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紅
(長春市人民醫(yī)院普外一科,吉林 長春 130051)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屬于微創(chuàng)手術的一種,具有創(chuàng)傷小、出血量小、安全性高等特點,逐漸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但手術畢竟屬于創(chuàng)傷性操作,其不可避免的會給患者的生理及心理不造成不適感[1]。故而,術后進行有效的術后干預尤為必要。本研究為探討腹腔鏡膽囊全切術后患者康復中舒適護理的應用價值,對收治的92例患者進行了不同護理干預,詳細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92例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間在我院就診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進行研究,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6例,其中男26例,女20例,患者年齡最大72歲,最小26歲,平均年齡(45.9±4.5)歲;觀察組46例,其中男25例,女21例,患者年齡最大71歲,最小27歲,平均年齡(46.8±4.3)歲;對比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較大差異(P>0.05),可進行后續(xù)比較。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方式進行干預,常規(guī)對患者病情進行觀察,并叮囑患者遵醫(yī)囑用藥等等。觀察組患者則在此基礎上以舒適護理方式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術后心理舒適護理。雖然腹腔鏡手術具有多種優(yōu)點,但手術仍是創(chuàng)傷性操作,給患者造成的不適感仍是不可避免的。無論術前患者對手術的特點、效果的了解有多少,在手術結束后仍會比較忐忑。所以,在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需要第一時間告知患者手術效果,讓患者了解手術情況,舒緩其擔憂、緊張情緒。另外,將患者送回病房后,護理人員還要多鼓勵患者,讓患者放心,只要好好配合后續(xù)護理干預很快便可康復出院,讓患者看到希望。此外,護理人員還需要耐心的向患者講解術后需要注意的問題、護理的注意事項等等,提高患者的配合依從性,并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舒適度。②術后生理舒適護理。麻醉是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不可或缺的操作步驟,術后受麻醉藥物等因素的影響患者極易產生躁動不安現(xiàn)象,護理人員必須要嚴密觀察患者情況,避免患者因躁動不安而墜床。另外護理人員還需要嚴密觀察情況,一旦有異?,F(xiàn)象發(fā)生需及時進行針對性處理。同時護理人員還需要協(xié)助患者取合適體位,以提高患者生理舒適感;并且還需要指導患者正確咳嗽、排痰,以促進痰液排出,減少術后感染發(fā)生。此外,護理人員還需要觀察患者術后疼痛情況,若有嚴重疼痛感則需及時告知醫(yī)師,并協(xié)助醫(yī)師進行處理。③術后環(huán)境舒適干預。干凈、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往往能在無形中改善患者的情緒。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必須要重視病房環(huán)境的舒適度干預,確保病房干凈衛(wèi)生,定時進行通風、消毒,為患者提供舒適的病情環(huán)境。
1.3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康復指標,包括術后首次進食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等;并對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及患者護理舒適度進行對比。
1.4 判定標準[2]:護理舒適度采用我院自制舒適度自評量表進行評定,量表滿分為100分,以90~100分為舒適,以70~89分為基本舒適,以低于70分為不舒適。
1.5 統(tǒng)計學分析:以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本研究中所有數據資料進行處理,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分別以(±s)、(%)形式表示,并進行t與χ2檢驗,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后康復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術后首次進食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8.3±1.3)h、(15.5±2.2)h、(2.2±0.4)d;對照組患者上述指標分別為(10.9±1.7)h、(22.6±2.6)h、(3.5±0.8)d;對比兩組患者上述指標均存在明顯差異,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240、14.139、9.858,P=0.000、0.000、0.000)。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觀察組46例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9.6%,其中惡心嘔吐1例,腹脹4例,便秘4例;對照組46例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9.1%,其中惡心嘔吐5例,腹脹6例,便秘5例,尿潴留2例,呼吸道感染1例;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χ2=4.246,P=0.039)。
2.3 兩組患者舒適度比較:觀察組46例患者中舒適31例,基本舒適12例,不舒適3例,患者舒適度為93.5%;對照組46例患者中舒適22例,基本舒適13例,不舒適11例,患者舒適度為76.1%;觀察組患者舒適度明顯高于對照組(χ2=5.392,P=0.020)。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臨床上治療多種膽囊疾病的有效方式,例如膽囊息肉、膽囊結石、膽囊炎等[3]。雖然腹腔鏡手術屬于微創(chuàng)手術,但其給患者生理、心理造成的影響也是不可忽略的[4]。本研究中為提高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的術后舒適度,采用舒適護理方式對觀察組患者進行術后干預。舒適護理是臨床上較為常用的一種護理方式,其主要是指促使患者身心均處于舒適環(huán)境內,以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的護理方法[5]。舒適護理注重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原則,將其應用于膽囊切除術患者中不僅能夠提高患者生理及心理的舒適度,同時還可轉變護理人員的護理方式,促使其積極主動的為患者實施各項護理干預,對改善護患關系有重要幫助[6]。本研究中通過給予觀察組患者術后生理、心理、環(huán)境等舒適干預的方式可改善患者生理上的不適感及心理上的舒適感,對改善護理效果有重要幫助。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比兩組患者術后首次進食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存在明顯差異(P<0.05);且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舒適度與對照組比較均存在明顯差異,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采用舒適護理方式對行腹腔鏡膽囊全切術治療的患者行術后康復干預效果顯著,有利于促進患者康復,減少不良不良反應發(fā)生,并可提高患者的舒適度,臨床價值顯著,可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