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娟 張文秀 何玉華
【摘要】目的 分析護理干預對情感障礙患者認知行為的具體影響,總結臨床經(jīng)驗,指導其日后護理的有效實施。方法 以2015年6月~2017年8月為病例納入時間,從我院接診的情感障礙患者中抽選6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調(diào)查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即對照組30例、研究組30例,其中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臨床護理,而研究組則在此基礎上,施行認知行為護理,對兩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護理后,研究組各項因子評分(焦慮、強迫、恐懼、人際關系、抑郁、軀體化等)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情感障礙患者提供認知行為護理干預,利于患者預后恢復,值得使用。
【關鍵詞】情感障礙;護理;認知行為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2..02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pecific impa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cognitive behavior of patients with affective disorders,summarize clinical experience,and guid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in the future.Methods From June 2015 to August 2017,60 patients with emotional disorders were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control group (30 cases)and research group (3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linical nursing,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linical nursing.Cognitive behavior nursing was performed,and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scores of all factors (anxiety,compulsion,fear,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depression,somatization,etc.)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affective disorders is beneficial to the recovery of prognosis and is worth using.
【Key words】Affective disorder;Nursing;Cognitive behavior
情感障礙,也稱為情緒障礙,在臨床上極為常見,屬于精神障礙的一種,以持久情緒低落為典型癥狀,常伴焦慮、軀體不適等不良情況,隨著當前與環(huán)境的變化、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大,導致情感障礙患病數(shù)量越來越多,對其自身健康,以及家庭發(fā)展造成嚴重影響[1-2]。因此,加強情感障礙患者護理干預措施,及時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及觀念,以控制病情進展,改善預后。為此,本文以我院情感障礙患者為例,對其施行認知行為護理,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情感障礙患者為例,共納入60例,抽選自我院2015年6月-2017年8月期間,均符合CCMI-3內(nèi)提到的情感障礙診斷標準,排除肝腎功能不全、精神障礙、認知功能障礙,以及研究途中因個人原因退出者,在其知情同意下開展研究。使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30例,男女比例18:12例,年齡18~60歲。研究組30例,男女比例19:11,年齡20~58歲。對兩組基線資料進行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臨床護理,即測量患者生命體征、身高、體重,并準確填寫在病例內(nèi);評估患者病情,并聯(lián)系醫(yī)生;安排病房,保持環(huán)境寬敞明亮,采光良好,空氣新鮮;以臨床醫(yī)囑為依據(jù),指導患者定時定量用藥;注意監(jiān)測患者病情變化,認真詢問患者有無不適,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反應,立即對癥處理。
研究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認知行為護理,如下:①主動接待患者,向其介紹療區(qū)環(huán)境、規(guī)章制度、主治醫(yī)生個人業(yè)務水平等內(nèi)容,緩解患者陌生感,同時仔細詢問患者既往病史,特別是煩躁易怒者,以勸慰開導方式與其交談,以取得患者的信任,此外,結合患者學歷、性格特征、職業(yè)等內(nèi)容,采取最為恰當?shù)姆绞揭龑Щ颊哧U述內(nèi)心感受,以了解患者的錯誤認知狀況;②在與患者交流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不愉快情緒、痛苦情感的原因,并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其予以安慰,加以解釋不良情緒的產(chǎn)生與消極思維有關,與此同時介紹認知行為護理的重要性、有效性,徹底消除患者思想顧慮,使其以正確的心態(tài)看待疾病,積極配合治療;③以角色扮演、啟發(fā)、誘導等方式指導患者填寫非理性想法、理智回答,分析并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④待病情有所好轉,教會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如致病因素、癥狀表現(xiàn)、危害性等,客觀評價個人性格特征對疾病的具體影響,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認知觀念,并采取利于自身健康的行為;⑤以患者的不同身心狀況為指導,以循序漸進為原則,為其制定日常行為活動表,鼓勵患者參與娛樂活動,分散注意力,放松身心,消除負性情緒,保持愉悅心情。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認知情況,即以癥狀自評量表(SCL-90)為工具,評估患者認知行為改善程度,共9項因子,即通過5級評分法對每一項目的分數(shù)予以統(tǒng)計,分值越低,認知行為恢復的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以軟件SPSS24.0為工具,計量資料表示為“x±s”,以t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比較兩組認知行為:護理后,研究組各項因子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 論
情感障礙的發(fā)生與自身對事物的看法、對生活的態(tài)度等方面內(nèi)容有關,同時與自身心理因素也存在聯(lián)系,如性格(多愁善感、優(yōu)柔寡斷等)、認知扭曲、心理失衡、煩躁易怒等,以往臨床通常采用藥物療法,但無法獲取良好的預期效果。因此,情感障礙患者的臨床護理逐漸引起重視。隨著臨床實踐研究的深入分析,發(fā)現(xiàn)在情感障礙患者護理中開展認知行為護理干預,利于穩(wěn)定患者情緒,增強其認知行為能力,進而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主動配合治療。認知行為護理,是一項新型護理模式,具體是指通過找到患者的錯誤認知,以及在調(diào)動其主觀能動性情況下,利用理性認知對患者的錯誤認知進行分析、糾正,幫助患者重新建立正確的認知觀念,以提高康復信心。本文結果得出,研究組各項因子(焦慮、強迫、恐懼、人際關系等)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和文獻[3]結果相符,說明認知行為護理干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有效性
綜上,認知行為護理利于情感障礙患者認知行為能力的提高、病情的恢復,效果顯著,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 李 晗.系統(tǒng)護理干預對雙相情感障礙躁狂發(fā)作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6,10(7):245-246.
[2] 周孟輝.心理護理在情感障礙護理臨床路徑中的運用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6,32(33):153-153.
[3] 張長虹,李蓮坤.護理干預對情感障礙患者認知行為的影響[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7,15(18):81-83.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