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梅
(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山西 大同 037008)
中藥注射劑是一種將傳統(tǒng)中醫(yī)學理論與現(xiàn)代生產工藝緊密結合的給藥方式,充分體現(xiàn)了中藥現(xiàn)代化。中藥注射劑提取了多種藥材當中的有效物質而制成注射劑通過肌肉注射、靜脈滴注以及靜脈注射等注射方法注入到人體中,其療效確切并且起效快[1]。但由于中藥注射劑的種類繁多,使用方法又比較復雜,在使用過程中需要臨床醫(yī)師的幫助以確保療效。本次研究旨在分析臨床藥師干預前后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的合理性。現(xiàn)詳細研究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于2014年3月~2017年7月90例中藥注射劑使用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采用隨機分配的方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5例。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大約在23~76歲之間,平均(52.34±8.76)歲;研究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大約在22~76歲之間,平均(53.21±8.66)歲。本次研究,兩組患者及家屬均簽訂了知情同意書,同時獲得了我院倫理委員會的許可,對照組患者在中藥注射劑使用的過程中不需要進行臨床藥師干預,研究組患者在中藥注射劑使用的過程中均進行臨床藥師干預。兩組患者的基礎性資料均無明顯差異,P>0.05,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采用調查表,除了記錄患者的一般性資料外,還對患者的中醫(yī)診斷結果、注射劑品種、藥劑劑量、使用方法、使用時間以及使用后的不良癥狀進行詳細記錄。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中藥注射劑使用合理性。
觀察兩組中藥注射劑使用狀況以及使用合理性。
本研究中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9.0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使用x2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中未使用說明書稀釋溶媒的情況(0)明顯少于對照組(11.11%);其二聯(lián)用藥的使用情況(13.33%)少于對照組(28.89%);其與電解質配伍使用的使用率為0,明顯低于對照組(6.6%)。兩組中藥注射劑使用狀況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中藥注射劑使用狀況對比 [n(%)]
研究組中使用合理43例(95.56%),使用不合理2例(4.44%);對照組中使用合理38例(84.44%),使用不合理7例(15.56%)。可見,研究組的中藥注射劑使用合理率(95.56%)明顯高于對照組(84.44%),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中藥注射劑使用合理性對比 [n(%)]
研究組中有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對照組中有8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4.44%)明顯低于對照組(17.78%),對比差異明顯(x2=9.0098,P=0.0026),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中藥注射劑以中醫(yī)理論為基礎,由于其質量要求較高,組成成分較多,導致研制難度加大。中藥注射劑是一種可注入人體的滅菌溶液或混懸液或乳狀液,或者是臨時配制成的濃縮溶液。因此,在研制的過程中,中藥藥味數(shù)最好控制在3味數(shù),這樣便可一定程度上降低研制難度[2]。中藥注射劑的主要功效以清熱解毒、補益、活血化瘀為主。中藥注射液能夠快速被人體吸收,起效快,適用于不便口服或不能口服藥物的患者,其缺點是使用較為不便,工藝復雜,伴有疼痛感,具備一定的危險性,比如產生溶血、嚴重過敏甚至致死[3]。中藥注射劑的給藥途徑包括靜脈注射和非靜脈注射,其中非靜脈注射包括皮內注射、肌內注射??膳c西藥注射劑配伍治療,如果配伍使用不合理會產生一系列不良反應和輸液反應,故臨床藥師干預十分有必要。
臨床藥師護理干預是指醫(yī)護人員幫助患者進行藥物合理配置,為患者制定科學的用藥時間,采取正確的用藥方法進行使用適當?shù)乃幬飫┝?,確保其用藥安全性。由于藥物中成分較多,使用方法較為復雜,需要臨床藥師進行中藥注射劑使用指導,根據(jù)使用說明書,合理規(guī)劃藥物劑量、療程以及使用溶媒等,提高藥物使用合理性,從而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減少不良反應情況發(fā)生。本次研究,對照組患者未進行臨床藥師干預,研究組患者予以臨床藥師干預。研究組中未使用說明書稀釋溶媒的情況(0)明顯少于對照組(11.11%);其二聯(lián)用藥的使用情況(13.33%)少于對照組(28.89%);其與電解質配伍使用的使用率為0,明顯低于對照組(6.6%);研究組的中藥注射劑使用合理率(95.56%)明顯高于對照組(84.44%);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4.44)明顯低于對照組(24.44)??梢姡瑑山M對比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患者在進行中藥注射劑的過程中予以臨床藥師干預,通過藥師的指導,能及時糾正患者的錯誤用藥方法,合理規(guī)劃患者的藥物劑量、用藥時間及療程,有效減少藥物使用過程中不良情況發(fā)生,提高用藥安全性,對患者正確使用中藥注射劑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在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的過程中采取臨床藥師干預措施,可避免患者錯誤使用藥物,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提高中藥注射劑使用合理性,增強其用藥安全性,值得推廣應用。
[1] 袁 珺,張奇兵,鄂 翔,等.某院臨床藥師干預前后22種中藥注射劑應用分析[J].中國藥業(yè),2017,26(8)∶80-84.
[2] 楊 旭,田震學,高 麗,等.臨床藥師干預對某院中藥注射劑合理使用的影響分析[J].中國藥房,2016,27(17)∶2425-2428.
[3] 徐兆景.臨床藥師對中藥注射劑使用的干預作用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13)∶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