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波++王迪++薛鵬程
摘 要:本文以深圳“拓荒牛”和華爾街銅牛做為對比進行分析,從中西方對牛的不同造型表現(xiàn)來分析其背后折射出來的社會價值觀、歷史文化差異等。
關鍵詞:拓荒牛;華爾街銅牛;造型藝術
中圖分類號:J509.1;K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5-0022-01
牛默默奉獻的品質在東方中國備受推崇。在西方人眼里“?!蓖c恐嚇、粗暴等令人討厭的事物相關。在東方的中國和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社會生活中有著不同的含義和象征甚至不同的國民感情,這取決于這兩者不同的地域環(huán)境、社會制度、生產力發(fā)展水平、民族性格、人們不同的生活習慣、不同的文化積淀和對事物不同的認知角度等多方面進行剖析。
一、中國“?!毙蜗蠼馕?/p>
“牛耕田,馬食谷,老豆賺錢仔享?!?。這句童謠在粵語地區(qū)流行頗廣。但又豈止是在粵語地區(qū)流行,在中華大地上有很多描繪牛的畫作,如:唐代韓滉的《五牛圖卷》、戴嵩的《斗牛圖》。還有很多歌頌牛的詩歌小說,南宋李綱在《病?!分猩钋榈馁潛P了牛的品質: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贏病臥殘陽。以此歌頌其不辭贏病,志在眾生的節(jié)操。這些都能從歷史的長河中發(fā)現(xiàn)文人騷客對牛的寵愛。
深圳“拓荒?!笔侵袊囆g家潘鶴先生雕刻而成,“拓荒?!贝挚裥蹅?,重心向前,堅韌不拔,全身充滿力量,厚重感十足,還有種可愛的憨厚,代表著深圳的開拓精神,力耕不息的老黃牛精神是剛毅和力量的象征,代表著開拓進取的精神品質。拓荒牛,吃苦耐勞,肯干實干,不空談,重行動,是改革開放中創(chuàng)業(yè)者的代表符號。還很好的繼承了國民傳統(tǒng)感情中對耕牛的敬愛。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yè)大國,在辛亥革命之前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一直處于封建社會的社會狀態(tài),牛是中國農業(yè)經濟的主要支柱,人們憑借牛耕從“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中解脫出來,對其懷有十分厚重的感情。受封建社會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限制“小農經濟”成為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生產的基本模式,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精耕細作,用牛犁田,使用牛糞作肥料牛成為封建社會中不可獲缺的勞動力,是提高生產力、增加國力、改善國民生活的重要工具。在戰(zhàn)爭時期,牛承擔著后勤物資糧食供應的重要作用,默默地做著自己應有的貢獻。牛在長時間內所做出的貢獻使人們對牛的態(tài)度逐漸轉變,牛成為生產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在日常生活中將牛當成自己的朋友來對待。在中國的有些地方是不能殺牛的,并以飼養(yǎng)牛的數量做為貧富的標尺,甚至明太祖曾下令禁止殺牛。中國在思想上受本土的道教和外來的佛教影響,又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中國國民的性格中充滿謙遜,中庸,而不失剛毅和力量。“拓荒?!卑雅5穆耦^苦干,無私奉獻,吃苦耐勞,老實本分,力大無比聯(lián)系在一起,漢語中常用牛來比喻人,形容其健壯彪悍——氣壯如牛,或表現(xiàn)其踏實肯干——老黃牛。是國民對牛的認識的體現(xiàn),也是國民對牛的特殊情感的體現(xiàn),是對國民精神和性格的很好的說明。
二、美國“?!毙蜗蠼馕?/p>
在美國的社會中,牛的代表形象非華爾街的銅牛莫屬了,華爾街銅牛是由迪.莫迪卡設計制作的,最早的立足點就是眾人皆知華爾街,華爾街設有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投資銀行、聯(lián)邦儲備銀行、各公共事業(yè)和保險公司的總部以及棉花、咖啡、糖等商品的交易所,是投資和金融高度集中的象征,有很長一段時間華爾街就是資本市場的圣殿。這個銅牛身體健碩、鼻孔發(fā)光,很有氣勢,有向前沖的的勇猛,斗志昂揚。
美國是一個多民族和多文化的移民國家,在移民之初就已經進入工業(yè)文明,農業(yè)生產勞作大多使用來自非洲的黑奴,牛在農業(yè)生產中的作用體現(xiàn)的并不明顯,生活中大多扮演“肉?!?、“奶牛”的作用,為人們的生活提供的是自身的食用功能,在人的感情上是以“食品”來看待的。牛在美國的生活中體現(xiàn)出來的是性情暴躁、橫沖直撞、笨拙莽撞,在他們眼中牛滿身缺點,故有throw the bull(胡言亂語)一說。對他們而言,馬才是用于雜役、運輸、耕地的牲畜,“把西方農業(yè)拉進近代農業(yè)的門檻”因此產生as strong as an horse和work like a horse等習語。牛所表現(xiàn)出來的更多的是狂野。隨著金融業(yè)的發(fā)展和繁榮,在美國“?!蓖唾Y本、經濟相掛鉤,形成了代表著股市上揚的特有名詞“牛市”,在美國“?!蓖唾Y本、經濟美國的資本家們喜歡牛發(fā)狂時低著頭,牛角朝天一路狂奔的感覺,逐漸演變成了對股市一路上揚,氣勢如虹的一種祝愿。自此牛成為了美國追逐資本的資本主義社會的代表符號之一。
三、結語
深圳“拓荒?!迸c華爾街銅牛呈現(xiàn)出來的是視覺表現(xiàn)風格的差異、而作為一名藝術的從業(yè)者看到的是其各自的造型背后凸顯的對牛的情感差異、歷史差異、文化差異、生產力差異、甚至是民族價值觀差異。尊重彼此之間的差異能更好的讀懂各自的藝術“符號”,跨越語言、民族、國家的障礙,為我們的藝術家實現(xiàn)藝術融合,拓展中華文化影響力奠定意識基礎。
參考文獻:
[1]于明.中國名畫欣賞[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
[2]譚顯明.牛的形象與中國文學[J].暨南學報,1999.
[3]邊穎.東西方動物寓意對比分析[J].電大理工,2011.
[4]林晶.中西“牛”、“馬”文化內涵差異探究及翻譯策略[J].焦作大學學報,2012(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