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不斷豐富,而對于雜技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表演者們在追求雜技的技巧難度的同時,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雜技表演的多元化,進而在視覺和聽覺上給觀眾以美的享受。本文從雜技滾筒表演入手,談談雜技表演的藝術特色與心得體會,希望通過表演者的努力,讓雜技舞臺表演不斷散發(fā)出獨特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雜技滾筒;藝術表演;藝術特色
中國雜技是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表演藝術之一,中國雜技大約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萌芽。秦統(tǒng)一中國后,吸收各國角抵的優(yōu)點,形成了一種娛樂性的雜技節(jié)目——角抵戲。經過上千年的發(fā)展,解放后,雜技藝術從簡單的技巧表演發(fā)展到有樂隊、舞蹈、燈光等配合的綜合藝術表演。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當代中國雜技已經成為深受全世界人民喜愛的藝術奇葩。而雜技《滾筒》作為傳統(tǒng)雜技的保留節(jié)目,其呈現的藝術特色也常常為人們津津樂道。
1 雜技《滾筒》藝術特色效果分析
從現階段我國雜技舞臺的表演情況來看,我國的雜技逐漸朝著世界化、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不管是在編排技巧、燈光、音樂還是服裝方面,都從其他的藝術門類借鑒了很多有益元素,以此對自身表演形式進行拓展與改造。像雜技《滾筒》作為我國傳統(tǒng)的雜技節(jié)目,展現的是一種柔與美,平衡與技巧的藝術經典。演員踩在一個或多個滾筒上,一邊極力保持平衡,一邊在滾筒上做套圈、舞輪、跳繩表演;或者在滾筒上做登梯表演;拋碗、扣碗表演;滾筒轉碟、晃管表演等等。隨著該節(jié)目的不斷創(chuàng)新,雙疊滾筒、多疊滾筒、高空滾筒、高梯滾筒、倒立滾筒、多人滾筒均可融入到眼花繚亂的表演體系中來??梢哉f以滾筒為“基座”可以將其他多個門類的雜技“嫁接”在滾筒雜技表演上。結合這些特點,該雜技更是將“滾”的特色表現得淋漓盡致,在“滾”上下功夫,追求“圓”的情趣、彰顯“圓”的文化。只要演員功夫深,耐力好,以上所有提到的表演方式均可輪換表演,而在表演美觀性及藝術特色方面,整個滾筒表演過程給觀眾一種復雜多元的視覺享受,并且充分展現了中國平衡雜技的功夫底蘊和審美特色。不僅如此,對于表演者的技術與力量要求很高,而高難度的平衡動作與表演形態(tài)更容易與觀眾產生心靈共鳴,觸動觀眾的觀感神經,因此觀賞性很高。
2 雜技《滾筒》柔與平衡的藝術魅力
我國雜技藝術博大精深,從訓練功夫的門類來劃分,第一是特別重視腰腿頂功的訓練。中國雜技藝人,即使是表演古彩戲法的演員也都要有扎實的武功基礎。第二是險中求穩(wěn)、動中求靜,顯示了冷靜、巧妙、準確的技巧和千錘百煉的硬功夫。。第三是平中求奇,以出神入化的巧妙手法,從無到有,顯示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量。第四個藝術特色是輕重并舉,通靈人化,軟硬功夫相輔相成。第五是超人的力量與輕捷靈巧的跟斗技藝相結合。第六是大量采用生活用具和勞動工具為道具,富有生活氣息。第七是古樸的工藝美術與形體技巧的結合。第八是中國雜技有著極大的適應性,表演形式、表演場所均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第九是中國雜技有著嚴密的師承傳統(tǒng),又與姐妹藝術關系密切。這些藝術特色構成了中國雜技的獨特魅力。
而作為基礎雜技的《滾筒》表演則幾乎可以呈現以上所有特色,體現力量、柔美、平衡等各種功力的集大成者。從力學角度看,滾筒表演不管是左右滾,前后滾,或者滾筒疊加,前后左右都在滾,這一切表演其實都是追求物體平衡的極致,或者說是求得整個運動系統(tǒng)的平衡??梢哉f,滾筒表演中很大部分是充分研究、把握、利用了物體平衡的各種形式。其中不穩(wěn)定平衡在雜技中最難練習,多疊滾筒這些動作就要求演員在極困難的情況下進行平衡表演,身體稍一移動重力線就會越出支面,使平衡受破壞,疊高的滾筒就會雨點般掉落。
表演雜技滾筒,還有一個難題需要解決,那就是柔韌性,人站在滾筒上,要將人體的進退、剛柔以及動靜,通過有特點的人體動作表達出來,并在此過程中對相互統(tǒng)一與對立進行強調,在結合平衡狀態(tài)的轉換,通過改變整個運動系統(tǒng)的重心位置,讓人們在觀賞中有一種違反了物理規(guī)律的錯覺,甚至在不可思議的視覺震撼中將雜技表演中的智慧、體能統(tǒng)一在舞臺上,節(jié)目通過燈光、音樂的襯托,在曲折離奇的表演中充分展現了人體之美,創(chuàng)造出了高深的藝術境界。
3 結束語
雜技滾筒中的文化內涵藝術中蘊藏的文化是全人類共通的,觀眾能夠直觀地觀賞藝術并感受其中的文化氣息。世界上眾多的雜技節(jié)目,各個國家的表演者都會將其獨特的文化融入其中。在《雜技滾筒》中,節(jié)目設計者將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文化融入到了音樂、造型以及服飾之中,表達了傳統(tǒng)的藝術內涵,彰顯了傳統(tǒng)雜技的魅力,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雜技表演的形式和內容會越來越豐富,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的享受。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生活內容和方式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進入劇場不再是簡單地為了愉悅心情,更加希望能夠欣賞雜技獨特的藝術的之美。
參考文獻
[1]張歐寧.小議雜技“平衡”的藝術價值[J].藝術品鑒,2016,6.
[2]馮冰冰.淺談雜技舞臺藝術表演[J].明日風尚,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