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成
(076350 中共張家口市崇禮區(qū)委區(qū)直機關工作委員會 河北 張家口)
一是風險意識不強。個別當事人權利意識強,對立情緒大,不愿接受法院調解,要求法院直接作出公正判決。隨著普法宣傳的深入開展,一些公民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一旦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往往會選擇通過訴訟維護自己的權利;但有的債權人因對法律的功能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訴訟時死搬硬套法律條文,不能理智地估計訴訟風險,不愿冷靜地接受法院調解,一味地要求體現(xiàn)個人意思自治。
二是缺乏調解誠意。有的當事人缺乏解決糾紛的誠意,把法院調解作為緩兵之計。他們故意拖延時間,謀求對自己有利的結果,使另一方當事人對法院調解產生懷疑,誤認為法院調解不能全面保護自身權益,最終影響案件調解的成功率。
三是錯過調解的機會。少數訴訟代理人缺乏職業(yè)道德,挑釁政黨不接受法院調解,一審判決后,他們也鼓勵當事人上訴,錯過最佳調解聯(lián)系和調解機會,并經常進行法庭調解工作被動。
訴訟調解在民事訴訟活動中有廣泛的應用。根據中國法律,除特殊程序,監(jiān)督和程序案件,公共程序案件,破產程序,身份關系鑒定以及其他不能根據案件性質調解的民事案件。除了案件等六類案件外,調解還適用于一審案件簡易程序,普通程序,二審普通程序和審判監(jiān)督程序。
訴訟調解制度的主要法律規(guī)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愿、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裁定。第五十一條規(guī)則:雙方可以自行調解。第8章第85至91條包含七項調解條款。第八十五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區(qū)別是非,根據當事人自愿的原則,根據調查事實進行調解。第九十一條規(guī)定,調解未達成協(xié)議或者調解書送達一方后悔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作出判決。此外,《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法適用若干問題的意見》第91~97條也作了相應的補充說明。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共頒布了《民事調解規(guī)定》24條,包括調解范圍、調解啟動、調解方式、調解組織、調解協(xié)議的內容、調解協(xié)議的確認、調解協(xié)議的錄入。調解書作為一種訴訟制度和程序,法院調解應當有符合自身法律和特點的具體操作程序,應當制定具體規(guī)范,以反映訴訟中的程序公正和效率和程序的操作。例如,確定訴訟調解的適用范圍、啟動訴訟調解的程序和方法、具體的調解時間、回避期限和調解中的權利義務解釋權。由于《民事訴訟法》關于訴訟調解的規(guī)定比較原則,對法院調解沒有具體的程序限制,調解貫穿于整個訴訟過程。因此,法官在調解過程中的主觀性和任意性是非常大的。法院調解制度作為一種訴訟程序和訴訟制度本身,缺乏法官和訴訟參與人必須遵守的程序規(guī)范,缺乏具體的操作規(guī)范和程序運行的框架和程序。這一制度是從程序正義的角度出發(fā)的。
由于法律規(guī)定過于簡單,系統(tǒng)本身是有缺陷的,難免會發(fā)生在司法實踐中的各種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調解的自愿原則的違背與變相強迫調解。在司法實踐中,一些法官被冤枉的恐懼審理上訴和再審的,因為一方已經幫助別人做出判斷和缺點當事人,法官們都表現(xiàn)出了強烈而明顯的調解偏好。因為法官是雙方調解和訴訟調解的裁判,法官更容易獲得調解成功比訴訟以外的其他介質,但在同一時間往往使調解難以實施自愿原則,所以該調解協(xié)議的實現(xiàn)就不是真正基于自愿的。
第二,在調解中,堅持實事求是,明辨是非,增加了訴訟成本,降低了調解的效率功能。調解的主要功能是快速有效地解決糾紛,從而實現(xiàn)低成本、高效率。然而,在司法實踐中,即使當事人在相互理解和讓步的基礎上達成了協(xié)商一致意見,不再調查糾紛的優(yōu)缺點,法官仍然認為有些事實沒有得到澄清,拒絕解決案件。通過調解。它似乎是為了維護程序公正和實質公正,但實質上是調解合法性實現(xiàn)的障礙。這不僅增加了訴訟成本,而且影響了辦案效率。這也給當事人帶來了麻煩,使調解制度的功能不能發(fā)揮作用。
調解難以為當事人服務,在訴訟過程中容易被當事人個人濫用。目前,法院處理案件經費不足,社會人口流動性高。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法適用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八十四條,調解書應當直接送達當事人本人,而不是送達羈押機關。同時,調解不適用于通知服務。委托服務和郵件送達也存在諸多不便。在許多情況下,雖然當事人在法庭上達成了調解協(xié)議,但法院在作出調解協(xié)議后很難迅速將調解書寄給當事人本人,這就使得調解協(xié)議的效力長期不確定,影響著調解協(xié)議的嚴肅性。也有個別當事人故意先達成調解協(xié)議,然后后悔而不簽署調解書,以測試對方的心理狀態(tài)和細節(jié),并推測法官審理案件的可能結果,所以重復,調解作為談判中的討價還價準則,給當事人一個拖延訴訟程序的借口。它不僅延誤了訴訟,增加了當事人的負擔,而且破壞了法律文書的統(tǒng)一性、嚴肅性和權威性。
一是教育廣大法官樹立正確的司法理念,不斷提高業(yè)務水平,積極使用調解手段審理案件,真正做到案結事了。廣大法官要把化解矛盾、維護穩(wěn)定、促進和諧作為當前民商事案件審判工作的首要目標和任務,積極提高調解工作的效率和水平,避免機械司法、就案辦案和書生辦案。
二是改革現(xiàn)行的法官選拔制度,提高初任法官任職的年齡、工作年限,提升法官的素質,保證法院調解的權威性。為了保證法官的素質,建議修改法官法的相關規(guī)定,重新界定四級法官初任的年齡和工作經歷條件,保證法院調解功能的發(fā)揮。
三是正確處理追求辦案效率與發(fā)揮調解功能的關系,鼓勵法官在法定審限內進行調解,對因調解超過內部規(guī)定的辦案期限的不應予以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