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寧
(防災(zāi)科技學(xué)院人文社科系,北京通州101601)
在中國,以男子為中心、一夫一妻且多妾的婚姻制度持續(xù)了幾千年,一個家庭往往兄弟眾多,且特別講究嫡庶之分,再加之強(qiáng)烈宗族觀念的影響,所以古代社會絕大多數(shù)兄弟都是聚族而居的。基于這種大的背景之下,兄弟之間的關(guān)系就表現(xiàn)的尤為復(fù)雜。古典白話小說集“三言二拍”之中,將在古代婚姻制度下各種類型的兄弟關(guān)系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理清“三言二拍”孩子自重這些兄弟之間的關(guān)系,對我們了解古代社會特別是明代社會的婚姻制度與家庭關(guān)系具有重要意義。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說:“一夫一妻制從一開始就具有了它的特殊性質(zhì),使它成了只是對婦女而不是對男子的一夫一妻制?!盵1]這一點,在中國古代社會中得到了充分的證明。所謂的一夫一妻,在中國,只能叫一妻一夫,或者叫一夫多妻。我國古代婚姻制度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一夫一妻且多妾,即使是皇帝也只能有一個正宮妻子,但是妾的數(shù)量就不需要控制了。這與我們今天所說的一夫一妻制度存在著天壤之別。
《喻世明言》第十卷《騰大尹鬼斷家私》篇中,講述一位已經(jīng)古稀之年的老太守、并且賦閑在家,在鄉(xiāng)下農(nóng)莊收租之時,看見一位溪邊搗衣的年輕農(nóng)家女子。倪老太守見那女子生得整齊,內(nèi)心意欲將之聘為偏房。隨后與那女子家人講定彩禮、選定吉日,洞房成親?!缎咽篮阊浴返谌怼恫倘鸷缛倘鑸蟪稹菲?,胡悅假意將妻子蔡瑞紅賣給秀才朱源,準(zhǔn)備夜半再率領(lǐng)眾人搶奪過去,狠賺朱源一筆錢財。誰知朱源才華橫溢、一表人才、品德高尚,最重要的是朱源已經(jīng)年過四十,家有一妻,卻尚無子嗣,妻子也屢次勸他取個偏房,延續(xù)子嗣。所以瑞紅與朱源就弄假成真,最后成為他的妾室?!冻蹩膛陌阁@奇》第卷二十《李克讓竟達(dá)空函,劉元普雙生貴子》中,劉元普是一位晚來得子的人。家中婢女朝云一時失言說了句:“我也從不曾見有七十歲的養(yǎng)頭生。知他是拖來也是抱來的人?”這話被劉元晉知曉,劉元晉遂將婢女朝云叫來與之同了房。后來劉元普竟然如同談?wù)摌肥乱话?,津津有味地向夫人娓娓道來,夫人聽說此事也只是笑而不語。后來夫人竟然鋪個下房,勸說自己相公劉元普冊立婢女朝云為妾??偨Y(jié)中國古代的婚姻制度存在很多弊端,第一,婚姻的封建包辦與強(qiáng)迫。第二,家長專制,漠視子女利益。第三,剝削階級的一夫多妻制。第四,男尊女卑和夫權(quán)統(tǒng)治。[2]這些特點在“三言二拍”中都可見一斑。
古代封建社會中一夫一妻且多妾的婚姻制度,還有相伴而生的嫡生子、庶生子的嚴(yán)格區(qū)分,深深影響著古代家庭中的財產(chǎn)分配、地位繼承這一系列重要問題。之前所言的《騰大尹鬼斷家私》故事中,年過古稀的倪太守娶得農(nóng)家女后竟然又生得一子,可好景不長,倪太守去世之后,家族由倪太守的嫡長子倪善繼掌管。這倪善繼既嫌他母子二人是妾身庶出,又怕與自己爭奪財產(chǎn),于是百般刁難這母子倆人。從這個故事中,可見得古代社會婚姻之中妻妾的身份地位和子女的嫡庶之分是有著天壤之別的。
在古人的思想觀念里面,都希望父子之間能夠父慈子孝,希望夫妻之間能夠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同時也希望兄弟之間能夠兄弟齊心、協(xié)力斷金?!吨芤住分杏性疲骸岸送?,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嗅如蘭。”[3]在《喻世明言》第十卷《騰大尹鬼斷家私》里,也曾對理想中的兄弟關(guān)系有如下描述:
人么難得者兄弟?且說人生在世,至親的莫如爹娘。爹娘養(yǎng)下我來時節(jié),及早已是壯年了,況且爹娘怎守的我同去,也只好半世相處。在說摯愛的莫如夫婦,白頭相守,極是長久的了。然未做親以前,你張我李,各門各戶,也空著幼年一段。只有兄弟們,生于一家,從幼相隨到老,有事共商,有難共救,真像手足一般,何等情義!譬如良田美產(chǎn),今日棄了,明日又可掙得來的。若失了個弟兄,分明割了一手,折了一足,乃終身缺陷。說到此地,豈不是難得者兄弟,易得者田產(chǎn)?若是為了田地上壞了手足之情,倒不如窮漢赤光光沒的承受,反為干凈,省了許多口舌是非。[4]
這其中所說的“生于一家,從幼相隨到老,有事共商,有難共救,真像手足一般”這著實是十分令人羨慕的兄弟關(guān)系,但實際上,許多兄弟關(guān)系確實并非如此。除了人品、際遇、戀情等外在因素,還有一個很大的決定兄弟關(guān)系的因素,那就是他們父母的婚姻形式。
在“三言二拍”中,受古代婚姻制度的影響,不同的婚姻形式之中有著不同類型的兄弟關(guān)系。茲列舉如下:
婚姻形式兄弟類型二拍中的具體篇目一夫一妻嫡親兄弟《瘞遺骸王玉英配夫,償聘金韓秀才贖子》《遲取券毛烈賴原錢,失還魂牙僧索剩命》一夫一妻多妾嫡庶兄弟三言中的具體篇目《蘇知縣羅衫再合》《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沈曉霞相會出師表》《三孝廉讓產(chǎn)立高名》《張廷秀逃生救父》《呂大郎還金完骨肉》《隋煬帝逸游召譴》《徐老仆義憤成家》《滕大尹鬼斷家私》《蔡瑞紅忍辱報仇》《鬧陰司司馬貌斷獄》《李克讓竟達(dá)空函,劉元普雙生貴子》《趙五虎合計挑家釁,莫大郎立地散神奸》一夫前后二妻(妻子去世后,丈夫又續(xù)弦)同父異母的嫡出兄弟《李玉英獄中訴冤》
在眾多類型的兄弟關(guān)系之中,要說兄弟如手足,就要數(shù)一夫一妻家庭中的嫡親兄弟了。他們同一個父親,既無母親地位的差別,又無其他庶出兄弟的影響,本應(yīng)該兄弟齊心,協(xié)力斷金了,但現(xiàn)實情況卻也不盡然。在《二刻拍案驚奇》第十六卷《遲取券毛烈賴原錢,失還魂牙僧索剩命》中,嫡親四兄弟在一起生活,父親已經(jīng)去世,唯有母親在世。長子獨大,三子幼小,長子怕日后家財被三兄弟均分,而將財產(chǎn)藏匿起來。同樣在《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徐老仆義憤成家》篇目中是三兄弟在父母去世之后,合家在一起生活,后來其中一兄弟去世,另外二位兄弟嫌棄孤兒寡母拖累自家,最后不得不分家生活。這兩個故事中的嫡親兄弟們都是父母在世之前能夠在一起和睦相處,共同為家族創(chuàng)造財富。正如《禮記》上面所說的“父母在,不敢私有其身,不敢私有其財”[5]但是,隨著父母的去世,各自小家庭的建立,古代真正意義上的子孫三代的小家庭出現(xiàn)了,這時即使是嫡親兄弟,也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有所行動。嫡親兄弟們?nèi)绻軌蜃龅焦鼐旨耶a(chǎn),算得上是幸運的了,而不惜鬧上衙門,甚至丟了性命的故事,也比比皆是。
但也有父母去世后,兄弟依然和睦的典型。例如《醒世恒言》第二卷《三孝廉讓產(chǎn)立高明》。有田氏兄弟三人,自幼父母雙亡,大哥二哥早已經(jīng)娶妻,三兄弟和諧地生活在一起。三弟后來也娶妻,但是這個田三嫂,為人尖酸刻薄,總是擔(dān)心兩個哥哥私占財產(chǎn),最后說服丈夫與兩個哥哥分家。分到最后只剩一棵大紫荊樹無法分割,三兄弟最后決定將樹分成三段。但是第二天清晨,本來茂盛的紫荊樹卻迅速枯萎,兄弟三人最后領(lǐng)悟到手足之情的重要,又重新在一起幸福地過起了生活。所以書中有詩云:
紫荊枝下還家日,花萼樓中合被時。
同氣從來兄與弟,千秋羞詠豆萁詩。[6]
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形態(tài)也廣泛存在于“三言二拍”之中,在古代的封建社會之后總,一般而言,只有貴族、官僚、地主豪紳才能有納妾的行為,而且,納妾通常是為了延續(xù)后嗣。但宋代之后,對庶民的納妾行為也放開了限制要求,明朝律法就允許庶人年過四十而無子者,便可選取一妾。[7]因此在一夫一妻且多妾的婚姻制度條件之下,就產(chǎn)生了嫡親子、庶出子之間的區(qū)別。古代封建社會的法律對嫡庶的繼承財產(chǎn)權(quán)的規(guī)定是十分明確的。唐令:“應(yīng)分田宅及財產(chǎn)者,兄弟均分?!盵8]明令:“分析家財田產(chǎn),不問妻、妾、婢生、只依子數(shù)均分。”[9]但是在實際生活之中,妻妾經(jīng)常為了使自己子女繼承父親的身份地位和更多的財產(chǎn)而屢次發(fā)生斗爭,這也就直接導(dǎo)致了兄弟之間難以正常地和睦相處。例如《喻世明言》第三十一卷《鬧陰司司馬貌斷獄》中講述了古代眾多慘案之中十分著名的一個。呂氏因為記恨劉邦對自己的寵愛被戚夫人奪取,更加憤怒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與自己的兒子劉盈爭奪皇位。因此在劉邦死后,呂氏殘忍地將劉如意殺死,更令人發(fā)指的是將戚夫人做成人彘。之前所言的《騰大尹鬼斷家私》講述的是長兄嫡長子倪善繼不賢,侵奪年幼庶出弟弟倪善述的財產(chǎn),并且對弟弟母子二人百般刁難的故事。故事本質(zhì)就是在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下,庶出兄弟的利益赤裸裸的為嫡出兄弟所奪。用《喻世明言》中的話說就是:“子無嫡庶,忒殺薄厚不均,被人笑話?!盵4]
如果正妻無子,有可能產(chǎn)生贅婿與庶子的矛盾。這實際也是一種廣泛存在于一夫一妻且多妾家庭中的特殊兄弟關(guān)系。《初刻拍案驚奇》第三十八卷《占家財狠婿妒侄》講述的是劉員外的妻子只生得一女,無可奈何,所以找了個贅婿。但是贅婿畢竟不如兒,所以劉員外也不甘心將家產(chǎn)全部留給女婿,后來娶的一妾,卻生了一子。但是正妻厭惡妾和庶生子,一心護(hù)著自己的女兒、女婿,并且竭力幫助女婿爭奪財產(chǎn)。
肯做贅婿的人家都是貧苦人家。商鞅變法時候曾經(jīng)規(guī)定:“商君遺禮誼,棄仁恩,并心于進(jìn)取。行之二歲,秦舊俗敗。故秦人家富子壯則出分,家貧子壯則出贅。”[11]由于贅婿都是貧窮人家的子弟,對家財都情有獨鐘,所以別有用心的贅婿經(jīng)常為了家庭財產(chǎn)的繼承對家庭關(guān)系產(chǎn)生不可估量的破壞力。[10]贅婿影響家庭關(guān)系和睦的根源還是財產(chǎn)的爭奪。但是,具體的導(dǎo)火索還是妻妾關(guān)系、嫡庶之分,妻子因為仇視妾以及妾生子,常常有意幫助贅婿傷害妾母子,這使得家庭關(guān)系必定十分糾結(jié)。
古代婚姻制度中,丈夫在正室妻子去世后,一般會另娶正室夫人,這叫做續(xù)弦。這樣就可能出現(xiàn)前妻之子與后母之子的關(guān)系難以融洽相處的一個重要的家庭問題。
在《醒世恒言》卷二十七中的《李玉英獄中訴冤》講述的就是一夫前后二妻家庭中的兄弟關(guān)系。李玉英的親生母親去世,父親又娶了第二任妻子。李玉英的后母又生了一個兒子,后母為了能夠讓自己兒子承襲父親的官位、財產(chǎn),百般殘害前妻子女,且挑撥前妻子女和自己兒子之間的關(guān)系。從《李玉英獄中訴冤》中可以看出,后母是直接影響兄弟無法正常融洽相處的核心人物,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承祧繼產(chǎn)的利益問題。
承祧就是繼承父親的官職名位,就像《紅樓夢》中只有寧國府才能繼承寧國公的身份,而榮國府中賈寶玉的父親只能夠另謀官位。繼產(chǎn)就是繼承父母的財產(chǎn),榮寧二府都可以繼承各自父輩的家產(chǎn)。這是因為我國古代實行嚴(yán)格的宗法禮儀制度,有權(quán)利繼承父親官位、爵位的必須是正式妻子所生的第一個兒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嫡長子。其他的兒子則無法繼承官爵,但卻也有權(quán)利分得財產(chǎn),這就是大宗、小宗的差別。但是,在歷史上屢見不鮮的是后母以及后母子女千方百計地剝奪長子繼承權(quán)。例如《史記·齊太公世家》中記載:“二十八年,初,靈公娶魯女,生子光,以為太子。仲姬,戎姬。戎姬嬖。仲姬生子牙,戎姬請以為太子,公許之?!盵12]這就是典型的后妻因為身份地位、金錢對異母兄弟關(guān)系的惡劣影響。
之前所言的《李玉英獄中訴冤》故事中的后母說道:“若沒有這一窩子賊子女,那官職好歹是我生子女來承受。如今遺下著許多短命賊種,縱掙得潑天家計,尚不得被他們拔得頭籌”[6]說明在一夫二妻的情況下影響兄弟關(guān)系的核心就是金錢權(quán)利的問題。不過這種情況下有另外一個影響因素,那就是血緣關(guān)系,雖然后母表面上是孩子的母親,但卻與孩子并沒有任何的血緣關(guān)系,這也是家庭關(guān)系不和諧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三言二拍”中,無論何種婚姻形式、何種類型的兄弟關(guān)系都有兄弟融洽的故事。
典范如《三孝廉讓產(chǎn)立高明》中,三兄弟是一夫一妻婚姻形式中的嫡親三兄弟。大哥為了能讓兩個兄弟被推舉為孝廉做官,故意在三兄弟分家之時多占家產(chǎn),讓兩位兄弟成為聞名鄉(xiāng)里的孝廉。另外兩位兄弟也不將大哥侵占財產(chǎn)這件事情放在心上,而為鄉(xiāng)里所敬佩。《李玉英獄中訴冤》是一夫前后二妻的續(xù)弦家庭。雖然,后母對前妻子女毒殺、販賣、毒打。但是,后妻兒子卻和這些哥哥、姐姐比較親近。后來皇上下令將后母母子二人處死,這時前妻孩子竟然挺身而出,要求免除對后母子女的懲罰。甚至兄弟和睦的典范也存在于一夫一妻且多妾的家庭中?!赌罄闪⑸⑸窦椤分心罄傻哪赣H是正室夫人,嫉妒妾和妾的兒子,將這母子二人趕出家門,后來還是在莫大郎的大力勸說之下,將這個異母的兄弟帶回家中,并且莫大郎對這個庶出兄弟比較照顧。
但還是有學(xué)者指出:“有人在分家讓產(chǎn)時,照顧兄弟侄兒,就是因為這種‘義讓’才在史書上留名。如此表彰他們,說明義讓的事情如同鳳毛麟角,是偶然現(xiàn)象,而分家時爭奪嫌少事情的現(xiàn)象卻很普遍。”[13]兄弟睦好的根本原因應(yīng)該歸結(jié)為個人道德品質(zhì)的高尚。在金錢、地位面前能夠做到注重親情、忽視金錢,而實行“義讓”這就要求人們能具有崇高的道德理念了?!墩f文解字》中就說:“禮,履也,所以事福致福也?!盵14]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進(jìn)步,“禮”逐漸具有倫理道德的意思?!白鸲Y、守禮”就是遵守崇高的道德倫理。禮是德的具體表現(xiàn),德是禮的本質(zhì)和核心。《三孝廉》《李玉英》《莫大郎》三篇中的主人公都具有超出常人的崇高道德品質(zhì)。
上文所言的《占家財狠婿妒侄》正妻厭惡妾和庶生子,一心護(hù)著自己的女兒、女婿,并且竭力幫助女婿爭奪財產(chǎn)。但是,正妻所生的女兒,卻懷著一顆道德仁義之心,擔(dān)心丈夫為了財產(chǎn)危及到庶出弟弟的生命安全,便想辦法將弟弟保護(hù)了起來。最后既保存了父親的子嗣,最后又幫助丈夫獲得了部分財產(chǎn)。
荀子云:“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禮?!盵15]古人行為處事必須符合禮的標(biāo)準(zhǔn),此時的禮早已經(jīng)是超越法律的要求了,上升到一種追求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境界了。古代重視道德的重要性和道德的培養(yǎng),突出表現(xiàn)就是古代講究“以禮入法”即法律之中加入倫理道德的因素。以禮入法,是中國法律發(fā)展史上一件大事,因此使法律發(fā)生了深遠(yuǎn)重大的變化,道德成為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了法律為禮教、道德所支配的局面。明代丘濬《大學(xué)衍義補(bǔ)》云:“人心違于禮義,然后入于刑法?!盵16]古代法律要求人們都要成為一位有德行的君子。正如儒家所要求的那樣,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古人自身有一種類似于宗教式的道德信仰。一個有德行的兄友弟恭之家,必定會是家和萬事興?!盾髯印分姓f:“為善之天報之以福,為惡者天報之以禍。[15]還有《易·坤》中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3]總之,懷有一顆仁義道德之心是兄弟關(guān)系融洽的根本。
“三言二拍”眾多類型的兄弟關(guān)系之中,惡關(guān)系的根本原因應(yīng)該歸結(jié)為追求個人所得利益的最大化。道德品質(zhì)的高尚是關(guān)系融洽和睦關(guān)鍵。嫡親如能以同父同母的至親兄弟之情相處,嫡庶之分的兄弟如能拋除等級觀念以兄弟至親相處,一夫前后二妻的異母兄弟如能以同宗同源的兄弟之情相處,而拋除承祧繼產(chǎn)的利益誘惑,幸福的家庭,融洽的兄弟關(guān)系將廣泛地存在于普天之下的所有家庭之中。
[1]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58.
[2] 王自凌.中國古代婚姻制度初探[J].法制與社會,2011,(2):5.
[3] 周易[M].吉林:吉林大學(xué)出版社,1996:472.53.
[4] 馮夢龍.喻世明言[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81.88.
[5] 萬久富.禮記集說[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409.
[6]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11.292.
[7] 董煒.“三言”中的商人婚姻問題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11.
[8] [唐]長孫無忌.唐律疏議[M].北京:中華書局,1983:242.[9]大明律[M].懷曉峰點校.沈陽:遼沈書社,1990:238.
[10] 王雪峰.“三言二拍”承祧繼產(chǎn)型故事初探[D].山西師范大學(xué),2009.
[11] [漢]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22.
[12] [漢]司馬遷.史記[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452.
[13]馮爾康.古人生活剪影[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7:71
[14] [漢]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99:8.
[15] 荀況.荀子[M].貴陽:貴陽人民出版社,2008:65.503.
[16] 丘浚.大學(xué)衍義補(bǔ)[M].北京:京華出版社,1994: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