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中鹽金壇公司金賽鹽廠鹵水凈化5人小團隊"/>
■ 胡聞祺 袁潤澤
與鹵水的情義,像金子一樣墜在他們胸前。他們彎下腰,就將情感扎進了鹽廠里。他們說,鹽廠已經(jīng)是他們的第二個家。他們是工作在鹽廠鹵水凈化崗位上的5人小團隊——于榮海、虞文軍、毛愛平、徐亞松、馬國新。
在這個崗位上,最短的工作了4年,最長的已經(jīng)13年。
守在30多平米的中控室內,走遍鹽廠的每個角落。日子就像鹵水凈化一樣,投料、攪拌、澄清、去除雜質,一步一步地越來越清澈、純凈。
都已過不惑之年的他們,靜默而從容。
虞文軍
早上7點45分,金賽鹽廠五班虞文軍走進鹵水凈化中控室,快速查看了鹵水凈化操作系統(tǒng),確保各項指標穩(wěn)定后,便開始了巡崗。
虞文軍,大高個,目光深沉。自2004年進入金賽鹽廠,便守在鹵水凈化崗位。虞文軍很嚴厲,工作也一絲不茍。有次一個新來的員工做完化驗后,坐在角落里只顧著玩手機,他把二期工藝流程圖打印出來,交到新員工的手上,“要多看多動,盡快熟悉操作規(guī)范,別白白荒廢了大好時光!”
在巡崗快結束時,虞文軍接到同事的電話,“試劑不夠了!”他迅速前往化驗室,搬回幾大瓶試劑。還沒歇下來,他又急匆匆地趕去配好200kg阻垢劑。直到他終于坐下來再次查看系統(tǒng)運行情況,已是上午11點左右。午飯后,更多的事正等待虞文軍去做。但這樣繁瑣的工作流程對于他來說,早就習以為常。
連于榮海也說不清,是怎樣的命運安排,將自己的一生與金壇鹽礦開發(fā)聯(lián)系了起來。才剛20出頭,于榮海就參與到當時的金壇鹽盆開發(fā)當中。
30年了,兜兜轉轉,崗位換了又換,但總沒離開鹵水。
“鹵水香呀,聞不夠!”于榮海說。
工作中,他對化驗過程、鹵水成分到實際操作反應張口就來,鹵水質量一旦發(fā)生問題,他很快就能找到解決方法。在茅溪鹽礦時,于榮海還是一名采鹵工。憑著一腔熱情和好學的精神,他在外學習了兩個月鹵水制鹽工藝,“白手起家”建起了化驗室,其中的原鹵分析方法為之后鹽廠的投產(chǎn)和制鹽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于榮海
前段時間鹵水澄清度不好,遲遲找不到原因。一有空他便上罐頂巡崗,一個點一個點地盤查,經(jīng)驗老道的于榮海發(fā)現(xiàn)閥門漏氣引起竄氣,正在通煙道氣的鹵水罐會使其他罐里的鹵水變渾濁。雖然已是下班時間,他及時喊來設備維修工人,直到閥門修好才離開。多年經(jīng)驗讓于榮海對鹵水凈化工藝了然于胸,他認為,只有真正對工作上心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毛愛平是公司里公認的文化人。
翻閱歷年《中鹽人》副刊,時不時就有毛愛平的書法繪畫作品“拋頭露面”,書法剛健有力,繪畫細膩自然,每次都會讓人耳目一新。
2011年,毛愛平一幅《春逸圖》獻禮中鹽金壇公司成立10周年,以春景象征起步發(fā)展的公司,寓意美好。
文化人,對賢文化自然有自己的理解。
采訪中,毛愛平多次說道:“賢文化,意在讓我們員工自覺,真正做到盡人事、盡人情,對工作負責,對自己和身邊的人負責,要清醒地了解自己的能力,發(fā)揮自己的最大價值?!?/p>
剛開始工作時,由于家離廠區(qū)較遠,毛愛平騎著舊自行車起早貪黑地趕一個多小時來上班。后來換成電瓶車,再后來搬到了城區(qū)里。
“沒什么值得不值得,這是工作,我得做好?!眮睇u水凈化車間做化驗的年輕員工大多都是女孩子,因此毛愛平承擔了幾乎所有的體力活,“都是同事,要相互照顧”。
馬國新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帶徒弟。在來鹵水凈化車間前,他在鹽硝車間忙了6年,對現(xiàn)場十分熟悉。因此每次來新員工,他都會從頭開始講解整個流程,幫助他們了解鹽廠情況。這樣一講,就是許多年。
他常常告誡新員工,年輕時不能太安逸,多積累些知識和經(jīng)驗。在他眼里,年輕人學歷高、有個性,馬國新怕和他們有代溝,便學著適應他們,記住了不少網(wǎng)絡新詞語,了解他們愛玩愛看的東西,希望在工作以外也能多與他們交流。“很多外地的新員工遠離父母,有時他們父母照顧不到,想以這種方式給他們一些長輩的建議。”
馬國新
徐亞松
采訪徐亞松時,他剛從罐頂下來,此前他已在罐頂查看了兩個多小時。前兩天二級泥漿桶的耙機被淹,雖然扭矩已經(jīng)轉為正常,耙機降至底部,但他仍不怎么放心,“有時系統(tǒng)不能真實反應情況,全靠肉眼觀察”。而對于“倒班這么久如何堅持下來”這個問題,徐亞松只是謙虛地笑笑:“習慣了就好,我對鹽廠已經(jīng)有感情了,這樣的作息也能照顧到家里人?!?/p>
他們5人對鹽廠十多年來的發(fā)展頗是感慨,一期出鹽了,二期開始調試了,石灰煙道氣法投入使用了,這些場景仍歷歷在目。
看著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從畢業(yè)初的茫然無知到熟練操作,師傅們頗為欣慰。從兩班倒、四班三倒到五班三倒,老師傅們感到鹽廠越來越人性化,設備越來越先進。
“我們老了,但鹽廠正值青年期呢”。
他們用愛和耐心陪伴鹽廠成長,鹽廠也記錄下了他們的青春與付出。
采訪后記
朱熹曰:敬業(yè)者,專心致志,以事其業(yè)也。
在采訪中,幾位師傅都說到類似的話語:“做一樣事情,就要專心把它做好。”在工作中,他們精益求精地鉆研,心無旁騖地投入,樂在其中地努力,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場修行。
工作中的修行,是一種境界。鹵水凈化的師傅們放下功利心,修煉自己的心性,打磨自己的“手藝”,將工作做到了極致。其實,不論工作職責或大或小,若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崗位上腳踏實地、各負其責,從中發(fā)現(xiàn)樂趣,發(fā)現(xiàn)自己的理想與追求并為之執(zhí)著,將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情。這會帶給我們無窮的力量,我們的生命因而才能沉淀下來。
正如鹵水凈化于師傅們而言,不僅是堅守多年的崗位,更是一場割舍不去的緣分,他們珍惜、善待和經(jīng)營這份情感,一旦投入,便是白頭相守、執(zhí)手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