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龍
(甘肅省平?jīng)鍪徐o寧縣畜牧獸醫(yī)局,743400)
為了監(jiān)測奶牛免疫抗體水平,科學評價奶牛健康和營養(yǎng)狀況和實施布魯氏桿菌病等人畜共患疾病檢測,要求對奶牛不定期采集血樣進行實驗室檢驗,采血方法又決定著采血的工作效率。本人通過實際操作,比較分析奶牛兩種常規(guī)采血方法,得出尾部采血技術簡單、易操作,值得大力推廣。
奶牛常用采血方法主要有頸靜脈采血法和尾部采血法。
1.1 頸靜脈采血法 讓助手用保定繩將牛頭保定,于頸靜脈溝上1/3與中1/3交界處剪毛(如果采血技術熟練也可以不剪毛),用酒精棉球沿頸靜脈溝擦拭消毒,還可以起到刺激血管擴張的作用。采血者一手按壓采血部位下方頸靜脈溝血管,使頸靜脈怒張,另一手持一次性采血針頭,與皮膚成45°角由下方向上方刺入,見針尾有回血時連接采血管,采血完畢,迅速拔出針頭,用棉球按壓止血即可。
1.2 尾部采血法 牛尾采血的具體部位為離尾根10cm左右,第 4、5尾椎骨交界中點凹陷處(采血熟練者可在離尾根20cm左右牛尾腹側溝內,視具體情況而定位置)。采血者左手拿采血管,托起牛尾巴,右手對采血部位消毒后,持一次性采血針頭,由下向上垂直刺入牛尾腹側中心線位置約0.5cm,見有回血即可連接采血管,一般采2-3ml即可,拔出采血針,用棉球按壓止血。
2.1 需將奶牛保定確實,面對身穿防護服的陌生人員接近,奶牛會出現(xiàn)條件性恐懼和緊張感,采血過程中操作人員很難扎準靜脈血管,影響采血速度,這就要求采血人員的操作技術要相當熟練才能完成。
2.2 奶牛角容易傷人,危險性大,個別奶牛還會因為應激反應較強烈而使產(chǎn)奶量減少和 (或)引起流產(chǎn),造成經(jīng)濟損失。
2.3 進針后由于經(jīng)常出現(xiàn)針頭脫落現(xiàn)象,需要進行多次進針,重復進針不但會造成采血針頭和真空管的損耗浪費,而且還會造成血管的損壞,給繼續(xù)采血造成困難。
2.4 由于需要畜主配合進行保定,多數(shù)奶牛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等情況,有些畜主會對采血工作有抵觸情緒,有時不予配合我們的工作。
3.1 操作簡便易學。尾根皮膚較薄,易于進針,采血人員通過簡單培訓就能掌握。
3.2 保定簡單用人少。在具有自鎖頸枷的牛場,一人便可操作就能完成采血。沒有自鎖頸枷的只要一人將奶牛牽好或拴住即可,節(jié)省人工至少1—2人。
3.3 采血速度快。平均每分鐘可采一頭奶牛,比傳統(tǒng)頸靜脈采血法速度可提高5倍以上。
3.4 應激小。奶牛尾神經(jīng)相對遲鈍,術部疼痛感很小,采血時對奶牛不會造成視覺的恐懼感,也會減輕具有神經(jīng)質奶牛的敏感度,避免造成驚嚇,應激反應小,不會引起產(chǎn)奶量下降、流產(chǎn)等。
3.5 安全高效。術者站在奶牛體后面操作,不需要繁瑣的保定程序,個別牛只進行后肢“8”字纏繞保定,使人、畜的安全得到了保障,而且速度快,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值得大力推廣。
4.1 保持工作場所衛(wèi)生。采血前要清理牛舍糞便、尿液,保持圈舍、牛體干凈衛(wèi)生,以免污染采血部位和血樣。
4.2 要做好個人防護。布魯氏桿菌病檢測、H7N9流感監(jiān)測已成為我們的日常工作,因此我們在采血及分離血清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個人生物安全防護,防止自身感染,或者將病原菌人為傳播。
4.3 采血后填寫現(xiàn)場采樣登記表。包括畜主姓名,奶牛品種、耳標號、年齡、免疫情況,采樣人、采樣時間、聯(lián)系方式等信息,確保全過程可追溯。
4.4 防止污染環(huán)境和疫病傳播。采血工作結束后要保證沒有針頭、采血管等廢棄物丟落奶牛場,并按規(guī)定對這些物品進行無害化處理,同時要做好環(huán)境消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