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霞
“識”的心智
《處世懸鏡》,是古代人的心智寶典,高度概括了為人處世的一些道理,常常被后人當(dāng)作用來檢驗自己明鏡。
它猶如一位睿智慈祥的長者,點點滴滴地講述人生的苦、辣、酸、甜,傳授為人處世的豐富經(jīng)驗。
“識”作為經(jīng)典的首卷,是發(fā)現(xiàn)真理的慧眼,刺穿荒謬的亮劍。“識”能助人辨兇吉,知進退,使人增長見識。只有遠見卓識,才能保證用人者“取人之長,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長,去人之短也”,且能“見一落葉,而知秋臨;睹洼中之冰,而曉天寒”,懂得“綱舉目張,執(zhí)本末從”,解決問題,需要抓住事物的核心與關(guān)鍵。不僅如此,還能幫助人在平凡甚至低下的地位上,洞悉世態(tài)炎涼,人間冷暖;從生死存亡中,感知情義,領(lǐng)悟恩重如山。
“識時務(wù)者為俊杰”,絕不是戲言。審時度勢,遵循“道法自然”,清醒認識“物極必反,盛極則衰”的道理,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剛?cè)岵?/p>
“識”之卷,告訴人們,放縱欲望,是萬惡之源;寡欲少求,才是世間弘揚的善念。
“行”的信念
“行”之卷,重在倡導(dǎo)樹立人生的信念。信念是戰(zhàn)無不勝的鐵拳。
“行”之卷,講究功成弗居,以大局為重,公信力重于泰山。
君子由于懂得接納他人的勸諫,才更加富于智慧,然后明辨是非。自以為是、一意孤行的人,難免遭遇禍端。只有求同存異的君子,才能大獲全勝。卑鄙小人,挑撥離間,被蠅頭小利迷惑雙眼,終將落入身敗名裂的慘境。
大丈夫必然是孟子說的那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墒?,明白道理并不難,難的是去實踐。
“行”可以延伸至當(dāng)機立斷,當(dāng)斷不斷,反遭其亂。
“行”之卷,還告訴人們,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只有不斷地修身、正心,才能達到道德的巔峰。腳比山高,動為功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止”的方寸
“止”之卷,是調(diào)節(jié)情緒的指南,規(guī)定了行動的方圓?!爸埂敝?,建議“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養(yǎng)心;靡俗不交,惡黨不入,可以立身;小利不爭,小忿不發(fā),可以和眾”。能將這其中的告誡熟記于心,并轉(zhuǎn)化為行動,必能在自己的身邊營造出和諧的氛圍。
“止”之卷,強調(diào)不要“見色而忘義,處福貴而失倫”。只有這樣,才能遠離災(zāi)禍厄運。
“止”是施恩不應(yīng)過分,也是交情不可過深。如果過分施恩給他人,則難免會使對方產(chǎn)生怨懟的情緒,可能難以長久地維持你們的關(guān)系;如果與友人太過親密無間,交情就難以保持長久,恐怕會有疏遠淡薄的可能。好比將沙子捧在手中,如果過分用力緊握,沙粒流失將是一種必然。把握尺度,感情才能夠持續(xù)而健康地發(fā)展。
“止”最大的敵人就是貪婪?!案唢w之鳥,死于美食;深潭之魚,亡于芳餌?!蔽ㄓ兄畏谰€,防微杜漸,才能止住貪婪。切記:避免驕橫、戒除奢侈,一定要恭敬、節(jié)儉。
知止是智,非止乃庸?!爸埂笔怯蛛y填的解藥,“止”是悔過自新的移船就岸,“止”能助你獲得善始善終的圓滿。
“藏”的謙遜
“藏”之卷,主張大功告成要低調(diào),快樂才會連綿不斷。切忌略有小成就過于張揚,唯有如此,才能避免“驕兵必敗”的悲劇出現(xiàn)。
如果不知道“藏”,一時痛快了,最后可能會苦不堪言。
“藏”是一種謙遜的品德。那些禮賢下士,恭敬待人者,定能贏得信賴,倍受愛戴。那些榮達于世的圣賢,定是恭敬有禮,德高望重,被人們廣泛稱贊的人。驕傲、自負的人,難免遭受挫折,反治其身,功虧一簣,結(jié)局慘淡。
“鷹立似睡,善蔽者勝”,說明“藏”是一種蓄勢待發(fā)的狀態(tài)。所以,“聰明過露者德薄,才華太盛者福淺;自高者處危,自大者勢孤,自滿者必溢”。
福祿、功德、榮辱皆在“藏”字里面。只有善于“藏”的人,才能厚積薄發(fā)。
“忍”的涵養(yǎng)
“忍”之卷,引導(dǎo)人們與人為善。樂施行善,功德無限。
“忍”可助人增加涵養(yǎng),謙虛退讓;“忍”能幫人放下恩怨,不計前嫌。
“忍一言風(fēng)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薄叭獭笔蔷彵?,如果你胸懷寬廣,包容一切,既往不咎,曾經(jīng)的敵手怎么會一直對你虎視眈眈?
“忍”能成就大器,“忍”能擺脫禍端,“忍”能成全自己和他人。
“忍”會給力圣賢,聚集眾人的力量共同舉事,成就偉業(yè)。領(lǐng)袖只有寬恕眾人的缺點,才可能收得人心,坐穩(wěn)江山。
“忍”和“讓”息息相關(guān)。正人君子必然是“寧讓人,勿使人讓我;寧容人,勿使人容我;寧虧己,勿使我虧人”的人。君子的德行,就是沒有任何利益還去幫助他人,卻毫無怨言。
同學(xué)之間,如果雙方懂得讓步,必能得到具有長久生命力的友誼;朋友之間,如果懂得包容,棄義、叛變之類的事情,便很少會出現(xiàn);商業(yè)伙伴之間,如果能做到主動讓利,就更容易獲得雙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