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躍雙 李明玉
【摘要】伴隨當今社會經濟高速發(fā)展和老百姓的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人口老齡化,慢性病已成為危害老年人的重要衛(wèi)生保健問題,目前,高血壓的患病率比較高,成為最常見的的慢性病之一,高血壓病可合并嚴重而多的并發(fā)癥[1],同時,心腦血管疾病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就是高血壓病[2],無論是對于他們的身心健康,還是生活質量都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關鍵詞】中醫(yī)藥;高血壓;案例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2..02
老年高血壓病的概念:是指年齡大于60歲,血壓持續(xù)或3次以上非同坐位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如果血壓收縮壓≥140 mmHg和舒張壓
≤90 mmHg,則可以診斷為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3]。近些年來,中醫(yī)藥對老年高血壓病的研究有了較大進展,本文僅通過對中醫(yī)藥治療老年高血壓病的臨床經驗的總結,通過病案分析與同仁們分享。
1 案 一
陳XX,女,65歲,2018年4月26日初診。
現(xiàn)癥:眩暈,頭痛,伴有心悸、耳鳴、腰酸膝軟、肢體麻木,心煩健忘、舌紅少苔、脈弦細而數(shù)。查體:BP164/90 mmHg。心電圖:大致正常心電圖。中醫(yī)辯證為陰虛陽亢,給予滋陰潛陽,囑其調情志,勿勞累。方藥如下:
制首烏15 g,明天麻10 g,石決明20 g,川杜仲15 g,川牛膝10 g,紫丹參10 g,法半夏10 g,廣陳皮7 g,生甘草
5 g。7付,水煎取汁,150 mL日二次口服
二診:眩暈、頭痛好轉,仍心悸、心煩健忘,舌紅,苔白,脈弦。前方繼服7付。
三診:眩暈、頭痛明顯好轉,余證不顯,舌淡,苔白,脈稍弦。前方繼服7付停藥。
按語:老年高血壓病主要涉及下焦腎、肝兩臟,并以陰虛為主,或氣陰兩虛。肝腎精血同源,隨年齡增加,人至老年,精衰血少,臟氣虛衰,升降失調,陰虧于下,虛陽亢于上。故治以滋陰潛陽為法,方解:方中制首烏,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fā)、強筋骨,首烏,專入肝腎,補養(yǎng)真陰。天麻息風止痙,平肝潛陽,祛風通絡。石決明平肝潛陽,清肝明目。三藥共用,動靜結合,升降配合,陰陽互動,三藥相須為用,共湊滋陰潛陽之功效。是為君藥。杜仲、川牛膝補肝腎,強筋骨,引血下行,丹參活血祛瘀,涼血消癰,養(yǎng)血安神,共為臣藥。陳皮理氣健脾,調中,燥濕,化痰。半夏調脾和胃、祛燥濕化痰,熄風通絡的基礎上加用調和脾胃制品,以穩(wěn)固中州。
2 案 二
李X,男,75歲,2018年7月11日初診。
現(xiàn)癥:眩暈頭痛,癥伴失眠、心悸、耳鳴、腰酸膝軟、肢體麻木,心煩健忘、舌紅少苔、脈弦細而數(shù)。查體:BP155/95 mmHg。心電圖:竇性心律不齊。中醫(yī)辯證為陰虛陽亢,給予滋陰潛陽、安神定志,并健運中州,情志、生活調理等,方藥參考上方進行加減如下:
制首烏15 g,明天麻10 g,石決明20 g,川杜仲15 g,川牛膝10 g,紫丹參10 g,法半夏10 g,廣陳皮7 g,云茯神15 g,炒棗仁15 g,灸遠志10 g,生甘草5 g。7付,水煎取汁,
150 mL日二次口服
二診:眩暈頭痛減輕,仍失眠,肢體麻木,舌紅少苔,脈弦數(shù)。原方加當歸10 g,龜板10 g,前方繼服7付。
三診:眩暈、頭痛明顯好轉,無失眠,肢體麻木不顯,余癥明顯改善,舌淡,苔白,脈小弦。前方繼服7付停藥。
按語:改病的病機關鍵在于素體肝腎陰虛,加之長期七情疲勞、勞傷五志,從而耗傷正氣損害真元,肝氣郁滯日久勢必致水不涵木,厥陰邪火上擾清竅,升降失常而致頭痛、目眩、耳鳴、煩躁、失眠諸癥叢生。故以滋陰潛陽為法。方解:方中制首烏,補肝腎、益精血以補陰,則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亦其所宜。天麻甘平,歸肝經,息風止痙,平肝潛陽,祛風通絡。石決明平肝潛陽,清肝明目,三藥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三藥相須為用,共湊滋陰潛陽之功效。是為君藥。杜仲、川牛膝補肝腎,強筋骨,可引火下行,丹參在《滇南本草》中:補心定志,安神寧心。因本病多有瘀邪發(fā)展之象,故配伍此藥以調血脈,三者配伍補肝腎、強筋骨、通血脈、引血下行,共為臣藥。陳皮、半夏理氣健脾調中,燥濕化痰,熄風通絡的基礎上加用調和脾胃制品,茯神、炒棗仁、遠志寧心安神、開心益智,三味中藥配伍,安神寧心功效更強,又能健脾益腎,消腫祛痰。共為佐藥。甘草調和全方。諸藥相伍,滋陰潛陽、安神定志,使邪氣除,正氣復,諸癥自消。
3 案 三
張XX,女,80歲,2018年8月7日初診。
現(xiàn)癥:眩暈,視物旋轉,睡后易醒,失眠多夢,舌絳少苔,脈弦數(shù)。查體:BP165/90 mmHg。心電圖:Ⅱ、Ⅲ、AVF導聯(lián)ST段略下移。中醫(yī)辯證為陰虛陽亢,給予平肝潛陽,滋補肝腎,囑其調情志,勿勞累,方藥如下:
石決明20 g,杜仲10 g,牛膝10 g,半夏10 g,陳皮7 g,紫丹參10 g,廣郁金10 g,云茯神15 g,生龍齒15 g,炒棗仁15 g,合歡皮10 g,制首烏15 g,炒枳殼6 g,明天麻10 g,生甘草5 g,7付,水煎取汁,150 mL日二次口服。
二診:服前方眩暈改善,仍寐差、多夢,舌絳而苔少,脈弦細數(shù),前方去首烏、枳殼、天麻、郁金,加鉤藤12 g,夜交藤15 g,燈芯草3 g,繼服7付。
三診:眩暈、視物旋轉、失眠多夢,藥后上癥改善,舌淡少苔,脈稍弦數(shù),首診方去枳殼,加鉤藤12 g、夜交藤5 g,繼服7付停藥。
按語:該患者在現(xiàn)代醫(yī)學診斷應為高血壓病2級,中醫(yī)范疇歸為眩暈之類,內經曰:“諸風掉眩,皆屬于肝”。風木之臟為肝,當腎水以濟之,津血以濡之。肝虛血少,生內風而動,清竅被擾,故見眩暈、失眠。病雖在上,而本在下,實為肝腎之陰虛。治療原則,清代喻嘉言曾提出:“治法有三:以澀固脫,以重鎮(zhèn)怯,以補里虛,更佐以介類沉重下伏之物,引之潛降,使真陽復返其宅,凝然與真陰相戀。再用大封大固之法,可以收功?!敝蝿t的設計嚴謹而細致。本方在平肝、潛陽、熄風的基礎上加用化痰之藥,目的在于祛痰通絡,以防止中風發(fā)生的可能。
4 案 四
王XX,男,81歲,2018年8月20日初診。
現(xiàn)癥:眩暈,頭痛,胃脘部脹痛不適,尿黃,舌紅、苔花剝白,脈弦緊且數(shù)。查體:BP158/95 mmHg。心電圖:大致正常心電圖。中醫(yī)辯證為氣陰兩虛,陽亢化風化痰,治療以益氣養(yǎng)陰、潛陽熄風,祛風通絡、和胃,囑其調情志,勿勞累,避風寒。方藥如下:
生曬參10 g,黃芪7 g,丹參12 g,石決明20 g,川杜仲15 g,牛膝10 g,西藁本10 g,制首烏15 g,天麻12 g,鉤藤12 g,烏賊骨10 g,郁金10 g,路路通10 g,海金沙10 g,大腹皮10 g,棗仁20 g,生甘草5 g,7付,水煎取汁,150 mL日二次口服。
二診:服前方后頭痛及胃脘部不適均改善,因前方有效,故不更方。舌苔正常,脈仍弦緊,前方去首烏、天麻、郁金、路路通,加全蟲3 g,砂仁4 g,繼服7付。
按語:該病在中醫(yī)疾病中,屬頭痛、眩暈之類,肝在五行之中屬風屬木,相火居于內,可導致肝陰虧虛,肝中之陽無以潛藏,出現(xiàn)相火上竄、肝陽、內風上擾的局面。治療應以滋補其陰,補其不足,平熄陽之余。中土脾胃虛衰,肝木失其養(yǎng),可造成木旺土衰,肝之邪乘脾土,同時,可引起脾為濕困,痰濕挾肝風上擾清陽,因于此,可在平肝潛陽、熄風通絡的基礎上加用調和中焦脾胃之品,以健運中州。脾胃健運正常,則風可熄,痰自消,諸癥自解。
參考文獻
[1] 中國老年高血壓治療共識專家委員會.中國老年高血壓治療專家共識(上)[J].心腦血管病防治,2009,9(1):1-5.
[2] 孫寧玲,霍 勇,等.高血壓合理用藥指南[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5,7(6):22-64.
[3] 鄒艷君.補益腎氣法治療老年高血壓病腎氣虧虛證的臨床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0.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