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剛 張 鑫 李 娜 王 偉
(1.紹興文理學院 土木工程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2.華匯工程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紹興 312000)
城市中的深基坑工程周圍有建筑群、交通路段、地下管道等制約因素,稍有疏忽極易造成基坑坍塌、周圍建筑傾倒、交通路段沉降、地下管道斷裂等事故.基坑開挖時對周圍環(huán)境影響風險更大.地表沉降區(qū)域可分為主要影響區(qū)域和次要影響區(qū)域;在水平方向的主要影響區(qū)域與基坑的開挖深度密切相關,距基坑邊線0~2倍于基坑開挖深度的區(qū)域為主要影響區(qū)域,距基坑邊線2~4倍于開挖深度的區(qū)域為次要影響區(qū)域[1-2].如何對由基坑開挖引起的工程風險進行有效預防和控制,已經成為眾多學者和從業(yè)人員研究的重要課題.近年來,國內研究人員對基坑工程風險進行了一些研究.朱偉[3]、張孟喜[4]、吳榮良[5]、王繼華等[6]通過層次分析法、神經網絡法、模糊綜合評判法、專家經驗法等,分析了基坑開挖對基坑坍塌、周圍建筑傾倒、交通路段沉降、地下管道斷裂等風險的影響.
周圍地表沉降是基坑開挖安全性評價的一個直觀指標,通過它可以對基坑開挖的風險進行預防和控制.本文結合紹興市區(qū)的國金商城深基坑工程,運用數(shù)學方法將一些難以量化的定性問題進行定量化分析,并進行地表沉降安全風險評價,以減少專家主觀因素的影響,為工程施工管理提供參考.
層次分析法提煉影響決策目標的多種因素并進行歸類,該方法通常包含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等三個結構.根據(jù)層次分析結構模型,邀請有關施工人員、設計人員、監(jiān)理人員、高校教師等專家,對各風險因素進行兩兩比較,最后以數(shù)值的形式表達各因素之間的重要程度,形成判斷矩陣B=[bij]m×n.該矩陣是層次分析的核心部分,直接關系風險評價結果,是以上一層某個要素作為判斷標準,對下一層次的要素進行兩兩比較確定的元素值[7].
根據(jù)判斷矩陣計算各元素的相對權重.首先分別做好準則層、目標層的單排序,其次進行總排序.設定本層矩陣B=[bij]m×n的m個因素B1,B2,…,Bm的最大特征根λmax所對應的特征向量W=(W1,…,Wn)T,各因素權重計算如下.
1.2.1 將矩陣B=[bij]m×n的每一列向量進行歸一化,如式(1)所示:
(1)
1.2.2 對Wij按行求和,如式(2)所示:
(2)
1.2.3 再將Wi進行歸一化,如式(3)所示:
(3)
則有特征向量W=[W1,W2,…,Wn]T.
1.2.4 計算最大特征根λmax,如式(4)所示:
(4)
其中W為對應特征根λmax的正規(guī)化特征向量,Wi代表對應元素單排序的權重值[8].
上述構建的兩兩判斷矩陣構成了決策分析的基礎.當比較元素間的關系比較復雜時,一般情況不能保證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此時,就要通過計算每一個兩兩判斷矩陣的對應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標、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檢驗[9].
首先計算一致性指標C.I.:
(5)
當判斷矩陣具有完全一致性時,C.I.=0.C.I.越大,表示判斷矩陣的一致性越差.一般C.I.≤0.1時,認為判斷矩陣的一致性可以接受[9].
隨著判斷矩陣B的維數(shù)n的增大,其一致性通常越差,故應放寬對高維矩陣的一致性要求.通常引入隨機一致性指標R.I.對一致性指標C.I.進行校正,如公式(6)所示[10]:
(6)
當C.R.≤0.1時,判斷矩陣滿足一致性檢驗要求;當C.R.>0.1時,說明比較和判斷的過程前后矛盾,應該對判斷矩陣進行調整,直到滿足一致性檢驗要求為止.
根據(jù)指標層各影響因素的權重值進行風險評價,將風險程度排序,按照相對重要程度劃分為三個等級:當權重小于0.04時,為風險度較小的第一等級;當權重介于0.04和0.10之間時,為風險度一般的第二等級,屬于中度風險;當權重大于0.10時,為風險度較高的第三等級,屬于高度風險.中度風險和高度風險都必須高度重視和預警.必要時從風險源頭開始控制,這樣可以提高控制風險的效率.
結合各影響因素的權重值,邀請有關專家及現(xiàn)場工作人員對具體工程的各影響因素進行評分.以Bij表示權重值,Aij表示影響因素的具體評分,則綜合評分可以通過公式(7)計算:
(7)
綜合評分越高,表示相對風險越低,工作人員只需正常控制風險;綜合評分越低,表示相對風險越高,應該引起工作人員高度重視.
紹興國金商城工程位于紹興市越城區(qū),工程總建筑面積約102 938 m2;地上部分為框架結構,主樓5層,局部3層;基坑開挖深度為13.2~14.0 m,地下2層.整個場地總用地面積34 020 m2,均設有二層地下室.本工程圍護采用圍護樁+兩道支撐的結構形式,基坑外圍局部采用水泥攪拌樁作為止水帷幕.工程采用鉆孔灌注樁,樁徑主要為700 mm和600 mm兩種.基坑平面不規(guī)則,周邊環(huán)境復雜,四周被已有建筑和街道環(huán)繞,工程周邊的地下管線也較復雜,基坑周圍環(huán)境如圖1所示.圖2為現(xiàn)場照片.
圖1 基坑周圍環(huán)境平面圖
該項目場地南側為東街,該側圍護樁軸線距用地紅線最近約18.8 m.西側為越城區(qū)人民檢察院、市郵政局及布業(yè)會館等建筑物,該側圍護樁軸線距用地紅線最近約8.0 m.其中:越城區(qū)人民檢察院(樁基礎)距圍護樁軸線最近約15 m;布業(yè)會館為歷史保護建筑(淺基礎),距圍護樁 軸線最近約10 m;市郵政局(樁 基礎)距圍護樁軸線最近約9 m.北側為縣前街,該側圍護樁軸線距用地紅線最近約10 m.東側為新建北路,該側圍護樁軸線距用地紅線最近約9.0 m.其中,東北側有7層住宅樓(樁基礎),距圍護樁軸線最近約12 m;東南側有真神堂(淺基礎),距圍護樁軸線最近約15 m;它們離基坑的距離均在主要影響區(qū)域內.
圖2 現(xiàn)場照片
該工程靠近基坑南側紅線外有污水管線(埋深3.5 m)、給水管線(埋深0.8 m)、雨水管線(埋深2.0 m)及電信管線(埋深0.5 m);靠近基坑北側紅線外有雨水管線(埋深1.7 m)、供電管線(埋深0.3 m)、污水管線(埋深2.1 m);靠近基坑北側紅線外有雨水管(埋深0.5 m).
結合本工程自身特點和周圍環(huán)境的復雜性,將基坑開挖對周圍地表沉降的影響因素分為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三個層次.如圖3所示,目標層即為基坑開挖引起的周圍地表沉降風險,它包括3個準則層,即環(huán)境風險因素(B1)、施工風險因素(B2)和設計風險因素(B3);每個準則層又包括4個指標層.參照準則層建立主要指標因素集:
B={B1,B2,B3};
參照指標層建立子指標因素集:
B1={B11,B12,B13,B14};
B2={B21,B22,B23,B24};
B3={B31,B32,B33,B34}.
圖3 層次分析結構模型
根據(jù)紹興國金商城基坑工程的具體情況,以及專家和現(xiàn)場工作人員的打分,構建目標層與準則層的判斷矩陣,計算得各指標層的判斷矩陣,見表1、表2、表3和表4.
表1 B-Bi層的判斷矩陣
BB1B2B3B1134B21/312B31/41/21
表2 B1-B1i層的判斷矩陣
B1B11B12B13B14B1111/335B123135B131/31/313B141/51/51/31
表3 B2-B2i層的判斷矩陣
B2B21B22B23B24B2111/553B225175B231/51/711/3B241/31/531
經計算,得到各因素的權重如下.
B∶W=(0.623 0.239 0.137),
λmax=3.018;
B1∶W=(0.291 0.491 0.151 0.067),
λmax=4.199;
B2∶W=(0.229 0.597 0.055 0.119),
λmax=4.244;
B3∶W=(0.062 0.447 0.345 0.146),
λmax=4.124.
對判斷矩陣B,B1,B2,B3分別進行一致性檢驗,結果如表5所示.
表4 B3-B3i層的判斷矩陣
B3B31B32B33B34B3111/51/71/3B325123B3371/213B3431/31/31
表5 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驗結果
判斷矩陣λmaxC I R I C R B3 0180 0090 580 016B14 1990 0660 890 074B24 2440 0810 890 091B34 1240 0410 890 046
綜上所述,判斷矩陣B,B1,B2,B3滿足一致性檢驗的要求,此時可以用特征向量代替權向量.根據(jù)公式(1)~(4)計算,可得準則層各主要指標權重及指標層各子指標權重,見表6.
表6 工程風險因素權重及專家評分
準則層指標層權重專家評分南側北側東側西側環(huán)境風險因素0 623地質條件0 1818983降 水0 30610101010離基坑距離0 09410101010施工環(huán)境條件0 0428865施工風險因素0 240時空效應0 05510101010周圍附加荷載0 1438946檢測反饋0 01310101010管理效率0 02910101010設計風險因素0 137基坑平面形狀0 0099944基坑深度0 0618998支護體系剛度0 0478889止水帷幕形式0 02010101010
邀請專家及現(xiàn)場工作人員對工程不同側面的各影響因素評分,評分結果見表6.結合影響因素權重,根據(jù)式(7)計算的綜合評分如表7所示.
表7 基坑不同側面綜合評分
南側北側東側西側綜合評分8 99 28 07 5
通過風險因素的權重分析(見表6),可以把基坑開挖的工程風險分為三類:低度風險,包括基坑平面形狀、檢測反饋、管理效率和止水帷幕形式;中度風險,包括離基坑距離、施工環(huán)境條件、時空效應、基坑深度和支護體系剛度;高度風險,包括地質條件、降水和周圍附加荷載.由此可見,地質條件、降水和周圍附加荷載三個因素引起風險的可能性最大,需高度重視.
表7的基坑四個方位綜合評分表明:基坑西側評分最低,為7.5分,風險最高,是風險控制的關鍵;基坑北側評分最高,為9.2分,風險最低,可僅進行一般風險控制;基坑南側評分為8.9分,基坑東側評分為8分,這兩側的風險居中,應適當進行風險控制.
以紹興市國金商城為例,對基坑開挖引起地表沉降的風險進行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結論:
第一,基坑開挖對周圍環(huán)境影響風險很大,傳統(tǒng)方式只對其單個影響進行風險評價,難以做到對周圍環(huán)境整體風險進行評估,而層次分析法有利于整體風險評估.
第二,環(huán)境風險因素大于施工風險因素,施工風險因素大于設計風險因素.從具體主要影響因素看,基坑開挖對地表沉降的影響從大到小依次為:降水、地質條件、周圍附加荷載、離基坑距離、基坑深度、時空效應、支護體系剛度.
第三,雖然未完全考慮該工程的所有風險因素,但通過專家和現(xiàn)場工作人員的綜合評定,并結合計算結果,可較為客觀地揭示該工程存在的風險.
第四,根據(jù)工程實際需要,本文分別對基坑的四個側面進行評分,同時考慮由層次分析法所得影響因素的權重,綜合分析基坑四個側面因基坑開挖引起的地表沉降風險,結果表明基坑西側評分最低,即風險最高.
[1]VALIPOUR A,YAHAYA N,NOOR MD N,et al.Hybrid swara-copras method for risk assessment in deep foundation excavation project:an Iranian case study[J].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17,23(4):524-532.
[2]HEISH P G,OU C Y.Shape of ground surface settlement pro-files caused by excavation[J].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1998,35(6):1004-1017.
[3]朱偉.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基坑開挖對相鄰歷史建筑影響的風險評價[J].地基基礎,2016,38(7):860-862.
[4]張孟喜,黃瑾,王玉玲.基坑開挖對地下管線影響的有限元分析及神經網絡預測[J].巖土工程學報,2006,28(增刊):1350-1354.
[5]吳榮良.基坑開挖對周邊建筑物安全性影響及評定方法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2.
[6]王繼華,劉濤,嚴莉,等.深圳某項目基坑開挖對地鐵影響的風險應對與實踐[J].施工技術,2015,44(7):77-86.
[7]李天政,賈子超.層次分析法原理及應用舉例[J].內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6(2):52-55.
[8]郭金玉,張忠彬,孫慶云.層次分析法的研究與應用[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8(4):148-153.
[9]陳景秋,王宗笠.AHP比較矩陣一致性的統(tǒng)計分析[J].系統(tǒng)工程學報,1998,13(3):100-103.
[10]許樹柏.層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