務應該明確規(guī)定。對此可制訂對應清單,確保人民陪審員在其位、任其職、盡其責。同時針對發(fā)生嚴重違法行為或是冤假錯案的,也要確立責任追究制度。④加大對人民陪審員制度的宣傳,增強人民陪審員的社會認同感,激勵其更好地履行職責。
[1]廖永安.“社會轉(zhuǎn)型背景下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路徑探析”[J].中國法學,2012年第3期,第147-159頁.
[2]龍宗智.“論我國陪審制度模式的選擇”[D].四川大學學報,2001年第5期,第118-125頁.
[3]胡夏冰.“高學歷不應成為人民陪審員的必要條件”[D].人民法院報,2015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