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薪
(撫順市農業(yè)特產學校,遼寧 撫順 113123)
刺嫩芽屬五加科,刺灌木或小喬木的嫩芽。刺嫩芽味道清新,是山野菜中的珍品,其內含一種皂素,是很好的無污染抗癌食品,在國內外際市場上十分暢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由于受自然環(huán)境的限制,僅靠野生的刺嫩芽數量,遠不能滿足市場需要。為此,刺嫩芽溫室人工栽培,種子繁育成為當務之急。筆者經過多年實踐總結出種子繁育經驗,供刺嫩芽種植者參考。
刺嫩芽是一種喜濕植物,宜生長在闊葉林及針葉混交林的林緣一帶,多分布在山谷、陰坡和溝旁,也可在人工林下間種等。
刺嫩芽的繁殖方法包括扦插、根段繁殖、分株、種子繁殖等。多年試驗證明,采用種子繁殖較好??蛇x擇品種好、產量高、抗逆性強、籽粒飽滿的早熟刺嫩芽良種做繁育。
刺嫩芽種子一般9~10月份成熟,果實采收后應堆放,促進果實變軟。搓洗后用水漂去果皮、果肉,成熟的種子下沉后將種子撈出晾干備用。
一般采用隔冬埋藏層積法催芽。11月份可用0.5%硫酸銅溶液浸種1~2 h撈出洗凈,將種子和細沙按1∶3的比例均勻混拌在一起,裝入編織袋或箱內。濕度以手握成團,松手即散為好。選擇干燥避風向陽處挖30~50 cm的坑,然后將種子放入坑中放平,上面覆蓋5~10 cm稻草(但注意防止鼠害)后,再蓋10 cm河沙,再將覆土堆成丘形。于翌年春解凍后將種子取出,根據當地天氣情況,可提前2~3周對種子進行催芽。宜選擇室內和日光溫室大棚,將種子攤平堆放在塑料布上,使溫度保持在15~25℃,發(fā)現表面層干沙時,隨時上下翻動,保持上下溫、濕度均勻,待種子裂嘴30%左右即可播種。
由于刺嫩芽是野生樹木,因此苗地應選擇背風向陽、排灌條件好、土壤肥沃疏松的壤土和沙壤土,結合深翻,每畝施腐熟優(yōu)質農家肥2 000 kg以上,深耕細耙,做到肥力均勻。然后做床,床高15~50 cm,床寬1.2 m,長10 m。估床時施用磷酸二銨做基肥,每畝30 kg撒均勻,播前對床面可用1%硫酸亞鐵溶液進行消毒,然后進行播種,實行條播。開行距為15 cm的淺溝將拌細沙種子均勻撒于溝內而后蓋0.5 cm的細沙或細土,床面覆蓋薄薄一層木屑和松針葉,以保持床面的溫濕度,防止床面土壤板結,促進苗木生長。
幼苗出土前需多次澆水,保持床面濕潤,苗出土后宜多量少次澆水。當幼苗生長真葉后,搭遮陰棚,透光度30%左右,隨著苗的生長逐漸增加透光度直到苗長出2~3片葉時,撤掉遮陰棚和網。要及時中耕除草,間苗2~3次,留大去劣,每平方米保苗50~60株。溫度要保持12 ℃以上,濕度60%。到7月中旬可進行葉面追肥。
一年生苗木株高30~50 cm即可定植,選擇土層厚、土質肥沃的地段和地塊進行。定植的密度,山坡地株行距為1×1 m,農田地為0.5×0.5 m。培土時,要踩實,保證成活。
注意防治立枯病,滅殺地老虎和蚜蟲。
栽后2年即可采收,掰去頂芽后,頂芽下部的1~5個側芽或頂芽的副芽萌發(fā)。因此可采摘多次,最好以2~3次為適宜。采收刺嫩芽時要及時去掉包心,7 cm以內的嫩芽為優(yōu)質品,去掉雜質,散放。8~12 cm為次等品,可扎成小把。采收同時要留生長枝,剪去老化枝,為來年生產創(chuàng)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