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海權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北筑長城,南統(tǒng)嶺南,又派大軍南征,但由于道路崎嶇,湘江和漓江又互不相連,這給軍隊行軍運糧帶來極大的不便。為了解決運輸問題,秦始皇命令官員在湘江和漓江之間修筑一條運河,這就是靈渠。
靈渠,又稱湘桂運河、興安運河。靈渠位于桂林東北60公里處興安縣境內,建成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現(xiàn)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與四川都江堰、陜西鄭國渠齊名,并稱為“秦朝三大水利工程”。靈渠連結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對發(fā)展南北水路交通、促進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起到很大作用。郭沫若先生稱之為:“與長城南北相呼應,同為世界之奇觀?!?/p>
靈渠全長37公里,由鏵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門組成。靈渠設計科學,建造精巧,一年四季均可通航。鏵嘴將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匯入湘江,溝通了長江、珠江兩大水系。后漢時,靈渠作為嶺南溝通中原的重要水道,是當時“海上絲綢之路”最重要的內陸航線。當時的合浦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fā)港之一,通過其港口進出口的貨物多經過靈渠運抵中原。如今,靈渠的主要功能已轉為農田灌溉。
郁郁蒼梧山,盈盈西江水。梧州有著古蒼梧郡、古廣信縣、古廣府城的文化底蘊,加上歷朝因戰(zhàn)亂避難,或因流放貶官的隱儒雅士、人杰英雄多聚于此,留下了許多千古傳頌的故事和傳說。
相傳,天帝令火神祝融掌管珠江水系,祝融覺得珠江流量浩大,而北方缺水,連年旱災,意欲將西江水轉通漓水接湘江,再注入長江,開南水北調之先例。祝融便召集各路神仙商議此事,他命兒子共工負責監(jiān)工,各路神仙定點分工,議定于子年子月子日子時開工,天亮之前完工。
共工此人,性情兇狠,處事蠻橫,專與華夏之民作對。他心血來潮時,經常施展神力,呼風喚雨,用洪水傷害天下的百姓,把一個好端端的華夏弄成一片汪洋,百姓們苦不堪言。
此事讓龍母娘娘知道了,她知道共工處事蠻橫,擔心填江改水一事會禍及生活在水邊的疍家人。于是龍母娘娘找到疍家人,并告之子年子月子日子時有難,讓他們上高岸避水,否則身家性命不保。疍家人不信有難,多數人不肯離岸避水,只有少數人準備上岸離遷到旺甫。龍母娘娘別無他法,只得有違仙道,教疍家人解難方法,她讓疍家人各自準備一個竹筒火把,等到子時雞叫為號,一齊點火,照亮整個江面,每艘船上用雞籠關養(yǎng)一只大公雞,到時自有妙用,疍家人全都依計而行。
待到那一日,子時一到,共工帶領各路神仙們依約行事,帶領穿山甲、鉆地鼠、駱駝在湘漓之間開山疏渠運土,命象神于漓水吸桂水引領西江水倒流??涠鹗显谌搅⒍?,搬起了第一座山向西江投填,轟隆一聲,大山被投入江中,緊接著第二山又被投下江中,西江頓時翻江倒水,水流往上漲升,山柱往下游退移,夸娥氏伸掌正要把江穩(wěn)住,河水便倒流撫河,水勢滔滔。這時遠處的公雞開始啼鳴,夸娥氏心中一驚,因為這是各仙回歸天宮的號令,如果到了天亮則回不了天界。一雞啼叫,百雞齊鳴,整個江面都是“喔喔”的雞叫聲,夸娥氏再看看撫河口對開的火山上通紅一片,紅光照亮了江面,以為天快亮了,夸娥氏顧不了填江的任務未完成,只一個翻身就飛回了天界,這時沒有神力加持的二山在江中就此靜止了。
原來,子時一到,龍母娘娘就跳到夸娥氏填江的第一座山上,變成一只大公雞,鉆在雞籠中高聲鳴叫,引得每個船上提前關養(yǎng)的大公雞一時齊鳴。同時,疍家人一齊點火,照亮江面,頓時紅光一片,好像天快亮一樣。靜止在撫河口的第一座山就是現(xiàn)今的系龍洲,投下水的第二座山就是今天的長洲島。
共工的填江改水任務就此失敗了,并落下了壞名聲。疍家人為了紀念龍母娘娘,每年在撫河口岸設點祭拜,后來又建成龍母廟。
雖然這只是一個前人傳說,但反映了當時朝廷對南越的重視。南水北調是朝廷對南越的管理,也是為了改善當地人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