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艷
(山東省臨朐縣畜牧局柳山畜牧獸醫(yī)管理站262600)
豬胎衣不下是當前經常發(fā)生的疾病之一,以年老而高產豬多發(fā),一般第3胎次以上豬較易發(fā)生,發(fā)病率約為20%,夏季甚至達60%。布魯氏病的病豬也可引發(fā)。
飼養(yǎng)管理不善,營養(yǎng)不達標導致母豬缺乏VA、VE及微量元素等物質,飼養(yǎng)環(huán)境不衛(wèi)生等造成母豬消瘦、過肥、運動不足或流產、難產、胎兒過多過大等都可導致子宮弛緩。子宮內膜炎,胎盤炎導致胎兒胎盤與母體胎盤粘連,也可造成胎衣不下。
豬屬于多胎哺乳動物,其生產的胎兒較大,這也會導致母豬子宮很難恢復原來狀態(tài),降低母豬子宮收縮能力,出現產后子宮無力問題,此后母豬很可能因此發(fā)生早產、流產等問題。母豬胎盤與胎兒胎衣存在緊密聯系,當子宮因外界刺激無法正常收縮時,生產胎兒的時間會延長,出現胎衣不下問題。此外,母豬懷孕期間不正常運動及飼養(yǎng)不合理等因素也會導致子宮收縮不力問題,母豬過肥、母豬運動不足,胎兒過多過大等原因引發(fā)胎衣不下。
若懷孕期間母豬運動不夠,其自身對疾病的抵抗能力會下降。當飼養(yǎng)人員沒有定期打掃圈舍,母豬活動場所存在大量細菌,比如沙門氏菌、布氏桿菌及弓形體等,細菌污染極易導致母豬出現子宮內膜炎問題,使母豬患上子宮疾病。而當母豬子宮內膜出現炎癥后,體內胎盤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以致胎兒與母豬胎盤緊密聯系在一起,很難被有效脫離,致使胎衣不下[1]。
懷孕期間母豬對飼料營養(yǎng)需求與其他情況下不一致,部分飼養(yǎng)人員沒有重視此方面,在母豬懷孕期間沒有為其增加額外營養(yǎng),也沒有改善飼養(yǎng)條件,單一的飼料很容易導致母豬缺乏VA、VE及微量元素等物質,使母豬出現營養(yǎng)不良問題。還有部分飼養(yǎng)人員過于重視懷孕母豬的飼喂問題,為母豬補充大量營養(yǎng)物質,使母豬營養(yǎng)攝取量超出實際需求量,導致母豬營養(yǎng)過剩。上述兩種不科學的飼養(yǎng)方法均會影響母豬身體健康,致使其生產時出現很多不必要的問題,導致胎衣不下。
母豬在生產后24h內胎衣若依然無法順利脫離應采取措施進行干預,促使胎衣徘出,此時應為母豬注射一定量的催產素,刺激母豬子宮,提升其興奮度,從而促進胎衣快速剝離。若注射藥物后,胎衣仍沒有剝離,在2h后再次注射液體,比如葡萄糖鈣液、氯化鈣液等,提升子宮興奮程度,促進其收縮能力,從而確保豬胎衣順利排出[2]。
當利用自然方法依然無法順利剝離豬胎衣時,應采用手術人工剝離手段。豬胎衣剝離過程中,應正確掌握剝離時間,若剝離太早會導致母豬子宮出血,而剝離太晚也會導致胎衣在母豬體內存留太長時間,易發(fā)生感染,導致母豬患病。且剝離時間的選擇也應考慮季節(jié)特點,如夏季應在產后2d進行手術剝離,而在冬季應在產后3d內進行手術剝離。除此之外,剝離手術期間還應保持適宜的環(huán)境溫度,確保手術室溫度保持在39℃左右,且手術前應徹底清洗母豬外陰,做好消毒工作,之后在進行手術操作[3]。
除上述兩種剝離方法外,還可以采用藥物治療方法,如當母豬體內存留部分胎衣時,應為其注射雷佛奴爾液。當胎衣較為完整時,為促進胎衣快速剝離,應為母豬注射氯化鈣溶液,除此之外,也可利用中草藥等藥物促進胎衣快速剝離。當胎衣發(fā)生腐敗后,母豬食欲降低、泌乳減少,喜喝水,不斷努責,陰門內流出紅褐色液體,含胎衣碎片,表現出體溫升高,臥地不動等全身癥狀,如引起膿毒敗血癥時??蓪е滤劳觥Lヒ赂瘮r,可用0.1%高錳酸鉀溶液或呋喃西林沖洗子宮,并給予抗菌素等對癥治療。最后,中藥能活血化瘀,有助于產后惡露的排出和子宮復位。查閱大量資料,治療本病的中藥主要有:當歸、紅花、川芎、桃仁、香附、靈脂、甘草、黨參、黃芪、貢膠、滑石、炮甲珠、炙龜板、炒黃芩、海金砂、莪術、紅花。
母豬生產期間最常見的問題是胎衣不下,為預防此種問題的發(fā)生,飼養(yǎng)人員應為懷孕母豬提供足夠的優(yōu)質全價營養(yǎng)物質,確保營養(yǎng)均衡,保證飼養(yǎng)環(huán)境的干凈衛(wèi)生,且定期打掃圈舍,保持環(huán)境干燥。同時,在母豬分娩期間還應利用人工或藥物方法促進胎衣快速排出,減少因胎衣無法順利排出導致母豬患病的幾率。
[1]劉恒有,史玉良,曲秀華,等.豬胎衣不下的原因及治療 [J].吉林畜牧獸醫(yī),2015(9):19-20.
[2]王琪,吳傳文,曾勇慶,等.豬胎衣的主要成分及其應用進展[J].廣東畜牧獸醫(yī)科技,2014(12):12-13.
[3]曹玲.母畜胎衣不下的治療[J].畜牧獸醫(yī)雜志,2016(5):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