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花
《梅蘭芳舞臺生活四十年》中寫道:“那時候我們出碼頭演戲,下車先忙一陣照例的一樣酬應(yīng),就是‘拜客與‘吃飯。這兩件事是有連帶關(guān)系的,我們拜訪了當?shù)氐呐笥?,他們少不得就要請我們吃一頓飯。這種拜客的手續(xù)還真得周到。稍為疏漏一點,常常會引起無謂的誤會。我們這班藝人,平時只知道在演技上用功,外碼頭的情形,人地生疏,什么事都摸不清。那就全靠兩位當?shù)乩吓笥训闹甘編兔α?。這種風氣,在舊社會里普遍流行,不獨漢口一處為然。”梅蘭芳京劇團紅遍大江南北,所以追隨著他“拜客”、“吃飯”記憶,可以描繪出舊時的美食地圖。梅蘭芳的私廚家宴是梨園界有名,廚師是他特地挖過來的。
帶著“廚師”走四方
上海名廚王壽山曾經(jīng)服務(wù)于梅蘭芳。王壽山做得一手好淮揚菜,曾是銀行家馮耿光的私廚,后跟隨梅蘭芳,1958年離開梅家,始任上海大廈大廚。王壽山說:“打十四歲那年起,就認識了梅先生。那時我在北京大銀行家馮幼偉家跟廚師姜浩本當學(xué)徒。馮先生與梅先生的感情是極深的,兩家住得又近,梅先生經(jīng)常來馮家吃飯,馮家請客也必請梅先生。梅先生雖有自己的私廚,但逢到他請客,還是要讓我們?nèi)ソo他做。以后,他到日本去,是我?guī)煾岛蛶熜指サ模麕状蔚缴虾?、杭州,武漢、淮南,西安、洛陽、太原、蘭州等地去演出時,則都是我跟去的?!?/p>
雖然,梅蘭芳帶著“廚師”走四方,但是他的身上并沒有大老板的架子。王壽山說:“梅先生因為晚上要演出,睡得很遲,第二天總是到十一點鐘才起床,沏沏茶,抽抽香煙,早飯是不吃的。十二點半與家屬、琴師、鼓師等同桌吃午飯。他從不點菜,我做什么他就吃什么,也從不說哪個菜咸了,哪個菜不好吃,也不讓人家這么說。他說,人家?guī)煾禑艘呀?jīng)夠辛苦的了,再說他燒得不好,這對不起人家。你愛吃就多吃一點,不愛吃就少吃或干脆不吃,別說好說歹的。他每餐必是第一個到,最后一個離席,以表示對琴師、鼓師等人的尊敬。每餐完畢,他又必跑到廚房里來,握著我的手說:‘小丁師傅辛苦了?。ㄐ《∈峭鯄凵降男∶┻€問我吃過了沒有,吃些什么菜,要我撿好的吃。深夜,他又常到我們住房里來,看我們睡得好不好?!?/p>
梅蘭芳對廚師的尊重,本質(zhì)上說是對“人”的尊重。梅蘭芳的祖父學(xué)藝的時候,師從福盛班的楊三喜。楊三喜虐待徒弟是出名,他不僅打徒弟,而還曾把一碗米飯打翻在地。梅蘭芳的祖父一邊抱著楊三喜的孫子楊元,一邊蹲在地上撿飯粒吃。后來,梅蘭芳的祖父成立戲班子,楊三喜還來教過戲。但是,梅蘭芳的祖父嚴禁楊三喜虐待徒弟。一碗飯看人心,梅蘭芳認為不論是富足還是貧窮的人,都應(yīng)該受到尊重。
梅家的流水席
梅蘭芳注重健康的飲食方式,并不貪吃。當年梅家開飯時,每餐十一、二人一桌,一般都是六菜一湯,外加兩道點心和兩小碟醬菜。不論便餐還是請客,梅蘭芳都不用冷盤,但兩碟子醬菜(八寶菜、醬萵筍、醬黃瓜等)卻是壓桌菜,非要不可。沒有它們,哪怕是酒席,他也認為是不完全的。這固然是他的習(xí)慣和愛好,但也有調(diào)劑口味的作用,吃多了油膩或軟熟的東西,夾上兩筷子脆嫩而又鮮咸的醬菜,的確感到特別爽口,另有一番風味。
梅蘭芳的大方好客是出名的。京劇研究專家吳迎小時候曾經(jīng)拜訪過梅宅。他記得梅宅的東屋從中午至晚間總是不間斷地開著“流水席”??腿艘粨馨ぶ粨?,誰來了都隨便吃。最辛苦的要算梅家的大師傅,一天要做好幾桌飯菜。有人曾統(tǒng)計,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無量大人胡同的梅宅曾經(jīng)接待過七八千名訪客。無怪乎,梅家的女傭張媽曾經(jīng)跟梅蘭芳的夫人福芝芳抱怨道:“梅大爺早晚得讓這些人給吃窮了。”
健康自律的飲食習(xí)慣
據(jù)當年在北京經(jīng)常和梅蘭芳一起下館子的包天笑在《釧影樓回憶錄》里吐槽說,梅蘭芳是“這也不吃,那也不吃,辣的不吃,酸的不吃,不但是北方的白酒不吃,連南方的黃酒也不吃。為什么呢?那就是怕破壞了他的嗓子。雖則蘭芳自己也很為謹慎,但這幾位先生(、注.指梅蘭芳的朋友)好像有意無意的監(jiān)護他似的,頗覺可笑”。雖然“這不吃那不吃”,不過就食量而言,梅郎的胃納卻大得驚人,據(jù)說曾在“全聚德”創(chuàng)下一口氣連吃7個烤鴨卷的紀錄;美國回來之后,梅博士又好上了西餐,尤嗜牛排,一人能吃一份半。當然,這種情況多發(fā)于下戲之后,所謂“飽吹餓唱”。上世紀50年代,梅蘭芳以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的身份對學(xué)生說過,若演武戲,登臺前只能吃個五分飽;文戲的話,可以吃到七分,但文戲如果“文”到是像《醉酒》那樣需要大幅度向后下腰者,戲前的進食量是絕對不可以“不文”的。對此,王壽山說:“梅先生愛吃我們做的淮揚菜,除掉這是他的家鄉(xiāng)菜外,還因為淮揚菜講究原汁原味,尚清淡,這對他的嗓子有利。為了把戲演好,梅先生對自己的生活向來非常檢點,從不馬虎,他不吃辣和其他有刺激性的東西,不吃內(nèi)臟、紅燒肉等油膩太重的食物,油膩太重容易生痰。”
王壽山回憶梅蘭芳的飲食習(xí)慣時說:“梅先生吃過午飯,雖然離起床不久,但還是要再睡一會兒,這是為了晚上演出而養(yǎng)精蓄銳,到下午三點多鐘起來,跟大家一起吃上二兩如家常餅、小籠包、甜包、甜糕之類的點心,不吃飯就準備上戲院演出了。上戲前他是從來不吃得飽飽的,飽了身段不靈活,嗓子也唱不上去。不論演出前或演出后,他還禁食冷飲。直到演完戲回來,他才放膽吃晚飯,這已是下半夜了,十一、二人一桌,還是六菜一湯,加兩道點心、兩小碟醬菜,盡管他從不點菜,也從不說好說歹,我卻更用心揣摸他的口味,把菜做得味道清淡,色彩淡雅,刀工細巧,從不上大魚大肉,也不上全雞全鴨,而做些像綠豆芽炒雞絲、奶油萵筍,木須肉、鍋貼火腿,生煎鯧魚、炒明蝦片、牛肉湯之類的菜給他吃?!蓖鯄凵浇o梅蘭芳做的菜品十分講究,后來成為上海大廈淮揚菜的保留品種。王壽山說:“我專給梅先生做的或設(shè)計的菜,如核桃明蝦、雞茸扒魚肚、炒菠菜泥拼白燒豆腐、軟炸鴿蛋拼芥蘭菜等,已經(jīng)是上海大廈淮揚菜中的保留品種了,這也可算是我對梅先生一點紀念吧!”
有酒有戲有朋友
著名的美食家唐魯孫,回憶梅蘭芳的舊事,提到了恩承居的素炒豌豆苗向來是其最愛。梅蘭芳的知己戲劇大師齊如山(戲曲理論家,為梅蘭芳編創(chuàng)的時裝、古裝戲及改編的傳統(tǒng)戲有二十余出)也有同嗜,“每要此菜,必叫柜上到同仁堂打四兩綠茵陳酒。”綠蟻沉碧,青蔬潤澤,后來有位詩人總結(jié)說此菜配此酒,可稱為“翡翠雙絕”——除卻口腹之欲,吃也是一種情趣。唐魯孫說:“北平同仁堂樂家藥鋪,有一種酒叫綠茵陳,這種酒綠蟻沉碧,跟法國的薄荷酒,一樣的翠綠可愛。酒是用白干加綠茵陳泡出來的。燕北春遲,初春剛一解凍,有一種野草叫蒿子的,就滋出嫩芽兒。北平人認為正月是茵陳,二月就是蒿子。綠茵陳酒不但夏天卻暑,而且殺水去濕,一交立夏,北平講究喝酒的朋友,因為黃酒助濕,就改喝白干。一個伏天,總要喝上三五回綠茵陳酒,說是交秋之后,可以不鬧腳氣。從前梅蘭芳在北平的時候,常跟齊如老下小館,蘭芳最愛吃陜西巷恩承居的素炒豌豆苗,齊如老必叫柜上到同仁堂打四兩綠茵陳來。邊吃邊喝。詩人黃秋岳說,名菜配名酒,可稱翡翠雙絕,雅人吐屬必出兒不凡?,F(xiàn)在在臺灣省甭說喝過綠茵陳的,就是這個名詞,恐怕聽說過的也不太多啦??墒悄诒逼胶冗^同仁堂的綠茵陳,現(xiàn)在一提起來,您會不會覺得香涌舌本,其味無窮呢?!币痍愂且环N很常見的植物,各地路邊均有,人們常以野草視之,它經(jīng)冬不凋,古人以為奇。傳說華佗給一黃癆病人治病,苦無良藥,過了一段時間,病人自愈,他自稱吃了一種綠茵茵的野草,原來就是茵陳。隨著現(xiàn)代衛(wèi)生水平的提高,“黃癆”等不再為害,茵陳漸漸被人們忘卻,隨著城市路面硬化,連茵陳草亦不多見了。endprint
梅蘭芳還常去同春園。同春園以其江蘇名肴,以及獨特的文化氛圍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據(jù)說梅蘭芳的六十大壽就在這里辦的。梅蘭芳特別愛吃同春園的松鼠鱖魚、響油鱔糊等江蘇名菜。值得一提的是,梅蘭芳的戀人孟小冬,后來轉(zhuǎn)嫁杜月笙并去了香港。孟小冬年輕時名噪一時,人稱“梨園冬皇”。杜月笙的兒子杜維善回憶道:“雖然后來她(孟小冬)不怎么唱戲了,但還是很有威望,我太太有一次問孟小冬:‘您還預(yù)不預(yù)備唱啊?孟小冬回答一句:‘胡琴呢?是啊,沒有胡琴你怎么唱,給她拉胡琴的最后一個人是王瑞芝,他也去世了?!备吲鬂M座的時候,也許是生命最美好的時光。
名伶名肴兩相彰
漢口有一家百年老店“武鳴園”,它始創(chuàng)于清光緒元年(1875年),以擅長烹飪河豚魚而名滿武漢全鎮(zhèn)。著名京劇藝術(shù)大師梅蘭芳當年就是在這家名萊館品嘗了武漢河豚魚的美味。當時聞訊梅蘭芳在“武鳴園”,“觀梅”者絡(luò)繹不絕,留下了名伶名肴兩相彰的佳話。1919年,梅蘭芳應(yīng)漢口合記大舞臺經(jīng)理趙子安的邀請,到漢口作第一次演出。同去的有王鳳卿、姜妙香、朱素云、姚玉芙等名角。按照當時的行規(guī),梅蘭芳在演出前,先到武漢的一些頭面人物家中“拜客”,受拜訪者則須設(shè)宴為他洗塵。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武漢當?shù)氐囊恍╊^面人物請梅蘭芳到漢口襄河邊鮑家巷的“武鳴園”去吃河豚,以盡地主之誼?!拔澍Q園”的河豚實在是味美,梅蘭芳品味了該酒家鮮美無比的河豚魚后贊不絕口。演期結(jié)束,梅蘭芳回北京后,逢人就說:漢口的餐館,數(shù)武鳴園最好。梅蘭芳在漢口吃河豚魚的事,直到1933年還有人提起,可見其影響之大,有人曾在漢口的《鏡報》上發(fā)表過一首竹枝詞:“口之于味亦猶人,到底梅郎賞識真。舍命但求能適口,武鳴園里吃河豚?!?/p>
梅蘭芳也愛喝豆汁,據(jù)說他抗戰(zhàn)期間住在上海喝不到,弟子言慧珠自京赴滬演出,還特帶四斤豆汁裝在瓶子里帶給他,傳為佳話。
都一處燒賣館在北京非常有名,也是梅蘭芳常去的地方。他常在廣德樓演出,而都一處店面正好與廣德樓的后門相對,成了很多京劇演員常去吃飯的地方。都一處的燒賣非常出名,味道鮮美,與無錫的蟹肉燒賣,上海的糯米燒賣并稱最好的三種燒賣。梅蘭芳到這里除了燒賣之外,還必點乾隆白菜、干炸小丸子,大師傅都知道梅蘭芳喜歡清淡口味,都會少油少鹽,丸子都反復(fù)瀝干油之后再上。
潮汕人以聰明能干、心靈手巧、善于經(jīng)商而著稱于世。潮人制作的月餅,稱為潮式月餅,本地人叫膀餅。它以其香甜、脆軟、肥而不膩而馳名海內(nèi)外,現(xiàn)已成為全國聞名的五種風味系列餅食之一。據(jù)有關(guān)史料記載:1949年中秋,京劇大師梅蘭芳在上海品嘗潮州膀餅之后,贊不絕口,并特書“茶食泰斗”四字回贈。1982年梅蘭芳之子京劇家梅葆玖在北京品嘗了潮州膀餅后,交口稱贊,并依其父所題的四字再次回贈,遂成為飲食界的美談趣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