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影
【摘 要】小學生的普遍年齡在六歲到十二歲之間,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重、求知欲強,同時也缺乏一定的判斷能力、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等特征。因此,小學班主任要從小學生的特征出發(fā),制定適合的管理方案,才能引導學生自覺融入班級管理之中。本文探究了小學班主任工作管理的相關對策,以便提升班級管理水平,促進小學生全面成長。
【關鍵詞】小學生;班主任;管理;效率
班主任是小學教學管理的關鍵,其是班級內(nèi)部的主要負責人,也是學生的管理者與領導者,更是聯(lián)系各科教師的樞紐;同時班主任還擔負著溝通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的重要作用,因此班主任的工作在小學生的學習成長中十分關鍵。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小學班主任要積極轉變管理觀念,并更新管理模式,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服從管理,并自覺遵守紀律,在提高學習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小學生樹立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質。
一、言傳與身教相結合
班主任的專業(yè)素質以及職業(yè)道德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班級管理質量,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在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中,很多教師過于注重言傳,常常對學生進行反復的說教,要求學生必須怎樣做,不能怎樣做,這種方式過于僵化,會引起學生的厭煩心理,不利于班級管理。因此,教師要將言傳與身教相結合,班主任要將德育工作作為班級管理的重點,在日常工作中端正自身的言行,自覺遵守學校的相關規(guī)定。對于小學生而言,是思想道德觀念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在班級管理中融入德育對小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應該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無論是在校園中還是生活中都應該具備良好的師德,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言傳固然重要,但是身教更能在小學生的價值觀念中留下深刻的影響。
二、加強溝通,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溝通是有效解決矛盾的橋梁,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由于每個學生所接受的教育背景不同以及家庭環(huán)境也不同,使得學生與學生之間難免會存在差異,同時每個學生的性格也迥異,需要教師及時與學生互動溝通,明確學生的性格愛好以及心理特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將學生作為班級管理的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制定適合的班級管理方案。首先,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應該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可以借助幽默的語言以及平和的語氣,讓學生主動與班主任進行溝通。小學生比較活潑、好動,喜歡多樣化的管理形式,因此班主任還可以借助課外活動、班會等時段舉辦班級活動,并與學生一同參加,如:籃球比賽、拔河比賽、跳繩比賽、詩歌朗誦、舞蹈等,這樣不僅能夠提高班級的凝聚力,同時還能夠更加清楚的了解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等,然后進行針對性的管理。
其次,班主任應該將管理權力下放,讓學生管理學生,充分發(fā)揮班長以及小組長的作用,并在班會中讓學生制定班級管理條例,將紀律、學習、活動等融入到條例中,班級條例自主制定的模式下,學生就會更容易遵守,同時相互監(jiān)督,促進共同提高。小學班級管理要充分發(fā)揮小學生的特長,借助自我管理的形式提升班級管理的效率,轉變傳統(tǒng)班級管理中班主任高高在上的嚴肅形象,構建輕松、愉悅的班級管理氛圍,這樣更有助于學生自覺管理與自我約束。
三、構建完善的學生評價體系
在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中,很多教師以學生的理論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甚至有些教師對成績高的學生會給予更多的關注,這種形式不僅不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會讓學生產(chǎn)生自卑心理,對班級管理也造成一定的影響。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不能僅僅關注學生的理論成績,還應該挖掘學生的潛力,看到學生的閃光點,全面、綜合的評價學生。因此,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構建完善的學生評價體系。班主任應該將學生評價體系進行細化,融入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課堂表現(xiàn)、學習思考、團隊協(xié)作等多個方面,并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特長與優(yōu)點,對學生的努力與進步要給予肯定;多使用激勵性的評價模式,鼓勵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同時要多關注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并與學科教師加強溝通,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這樣班級管理的效率才會更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素質也會有極大的提升,對實現(xiàn)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評價環(huán)節(jié),公正、公平、客觀、合理的評價學生,從而提升班級管理水平。
結束語
小學是學生成長與學習的基礎階段,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的變革與發(fā)展,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形式已經(jīng)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因此,班主任要積極轉變班級管理思路,不斷學習與探索,制定適合小學生的班級管理模式。首先,班主任要將言傳與身教相結合,端正自身行為,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其次,班主任要加強溝通,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及時化解矛盾,將學生作為班級管理的主體。此外,班主任還應該建立適合的學生評價體系,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班級生活,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劉世玲.小學班主任工作管理方法探索[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2.
[2]楊瑩.小學生視野下班主任工作管理模式研究[A]. 北京中教智創(chuàng)信息技術研究院.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六卷)[C].北京中教智創(chuàng)信息技術研究院:北京中教智創(chuàng)信息技術研究院,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