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瑾
【摘 要】總結82例腦出血患者急性期的臨床改變與護理。包括對患者的意識狀態(tài),瞳孔生命體征及其發(fā)病的嚴密監(jiān)測與護理,根據(jù)病情制定護理計劃,早期介入康復護理防止并發(fā)癥,并為早期嚴密觀察患者瞳孔、意識、生命體征的變化,預防各種并發(fā)癥,加強基礎護理,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質量的有效保證。
【關鍵詞】腦出血;監(jiān)測;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11-03--02
高血壓腦出血是威脅人類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發(fā)病急,進展快,病情危險,并伴發(fā)多種并發(fā)癥,死亡率及致殘率都很高,應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及臨床治療,對降低死亡率及致殘率,提高生存質量有重大的意義。
1 臨床資料
本組82例,男53例,女29例,年齡41~84歲。所有病例以突發(fā)為特點,頭顱ct為依據(jù),出血部位:基底節(jié)出血48例,腦葉出血20例,小腦出血8例,橋腦出血4例,丘腦出血2例。
2 護理
2.1 神志的改變 神志是判斷病情變化發(fā)展的重要標志,患者起病后意識障礙加重或嗜睡或昏迷,均提示病情加重,需頭部ct才能確診后立即行血腫清除術,而對患者意識狀態(tài)的改變與判斷準確非常重要,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報告,及時處理。
2.2 嚴密觀察生命體征 嚴密監(jiān)測病情變化,記錄生命體征及神經(jīng)功能狀態(tài),尤其是脈搏,呼吸的變化尤為敏感,顱內(nèi)壓增高時脈搏變慢,呼吸變慢,血壓升高,立即給予脫水藥物控制腦水腫。
2.3 瞳孔的改變 是判斷腦出血的顱內(nèi)壓增高與腦疝形成迅速而可靠的指標,起病后7天內(nèi),約30~60 min改變瞳孔大小的形態(tài),對光反射靈敏改變,如患者瞳孔擴大對光反射遲鈍,昏迷加深或抽搐示腦水腫加重,特別是一側瞳孔擴大,對光反射消失,腦疝早期癥狀應緊急脫水治療。
2.4 頭痛嘔吐的改變 腦出血患者顱內(nèi)壓增高均有不同程度的頭痛與嘔吐癥狀,對頻繁的嘔吐、劇烈的頭痛應嚴密觀察瞳孔及意識變化,加強脫水治療以降低顱內(nèi)壓,防止腦疝的形成。
2.5 基礎護理 做好皮膚護理及呼吸道護理,尿管護理,保持營養(yǎng)均衡,是預防并發(fā)癥,降低病死率及致殘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患者若長期臥床容易發(fā)生墜積性肺炎,昏迷患者排痰能力降低,肺部感染提示病情加重,故應促進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暢,每天給予地塞米松、糜蛋白酶、慶大霉素超聲霧化2~4次,稀釋痰液,必要時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
2.6 降溫 腦出血患者急性期均有不同程度的體溫上升,體溫超過38.5 ℃,均可用頭部冰枕或冰袋給予局部降溫措施,39 ℃以上給予頸、腋、腹股溝淺表大血管處冰敷,必要時可行冬眠療法,降溫越早就越好。
2.7 康復處理 患者大多數(shù)留有不同程度的肢體及語言功能障礙,在康復期間向患者及患者家屬解釋康復原理,使患者樹立康復信心。盡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康復鍛煉應盡早開始,然后循序漸進,讓患者做些既有趣,又力所能及的事,使其對生活充滿信心,進行語言訓練時,應從簡單字開始,結合手勢,提高交流能力。
3 小結
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護理是一項艱難的工作,故對腦出血患者進行護理時,臨床護理人員的經(jīng)驗及對患者的意識、瞳孔、呼吸等的改變的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病情變化,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做好??谱o理的同時,加強基礎護理,及時發(fā)現(xiàn)病情變化,以減少并發(fā)癥,降低死亡率及致殘率,盡早予以康復治療,促進患者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