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迪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懷安鄉(xiāng)人民政府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站,甘肅武威733000)
甜高粱是禾本科高粱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抗旱、耐鹽堿、易栽培、方便利用、適應性廣,生長迅速,生物學產量高的特點,是干旱和鹽堿土地最有發(fā)展?jié)摿Φ哪茉醋魑颷1-2]。其鮮草產量為青貯玉米的2~3倍,秸稈糖分含量較高,適口性好,是一種優(yōu)質的飼草資源。武威市涼州區(qū)地處西北內陸,屬溫帶大陸干旱氣候,具有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的特點[3]。涼州區(qū)北靠騰格里沙膜、西靠祁連山,有17個鄉(xiāng)鎮(zhèn)為沿山沿沙鄉(xiāng)鎮(zhèn)。為開發(fā)利用邊際化鹽堿、沙荒和貧瘠土地,近幾年隨著農業(yè)結構的調整,大力推行了“設施農牧業(yè)+特色林果業(yè)”的主體生產模式,甜高粱得到了大面積推廣種植,2016年共推廣種植飼用型甜高粱10050hm2。但在種植過程中,由于邊際性土地土壤貧瘠、土層淺,耗水量大、水利用率低且甜高粱產量低,影響其效益和種植面積,為解決這一問題,結合氣候條件和土地特點,總結提出了涼州區(qū)沿山沿沙區(qū)邊際性土地甜高梁雙膜免耕一膜兩用膜下滴灌種植技術,為穩(wěn)定推廣甜高梁種植提供技術保障。
9月底10月中旬前茬作物收獲后,清除土地上地膜、根茬等雜物,采用四鏵液壓翻轉犁或旋轉犁深翻35~40cm。深翻后對土地邊角等機械沒有深翻到的進行人工深翻,對深翻后不平整的進行墊平。晾曬30~40d后,灌足冬水,待次年春耕。
覆膜前用除草劑對土壤進行處理,防止發(fā)生草害,影響甜高粱正常發(fā)育生長。具體處理方法是:667m2用50%仲丁靈懸乳劑280g,兌水80kg,或用50%異丙草·莠200~250mL,兌水30~45kg,混合均勻后將藥液噴酒土壤表層,隨即覆蓋地膜,在不影響甜高粱發(fā)芽生長的同時除草效果還非常好[4]。
次年3月中下旬用四輪拖拉機拉施發(fā)酵腐熟的豬、牛、羊、雞等畜禽糞便4000~6000kg/667m2、尿素20~30kg/667m2、磷酸二銨18~25kg/667m2和復合肥15~20 kg/667m2。嚴禁施入未腐熟的畜禽糞便。均勻撒至土地表面,用旋耕機或旋耕犁進行深翻旋耕1~2遍,深旋度25cm左右,將基肥混勻至土壤,再耙耱平。耙耱平整后起壟,壟寬120~140cm,壟高15~20cm,壟間距35~40cm,壟頂中央開3~5cm深的小溝,利用鋪膜機全覆蓋黑地膜,覆蓋黑地膜的壟頂中央小溝中打孔,孔間距60~70cm;覆膜選用黑色地膜,寬度120~140cm,厚度0.01mm。膜間距18~20cm。覆好膜后防止牲畜踐踏、機械進入破壞地膜。保墑待播種。
選擇滴灌帶內管徑為10mm、滴管壁厚0.15mm、滴孔間距為200~240mm的滴管鋪設于覆蓋黑地膜的壟頂中央小溝內,將毛管固定在黑地膜上,毛管每隔60~70cm設一滴灌口,使滴灌口壟頂所打小孔處于同一豎直平面內,滴灌口與水平面形成的夾角呈60°。
1.5.1 種子選購與處理 選擇抗旱、耐鹽堿、適應性強的中早熟品種。從取得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的單位購進符合標準的雜交種子,要求籽粒大小均勻、飽滿,無雜種、雜質。播前用含殺菌劑、殺蟲劑、生長調節(jié)劑等進行堆悶混合拌種處理,拌種處理完畢立即進行播種。若購買的種子已用種衣劑處理過,無需再處理。
1.5.2 適時播種 涼州區(qū)適宜播種時間為4月中、下旬,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在10~15℃,膜下土壤6cm深處,地溫連續(xù)5~6d穩(wěn)定達到12℃以上,覆膜保墑膜下土壤濕度達到16%~20%,即可播種。播種量1.0~1.5kg/667m2。采用手推式精量播種機在已覆蓋黑地膜的壟頂滴灌帶兩側進行穴播點種,一次完成打穴播孔、穴播,再覆無色膜、打滲水孔、鎮(zhèn)土。播種量控制每穴播種1~2粒,穴距18cm,平行行距30cm,穴播深度控制在3~5cm,不宜過深也不宜過淺。滲水孔是在壟溝內打一組孔,孔間距為40cm。播種必須掌握好地溫和土壤商情,否則會造成粉種、爛種、出苗不齊全,影響甜高粱正常生長。
1.6.1 放苗補苗定苗 及時觀察出苗情況,對未從穴播孔中長出,幼苗被地膜覆蓋不能長出的,及時將地膜用刀劃破或用手撕破進行放苗,防止膜下高溫燜死、灼傷幼苗,并用細土封住放苗口。對未發(fā)芽長出幼苗的要及時進行移栽、補苗或重新補種。對長出2株苗木的,待甜高粱苗長到3~5片葉片時進行定苗,間除多余苗,間苗嚴格按照“間除病小弱苗,保留粗壯苗”的原則進行,每穴留1株。667m2保苗8000~9000株。在生長前期,及時除去萌蘗和分枝穗。
1.6.2 滴灌方法 甜高粱全生育期150d左右,施肥與滴灌同時進行。第一次滴灌時間為5h,滴水量為10~13m3/667m2,土壤水分下滲50~70cm,土壤濕潤度為80%;第二次滴灌時間距第一次滴灌時間間隔7~10d進行,時間為3h,滴水量為10m3/667m2,土壤水分下滲50~80cm,土壤濕潤度為65%;在生長后期滴灌5~7次,每次滴灌距上次滴灌時間間隔40~50d滴灌一次,每次滴灌時間2~3h,滴水量為8~10m3/667m2,土壤水分下滲60~80cm,土壤濕潤度為70%~75%。施肥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進行。
1.6.3 除草 播種完成后,適時進行除草。對膜下雜草已頂起地膜的,及時采取膜上覆2~4cm細土壓膜除草;對膜間區(qū)域內生長出的雜草用人工鏟除,或者用克無蹤、百草枯加漏斗型定向噴霧罩進行定向噴霧防除。對播種孔植株周圍長出的雜草進行人工拔除,減輕田間雜草對甜高粱生長的危害,防止雜草爭水肥。
1.6.4 病蟲害防治 甜高粱病蟲害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防治。甜高粱主要的病蟲害為蚜蟲、螟蟲、紅蜘蛛等。蚜蟲的防治用7.5%氯氟·吡蟲啉30~40g/667m2或50%抗蚜威10~15g/667m2,分別兌水400~650kg均勻配成溶液,用噴霧器進行葉面噴霧防治;螟蟲的防治用2.5%溴氰菊酯或 20%殺滅菊酯20~30mL/667m2進行葉面噴霧防治;若螟蟲嚴重已經進入甜高粱稈危害時,用3%呋喃丹顆粒劑2.5~3kg/667m2撒施于甜高粱心葉處防治;螟蟲在甜高粱抽穗后穗部發(fā)現時,用7.5%氯氟·吡蟲啉30~35g兌水450~675kg噴霧進行防治。甜高粱紅蜘蛛主要在葉背面活動,發(fā)生后用1.8%阿維菌素乳油15~30mL,兌水30~90 kg噴霧進行防治,藥液在噴灑時要盡量噴灑到葉背面。
1.6.5 收獲 8月下旬到9月上旬時,用集收割、切碎和輸送于一體的甜高粱收獲機進行收割,收割后直接拉至養(yǎng)殖場進行青貯。在收割過程中收獲機輪胎要騎行于壟溝底,以免破壞壟上地膜和滴管帶。
翌年不再整地和覆蓋黑地膜及鋪設滴灌帶,只是除去覆蓋在黑地膜上的無色地膜,保留黑地膜和滴灌帶,采用機械精量穴播,在原種植孔周圍進行播種,進行黑地膜和滴灌帶的一膜兩年利用。
(1)經濟效益顯著:甜高粱雙膜免耕一膜兩用膜下滴灌種植技術,所覆膜、滴灌帶一次投入后可使用兩年,可節(jié)約成本90~150元/hm2,可減少人工投入,覆膜能有效預防草害的發(fā)生,節(jié)本增效150~200元/hm2,降低農藥成本達80%以上,可以基本做到不使用農藥除草,增收15%~25%,增加經濟收入達3600~5200元/hm2,經濟效益可觀。
(2)社會、生態(tài)效益良好:使用甜高粱雙膜免耕一膜兩用膜下滴灌種植技術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量,減輕了勞動投入,草害防治率可達95%以上,并能減輕化學農藥對人身體造成危害程度;有效杜絕了高毒、高殘留農藥使用,減少化學農藥對地下水源的污染,自然天敵數量呈明顯上升趨勢,生態(tài)效益顯現。同時,采用滴灌技術不僅做到了精準施肥,而且提高了單方水效益,節(jié)約了水資源,提高了水肥資源利用效率。與傳統(tǒng)灌溉方式相比,可節(jié)水30%左右,節(jié)肥45%左右,降低了成本投入,提高了種植效益。
[1]趙艷云,許卉,陸兆華,等.鹽堿、干旱脅迫下甜高粱能源性狀及抗逆機理研究進展[J].江西農業(yè)大學學報,2015,37(1):54-59.
[2]鄧川.甜高粱抗旱耐鹽堿種質資源篩選及其離體培養(yǎng)再生能力評價[D].長春:吉林大學,2013.
[3]張德梅,南文章,蔡榮.武威市涼州區(qū)不同播種密度對飼用型甜高粱產量的影響[J].中國糖料,2016,38(2):39-40.
[4]宋朝輝,劉興成.飼用型甜高粱苗前栽培管理關鍵技術[J].中國糖料,2014,36(3):62-63.