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嫦 黎東偉 李君久
廣東省東莞東華醫(yī)院,廣東東莞 523100
據報道,若腹股溝嵌頓疝患者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則會對其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對于此種疾病,臨床往往給予手術治療[1]。經典的手術方式為經腹股溝區(qū)斜切口入路[2],步驟較為繁瑣,過程中易損傷神經導致感覺異常。Pfannenstiel切口為一般用于婦產科手術的切口,具有解剖結構相對簡單的特點,因不破壞皮紋結構而瘢痕不明顯,除患者為瘢痕體質者。為了對比斜切口與Pfannenstiel切口的應用效果,本次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腹股溝嵌頓疝8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具體報道如下。
本次入選全部病例均為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期間前來廣東省東莞東華醫(yī)院治療的腹股溝嵌頓疝患者,樣本數為82例。入選全部病例均為單側腹股溝嵌頓疝。回顧分析其臨床資料,按照手術方式不同展開分組,對照組40例進行傳統(tǒng)腹股溝斜切口,研究組42例患者采用改良Pfannenstiel切口。對照組男28例,女12例;年齡19~77歲,均值(43.34±2.45)歲;腹股溝斜疝38例,股疝2例。研究組男29例,女13例;年齡19~76歲,均值(43.69±2.48)歲;腹股溝斜疝39例,股疝3例。兩組患者的疾病類型、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選全部病例均為單側腹股溝嵌頓疝;短時間出現腹股溝區(qū)腫塊不能回納,腫塊處存在明顯壓痛。排除標準:溝嵌時間超過12h,手法復位失敗。
對照組:給予患者麻醉后取平臥位,在其腹股溝(下腹部腹橫紋)處做斜(橫)切口,依次將患者皮膚、皮下組織與腹外斜肌腱膜切開,而后將其提睪肌縱行分開,將疝囊暴露并將其打開,對疝內容進行檢查并還納;如出現還納受阻,可在將疝環(huán)外上方的束環(huán)剪開,將疝內容物還納;最后將精索、疝囊周圍黏連組織分離至疝環(huán)處,對疝囊進行高位結扎,將多余的疝囊剪除后逐層封閉切口[4]。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出血量與住院時間比較(±s)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住院時間(d) 術后通氣時間(h) 術后下床活動時間(h)研究組 42 30.85±2.98 2.66±0.67 2.90±0.60 7.65±1.26 7.05±1.67對照組 40 42.05±4.26 4.21±1.02 5.30±1.10 14.85±1.85 12.68±2.38 t 13.850 8.191 12.345 20.656 12.448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研究組:采用硬膜外麻醉,取仰臥位,頭低腳高位(約5°~10°)。手術操作者站在患者疝的對側,自下腹正中恥骨聯合上方約2cm處向左或向右側作一長約5cm切口,切口方向為橫向方向,依次切開皮膚、皮下組織,顯露腹直肌前鞘,縱形切開前鞘,鈍形分開腹直肌、腹橫筋膜前層,進入腹膜前間隙的疏松組織。打開疝囊,判斷被嵌頓腸管有無壞死,有小腸壞死者,行小腸部分切除及疝囊高位結扎術,二期行疝修補術;若無腸管壞死,則復位后行疝修補術。若疝囊較小,可直接反荷包回納、縫合頸部;若疝囊較大,可在疝囊頸肩部橫斷后,高位縫扎關閉疝囊頸,可吸收線縫扎遠端疝囊并曠置之以防術后積液。徹底止血后用碘伏紗布擦拭創(chuàng)面,精索腹壁化后可直視下放置聚丙烯網片或聚酯網片,展平補片,要求補片能覆蓋整個肌恥骨孔薄弱區(qū)域。將補片展平放置后,可以0號可吸收縫線將補片固定于恥骨梳韌帶與腹橫筋膜上。操作時需注意避開恥骨梳韌帶上的“死亡冠”以及“危險三角”。檢查術野無活動性出血,逐層縫合切口。術后鹽袋壓迫切口6h。
對比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并發(fā)癥、隨訪結果等[5]。
通過SPSS19.0實施數據處理,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等指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手術時間、術后通氣時間等指標上對比差異顯著(P<0.05),詳細數據見表1。
兩組切口愈合情況、并發(fā)癥、復發(fā)率對比具有明顯差異(P<0.05),詳細數據見表2。其中,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38%(1/42),對照組12.50%(4/40)(P < 0.05)。
目前在手術治療嵌頓疝時,多采取腹股溝斜切口入路。然而,此種治療方法存在以下缺點:一是考慮存在以下不足:(1)斜切口不便展開深入探查,故勢必需延長切口或更改手術切口,這樣大大增加了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6]。(2)如出現疝內容物壞死而需行二次疝修補時,則因手術使腹股溝管解剖結構破壞、大量瘢痕粘連的形成,給二期疝修補術帶來極大困難[7]。(3)補片的不平整或神經損傷可導致術后慢性疼痛。而縱行探查切口入路對皮膚組織的損傷顯而易見,易形成術后明顯的腹壁瘢痕,不利于美容要求。
利用改良Pfannenstiel切口治療腹股溝嵌頓疝主要的手術操作在于游離腹膜前間隙,相當于改良腹膜前疝修補術,具有開放TEP的優(yōu)點并有自己的特點:(1)有利于探查腹腔及切除壞死腸管。與腹股溝斜行切口相比,更易進腹探查被嵌頓過的腸管有否壞死,避免了因麻醉后壞死腸管自行回納腹腔帶來的嚴重后果,對于要切除部分腸管的患者操作更為便利,且不需延長切口[8]。(2)舒適、安全、有效。若患者腸管不存在壞死情況,則其腹膜前間隙不存在嚴重污染情況,手術時以碘伏紗布擦拭創(chuàng)面,再予補片修補,手術一期修補疝缺損是安全可靠的。因腹膜前間隙充分游離,補片能更好的鋪展,術后舒適度增加。 (3)有利于二期手術疝修補。雖然某些研究表明絞窄性疝亦可行一期疝修補,但出于安全考慮,此組患者當有明顯腸管壞死時,均一期手術單純行疝囊高位結扎,二期行疝修補術。因手術采取改良Pfannenstiel切口,并未破壞腹股溝區(qū)解剖結構,從而確保二期手術的安全性及修補效果[9-11]。(3)降低復發(fā)率[12]。利用網片在腹膜前覆蓋整個肌恥骨孔后理論上就不會有腹股溝疝復發(fā)的可能。此術式充分利用改良Pfannenstiel切口進行腹膜前間隙的游離,又有足夠大的疝補片覆蓋肌恥骨孔薄弱區(qū),術后疝復發(fā)率大為降低。(4)減少陰囊血腫的發(fā)生。術中橫斷疝囊后高位縫扎關閉疝囊頸,可吸收線縫扎遠端疝囊并曠置之以防術后積液,術后鹽袋壓迫切口6h使陰囊血腫發(fā)生率更低。(5)操作簡單。由于采Pfannenstiel切口使腹膜前間隙游離更方便,并且避免了傳統(tǒng)腹股溝斜切口可能導致的神經損傷,而減少術后感覺異常;待腹膜前間隙游離完畢,精索結構及輸精管便在腹膜外充分顯露,減少精索、輸精管損傷的概率[8]。(6)外形美觀:因改良Pfannenstiel切口為沿皮紋的橫行切口,術后疤痕不明顯,可滿足患者的美容要求。
改良Pfannenstiel切口與傳統(tǒng)腹股溝斜行切口比較,減少手術人路對腹股溝管原始解剖與神經、肌肉的創(chuàng)傷;與正中切口或經腹直肌縱切口或腹直肌旁切口相比,不但降低對腹直肌的損傷及腹直肌原始解剖結構的影響并且具有更為開闊的視野,且因沿皮紋作切口,術后瘢痕不明顯,具有美容效果;與腹腔鏡技術相比,降低手術費用,并且不需氣管插管全麻就可實施手術[13-14]??傊?,此術式減少患者的手術創(chuàng)傷,并具有美容效果,且手術入路更簡單并易于掌握,對一期疝修補及二期手術均安全有利,故適合在臨床開展。兩組患者在手術時間、術后通氣時間等指標上對比差異顯著(P<0.05);兩組切口愈合情況、并發(fā)癥、復發(fā)率對比具有明顯差異(P<0.05)。這提示改良Pfannenstiel切口具有安全、有效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等優(yōu)點。
綜上所述,改良Pfannenstiel切口治療腹股溝嵌頓疝的操作簡便,安全,效果確切,有效降低術后并發(fā)癥,術后恢復快,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促進早日出院,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Tatar C, Tüzün S, Karda T,et al. Prosthetic Mesh Repair for Incarcerated Inguinal Hernia.[J]. Balkan Med Journal, 2016, 33(4): 434-440.
[2] 劉慶來.不同網片前入路無張力修補術對腹股溝疝術后慢性疼痛的影響[J].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16,10(1):63-65.
[3] 趙景山. 無張力疝修補術在成人腹股溝嵌頓疝中的臨床應用效果觀察 [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19):234-234.
[4] 宋斌, 王暉, 楊培新,等. 腹腔鏡下疝囊高位結扎術治療腹股溝嵌頓疝18例[J]. 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 2013, 13(1):84-86.
[5] Bessa SS, Abdel-fattah MR, Al-Sayes IA,et al. Results of prosthetic mesh repair in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the acutely incarcerated and/or strangulated groin hernias:a 10-year study[J]. Hernia,2016,19(6): 909-914.
[6] 吳向陽,陶平,陳良根,等. 下腹正中切口在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中的臨床應用研究[J]. 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7, 11(2):108-111.
[7] 王明剛,申英末,楊碩,等.經腹膜前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治療嵌頓疝和(或)絞窄疝效果分析[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6,31(8):650-653.
[8] 欒寧,刁海鑫,張傳海,等.開放式腹膜前間隙無張力疝修補術在老年腹股溝嵌頓疝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6,19(8):630-632.
[9] 龔江波,馮茂輝.開放性前入路補片式腹膜前間隙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63例臨床分析[J].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15,9(5):61-63.
[10] 胡明高,李向國,郭彪.開放式完全腹膜外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120例體會[J].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16,10(2):113-116.
[11] 李小衛(wèi), 伍崗泉, 盧應酬,等. 改良腹腔鏡技術在小兒腹股溝巨大嵌頓性斜疝中的應用[J]. 臨床小兒外科雜志, 2017, 16(3):269-272.
[12] 張晨波,李健文.應用腹腔鏡技術治療腹股溝嵌頓疝爭議與挑戰(zhàn)[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5,35(5):502-505.
[13] 顏曉潭, 陳雪秋, 韓子華. 普理靈疝裝置修補術與傳統(tǒng)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嵌頓疝的療效比較[J].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3, 13(1):77-78.
[14] 李軒, 趙占吉, 黃忠明,等 . 無張力疝修補術在嵌頓絞窄性腹股溝疝中的應用[J]. 浙江臨床醫(yī)學, 2013,7(7):1036-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